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篇
  免费   1006篇
  国内免费   338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639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72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化隆岩群作为青海南山构造带的基底岩系,对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侵入于华隆岩群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具高硅、富铝、贫钾、低磷和钛的特征,SiO2含量为69.48%,K2O含量为2.35%,K2O/Na2O值为0.59,(Na2O+K2O)值为6.27%,MgO含量为1....  相似文献   
212.
蛇绿混杂岩是大洋板块俯冲增生的产物,往往发育不同时代、来源和成因的蛇绿岩岩块或岩片,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十分复杂.蛇绿混杂岩内发育的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是揭示古洋盆时限、性质和造山带演化过程的关键.然而,造山带往往伴随多期次构造、岩浆和变质等事件的叠加改造,如何准确识别蛇绿岩内基性岩组份,并限定其形成时代,一...  相似文献   
213.
214.
研究表明,苏鲁地体是扬子与华北陆-陆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东段)。其主要变质岩系——胶南群,是扬子陆块北缘俯冲陆壳的基底。在已有的文献中,人们均将胶南群划为早、中元古代地体。组成胶南群的主要岩石是长英质片麻岩,在其中间包含有少量斜长角闪岩、大理岩、超镁铁岩和榴辉岩。大量的Sm-Nd 及 40Ar/39Ar 同位素定年已证明了,胶南群在三叠纪时,经历了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或超高压变质作用,原岩的时代缺乏可靠的年龄测定,被认为是早、中元古代岩石。然而最近我们对青岛附近仰口的退变质榴辉岩及胶南群片麻岩的  相似文献   
215.
云开地区发现元古代花岗岩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广东地质》1995,10(2):57-63
  相似文献   
216.
217.
218.
用离子探针确定的U-P_b年龄揭示了,古老片麻杂岩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单个样品中,多期铬石的生长和重结晶。3644±4Ma的最老时期,产生了占优势的锆石类型,该锆石具有特征的褐色,呈块状结构,这可能为原始岩中沉淀的未蚀变铬石。与早期Pb损耗伴随的重结晶作用发生在350±6Ma和343±8Ma的最老颗粒中。全部新颗粒也在这些时间内生长。我们把3644Ma后发育的锆石解释为是由于插入的变形和变质事件的结果,这些事件使英云闪长岩侵入体变成了叶理化条带状的片麻岩。此外,许多颗粒明显地被两层不同颜色和结构,年龄2986±20Ma和2867±30Ma的更新锆石所附生。具2986Ma年龄的自形的、细带状的完整颗粒也是存在的,明显和附近的Lochiel花岗岩伴生的非常细的长英脉有关。3644±4Ma的年龄,和别处报道的Qnverwacht群的近地表火成岩准确锆石U-P_b资料结合,证明至少部分片麻岩杂岩,要比巴伯顿绿岩带老。  相似文献   
219.
西藏各类花岗岩分布极为广泛。锆石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花岗岩中的标型特征也互有差异。锆石矿物含量从北向南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锆石中的Zr/Hf比值是随着岩石的酸度增加和岩体时代变新而降低;锆石的伸长系数是随着岩石中Si-K+Na的含量增加而加大;在冈底斯带花岗岩中的Si和K+Na含量低时,锆石多出现(100)和(111)晶面,而拉轨岗日岩带和喜马拉雅岩带浅色花岗岩中的Si、K、Na含量较高时,锆石则多出现(110)、(311)和(131)晶面;锆石中稀土元素是以重稀土元素为主,其含量占总稀土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220.
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位于郯庐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上张八岭隆起东侧边界上的滁州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具体年龄为132~116Ma,岩浆具有多期喷发的特点。该岩浆活动中132Ma的喷发年龄是郯庐断裂带上同期钙碱性岩浆最早出现的时间,代表了该断裂带上岩石圈伸展运动的开始时间。尽管滁州火山岩在构造位置上属于扬子克拉通,但岩浆岩中的古老锆石指示岩浆来源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这一现象可以用大陆碰撞后楔入模型来解释。该火山岩形成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背景之下,为岩石圈减薄及壳幔相互作用造成的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同期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同期火山岩年代学资料相比,断裂带上火山活动具有相对较早的开始时间和较长的演化历史,表明断裂带内岩石圈具有较克拉通内部强烈的减薄程度和长期的减薄历史,这一特点可能与郯庐断裂带于早白垩世初的大规模左行平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