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0篇
  免费   2393篇
  国内免费   731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672篇
地质学   16201篇
海洋学   67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385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599篇
  2022年   715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698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05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721篇
  2012年   867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646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57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314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SO4^2—、NO3^—对氯同位素测定的干扰及其消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石墨存在下用正热电离质谱法测定 Cs2 Cl+正离子是氯同位素测定的最佳方法 ,但实验过程中发现 ,SO42 - 和 NO3- 的存在对测定的干扰较严重。在系统地研究了 SO42 - 和 NO3- 对氯同位素测定影响的基础上 ,定性地给出了在 SO42 -和 NO3-影响下 ,部分仪器聚焦参数的变化 ,并对影响的机理做了一些解释。着重探讨了不产生影响的 SO42 - 和 NO3- 的最高浓度及 SO42 - 和 NO3- 的消除方法 ,以期指导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92.
在甜水海地区北部发现一处新近纪浅成侵入岩岩体,对其进行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间为(8.09±0.16) Ma,形成时代为晚中新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铕负异常,Th、La、Hf明显富集的特征。通过类比研究,其岩浆源可能来自中上地壳,形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后青藏高原隆升的陆内构造演化过程,为地幔上拱、烘烤上地壳岩石使其局部熔融、上侵而成。  相似文献   
93.
徐勇航  陈坚 《海洋学报》2010,32(4):110-117
碎屑锆石能较好保存源区岩石组成的信息,其铀-铅年龄是沉积物源区示踪有效的方法。利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和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联机(LA-MC-ICPMS)技术,对台湾海峡西部闽江口和九龙江口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进行原位铀-铅测年,同时获得锆石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碎屑锆石的钍与铀含量之比值大于0.1,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具有明显的铈含量正异常和铕含量负异常,结合阴极发光图像表明这些锆石绝大部分为岩浆成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的碎屑锆石具有相同的印支期(峰值为236 Ma)、燕山早期(峰值为155 Ma)和燕山晚期(峰值为110 Ma)等3个峰值,这三期碎屑锆石占主要部分,反映闽江口和九龙江口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各流域上游印支期和中下游燕山期岩体,而闽江口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加里东期峰(峰值为465 Ma)和前寒武纪(553~2 765 Ma)较多的碎屑锆石,这些碎屑物质可能来自上游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和前寒武纪基底的物质。对比闽江口碎屑锆石铀-铅年龄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苗栗-新竹、嘉义-台南)中的独居石年龄具有相似的谱峰特征,表明台湾岛西部海滨沙滩碎屑物质可能有部分来自闽江。闽江口碎屑物质明显区别于福建的九龙江和浙江的瓯江,这为判别台湾海峡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得出不同认识的三个实例 ,说明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较常采用的正相关系数法、分布指纹对比法以及碳同位素类型曲线法存在误区与使用不当之处 ,应该提倡采用多参数、多指标的散点图法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来进行油源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95.
曹光跃  刘哲  薛怀民 《地质通报》2018,37(2-3):397-410
内蒙古西太仆寺破火山内碎斑熔岩与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40.1±0.6Ma和138.3±0.9Ma,为早白垩世初期岩浆活动的产物。2类岩石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都表现出高硅,富碱,贫钙、镁、钛、磷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0.99~1.13,主要为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Ti、Nb、Ta等高场强元素,强烈负Eu异常(δEu=0.06~0.24),稀土元素配分图呈右倾的海鸥型。Ba、Sr也表现出强烈亏损的特征。此外,岩石还具有高的TFeO/MgO(5.64~43.29)和104×Ga/Al(2.96~4.41)值。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碎斑熔岩和流纹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在区域岩石圈伸展环境下,深部软流圈的上涌和幔源镁铁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对上覆地壳直接的加热作用促使其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96.
为了了解盆地沉积初期的物源特征,对位于胶莱盆地东缘即墨地区早白垩世莱阳群止凤庄组沉积特征、物质组成及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止凤庄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具有近源沉积的特点。南泊一带止凤庄组底部碎屑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介于233~734 Ma,年龄分布于5个区间,呈现明显的幕式特征,至少记录了2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侵入于止凤庄组石英二长岩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23.50±0.95)Ma,限定了止凤庄组地层沉积上限年龄为123.50 Ma。综合分析认为,止凤庄组物源主要来自苏鲁造山带,部分来自扬子板块。这有助于了解胶莱盆地沉积初期其物源区苏鲁造山带的地体情况。  相似文献   
97.
选取具有显著产毒差异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 SHG株与2XS株为研究对象,以2-13C-甘氨酸为示踪原料结合高分辨质谱方法,为腹泻性贝类毒素及其酯化态毒素合成与代谢途径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思路。结果表明,两株藻共发现16种腹泻性贝毒及其酯化态毒素成分。对照培养条件下SHG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含量为7.88 pg/cell,鳍藻毒素1含量为4.35 pg/cell)的产毒能力高于2XS株(大田软海绵酸毒素5.70pg/cell),而甘氨酸作为氮源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两株藻的产毒总量(P<0.05)。13C-甘氨酸标记组与甘氨酸培养组单细胞产毒量无显著变化(P>0.05)。腹泻性贝毒被标记后其同位素异构体丰度发生变化,其中酯化态受13C标记的影响程度更高,二级质谱图清晰表示出其碎片离子及脱水峰的标记情况。该方法直观阐明了甘氨酸可作为P. lima标记原料的产毒供体,并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方法首次实现了酯化态的同步标记,有助于腹泻性贝毒生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新疆巴里坤红石滩铜矿区出露的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 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形成年龄为403.1±3.8 Ma,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此外,测得的两个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895 Ma左右,表明研究区可能存在早元古代基底.红石滩石英闪长斑岩体与铜矿关系密切,是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场所,为今后在该区寻找同类型铜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
对2006年2,5,8,11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进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内其1δ5N值的变化研究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其环境行为,从而对该海域的氮循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该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1δ5Np)分布范围较宽,在0.6‰~8.2‰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陆源输入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口门内,表层水体中1δ5Np的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的陆源输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弱;最大浑浊带,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氮受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影响明显,各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外海区,陆源输入减弱,悬浮颗粒物的δ15Np值主要受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湖北庙垭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赋存我国重要的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查明不同于主体碳酸岩(w(SiO2) < 10%),富硅碳酸岩(w(SiO2)>30%)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和成因机制对认识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庙垭富硅碳酸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分析方法,获得其岩石学和矿物学信息,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以期查明庙垭杂岩体富硅碳酸岩的成因和稀土成矿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富硅碳酸岩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为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与围岩梅子垭群绢云母片岩中硅酸盐矿物不同,而与共生正长岩中矿物组成相似,指示这些硅酸盐矿物可能为正长岩捕掳晶;②钾长石不规则环带特征(成分差异)和全岩高87Sr/86Sr值的特征,可能指示了成岩后的流体作用;③热液独居石年龄((235.1±1.5)Ma)与华北古板块和扬子古地块沿勉略断裂碰撞引起的勉略洋闭合(246~221 Ma)相关的区域变质事件同步,进一步限定了热液作用年龄和地质事件。与勉略洋壳的俯冲闭合相关的富Sr,Ba构造-热液流体交代富硅碳酸岩,促使Si和REE分别从钾长石等硅酸盐捕掳晶和磷灰石等原生矿物中活化-迁移进入流体,Si的加入可能进一步加强了流体对REE的搬运能力,使得富硅碳酸岩全岩稀土含量低于主体碳酸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