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朱昱桦  张嘉玮  高军波  杨瑞东  曾禹人  陈建书  杨光忠  饶红娟  李永刚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26-2024020026
对黔东施秉下翁哨地区金刚石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尖晶石分别进行了电子探针(EMPA)主量元素和LA- ICP- MS微区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镁铝榴石主要属于G9型(约占87%),次为G12型(约占11%)和G3型(约占2%),源区为二辉橄榄岩和异剥橄榄岩,当其与橄榄石共生,获得平衡温度(tNi)为686~1225℃,压力(PCr)为1.9~4.0 GPa,少数落在形成金刚石的主要温压范围内(压力约4.0~6.5 GPa,温度约950~1300℃);铬尖晶石主要来源于橄榄岩尖晶石捕虏晶(Xen)(约占90%),少量为铬铁矿(Chr)(约占10%),个别落在全球原生金刚石中铬铁矿包裹体的范围内。研究认为,恢复区域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以来的古地貌,寻找金刚石指示矿物的母岩体/新岩体及开展其矿物间的对比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加里东期以来区域的地幔物质组成、岩石圈厚度和热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扬子克拉通的演化、深部地幔结构剖析和金刚石成矿事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42.
综合利用以往资料发现,贵州施秉下翁哨地区存在特高浓度镁铝榴石、铬尖晶石等自然重砂异常,且长期未能解释其来源及金刚石找矿指示问题。由于资料形成于"文革"时期,有人怀疑其可靠性,通过针对性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佐证了该异常的客观存在和以往资料的可靠性。镁铝榴石和铬尖晶石自然重砂含量水平实属罕见,异常区分布于高出现代河床200m的斜坡上部,残积于古河道砂砾石冲积层(?)中,矿物学分析未见重砂矿物明显的搬运磨蚀痕迹,电子探针分析分属于G9镁铝榴石和S5铬尖晶石,应主要来源于石榴和尖晶二辉橄榄岩,系载体母岩——钾镁煌斑岩就近风化残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3.
地下水中稳定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铬是地下水中常见的一种变价重金属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且应用广泛。将Cr(Ⅵ)还原为Cr(Ⅲ)是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的主要策略。在Cr(Ⅵ)的非生物还原过程中存在铬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可以定量地指示Cr(Ⅵ)的还原程度和速率。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发现,在地下水铬污染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对铬与铬的来源、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测定方法、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铬同位素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综述。研究认为:微生物广泛参与地下水中铬的氧化与还原作用,并有可能产生显著的铬同位素分馏。地下水中被还原的Cr(Ⅵ)在微生物作用下有可能被活化,用非生物还原条件下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指示地下水中Cr(Ⅵ)还原程度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开展地下水中铬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研究,特别是生物氧化Cr(Ⅲ)过程中的铬同位素分馏规律研究,对于更全面地认识铬同位素的指示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4.
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与物源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工作在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砂岩中发现了大量碎屑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这些铬尖晶石具有高铬(铬指数Cr#为0.52~0.89)、低Fe3+含量(Fe3+/ Fe2+<0.5)、低TiO2含量(多小于0.2%)的特征,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橄榄岩和火成岩,因此弧火山岩和SSZ型蛇绿岩套是其最可能的物源。考虑到日喀则弧前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拉萨地体,而拉萨地体北侧的班公-怒江缝合带的碎屑物质不可能穿过晚白垩世时期已经隆起的冈底斯岩浆弧。笔者推测,铬尖晶石可能来自于冈底斯弧和拉萨地体内部已经消失的古蛇绿岩套。  相似文献   
445.
446.
镉一般与锌的矿物伴生,以硫化物或氧化物形式存在。镉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元素,因此对环境样品中镉的测定非常重要。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示波极谱法等。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镉。  相似文献   
447.
毒物学资料的缺乏成为制约我国污染土壤中Cr生态风险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选取了我国7种不同性质土壤,分别以蚯蚓生物量、小白菜生物量和微生物基质诱导呼吸(SIR)为毒性测试终点,基于Log-logistic剂量-效应关系及低剂量刺激效应函数模型对不同土壤中铬的毒性阈值(ECx)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土壤中Cr的毒性阈值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土壤中Cr对蚯蚓、小白菜、土壤微生物毒性均随着土壤Cr含量的增加而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剂量-效应关系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不同性质土壤中,基于微生物(SIR)、蚯蚓、小白菜毒性测试的EC10分别为22.1~53.7、65.0~137.2和82.1~220.2 mg/kg, EC50分别为50.3~103.7、103.9~369.0和159.9~441.9 mg/kg;不同物种Cr毒性阈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小白菜>蚯蚓>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对Cr毒性最为敏感;在土壤Cr低含量(<112 mg/kg)条件下,3种测试物种对Cr毒性表...  相似文献   
448.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铬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水城铬污染较轻,大部分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到夏季没有受到污染。在时空分布上,春季,铬污染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12.3μg/L降低到0.2μg/L。夏季,铬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水体铬的含量较低,范围在0.10~1.40μg/L之间波动。因此认为,1979年整个胶州湾水域的重金属铬属于面污染源。而且,当铬进入胶州湾海域后,很快吸附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上,并被水流较快地带离胶州湾水城,几乎没有在胶州湾水域表、底层留下污染痕迹。  相似文献   
449.
AMA吸附剂吸附铬(Ⅵ)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凹凸棒石粘土改性制备了AMA吸附剂,对其吸附铬(Ⅵ)的性能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选择了吸附铬(Ⅵ)的最佳条件,用来处理含铬(Ⅵ)废水,铬(Ⅵ)的去除率在96%以上,铬(Ⅵ)的残余浓度小于0.5mg/L,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可以在废水治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0.
祁连山西段蛇绿岩型超基性岩特性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原生  孙淑荣等 《甘肃地质》1993,2(2):34-44,T004
本文对祁连山西段具有代表性的大拉排沟等6个超基性岩体的岩石学,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副矿物铬尖晶石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分布于祁连造山带的蛇绿岩型超基性岩,具有分异后的上地幔组成特点,其成岩作用比较复杂。岩体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化学成分具高MgO,Na2O,而低Al2O3,Fe2O3,TiO2,CaO,K2O特征。同时,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类岩体均起源于分异作用相对较小的深部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