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9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7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篇 |
大气科学 | 22篇 |
地球物理 | 34篇 |
地质学 | 2297篇 |
海洋学 | 11篇 |
综合类 | 102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114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老挝已发现铜矿床7处,矿点44处,矿化点13处,异常点5处.重要矿床为班纳莫(Ban Namo)铜矿、富通(Phou Thung)铜矿、福康(Phu Khan)铜金矿、班南吞(Ban Namthong)铜矿、赛奔(Sepon)铜金矿及银水山(Pha Yinshui)铜矿.矿床成因类型分属沉积改造型、夕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据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条件、铜矿床(点)的分布情况,老挝划分出6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万荣(Vangviang)一级成矿远景区、丰沙里-孟赛(Phongsali-Muang Xay)二级成矿远景区、巴色-沙玛奇赛(Pakse-Samakkhixay)二级成矿远景区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2.
993.
安徽铜陵舒家店铜矿的电磁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铁-硫成矿带内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成矿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和热液型,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而舒家店斑岩型铜矿是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类型,矿体主体主要赋存在靠北西接触带的岩体中,铜矿化与舒家店辉石闪长岩密切相关。针对该类型矿床开展的电磁法找矿有效性试验对本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该矿区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复电阻率两种电磁法野外测量工作,接着对两种试验的数据进行反演,并结合该区地质与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CSAMT反演结果基本反映了该矿区的地电结构,电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岩、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志留系下统坟头组砂岩及粉砂岩地层。铜矿体位于高阻(闪长岩)和低阻(辉石闪长岩)的过渡带上,处于高阻闪长岩的右侧。虽然CSAMT的结果不能直接反映铜矿体,但可以通过追踪CSAMT各线中高阻体的位置来大致推测矿体的存在位置与走向。复电阻率法获得了零频电阻率,极化率,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4个反演断面图。在零频电阻率反演断面图中,辉石闪长岩电阻率表现中等,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岩的电阻率比较高,这与CSAMT反演的结果相同。在矿体处,电阻率表现较小,极化率中等,时间常数和频率相关系数较大。本文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能够获得深部电阻率结构,对找矿提供间接信息,而复电阻率法通过反演的零频电阻率、极化率、频率相关系数和时间常数可以为斑岩型铜矿提供直接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94.
中亚萨亚克大型铜矿田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萨亚克铜矿田是中亚成矿域巴尔喀什成矿带唯一的以矽卡岩型铜矿化为主的大型铜矿床,产在哈萨克斯坦的萨亚克复向斜内。铜矿田包括了几个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网状脉矿床和一系列石英脉型矿脉,构成了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个端元形成的成矿系列,但以矽卡岩型为主。铜矿田花岗岩类岩石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给出了两期与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有关的深成岩浆作用的时代,早期的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35±2Ma,晚期的花岗闪长岩结晶年龄为308±10Ma,反映了两期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年龄。结合成矿元素分析,认为早期335±2Ma为主要成矿期年龄,而308±10Ma为次要成矿期年龄。区域成矿时代的分析表明,主矽卡岩型成矿期先于区域的斑岩型铜成矿作用而发生,次要的矽卡岩型成矿期略晚于区域斑岩铜成矿期。花岗岩类岩石中的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40Ar/39Ar测年结果进一步限定了矽卡岩型铜成矿作用的时代,分别给出冷却年龄为286.6±6.7Ma、306.6±2.9Ma和257±11Ma。4个花岗岩类岩石中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和热历史模拟给出年龄范围为85.4±4.5Ma至66.9±4.1Ma,说明了矽卡岩型萨亚克铜矿田的剥露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晚期。本文花岗岩类岩石的U-Pb、40Ar/39Ar和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揭示了萨亚克铜矿田从深成的岩浆侵入活动、成矿作用、区域冷却到剥露作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论新疆东准噶尔陆相火山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家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25(4):434-438
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时期,东准噶尔地区陆相火山作用广为发育。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一时期的陆相火山作用形成了两套重要的成矿岩浆建造,即安山-英安质喷溢、喷发岩建造和中性-中酸性潜火山杂岩建造,它们具有同一的成矿专属性,与金、铜、铁成矿密切相关。前者主要形成特征的浅成低温热液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后者与金、铜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受同-成矿岩浆作用的制约,在不同的外部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多种矿床,分别构成自成体系的金矿床系列和铜矿床系列,充分揭示了东准噶尔与陆相火山作用有关金、铜成矿的广阔前景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96.
997.
新疆青河老山口地区岩浆隐蔽爆破作用、爆破角砾岩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新疆青河县二台以北老山口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尤以岩浆隐蔽爆破作用的多期次发生和多种岩浆类型的爆破角岩发育为特征。经初步研究,目前至少查明有闪长玢岩质爆破角砾岩,闪斜煌斑岩质爆破角砾岩及橄辉玢岩质爆破角砾岩。它们集中发育于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至少在国内是罕见的。在闪斜煌斑质岩爆破角岩中已有金、铜矿化的显示,扩大范围开展工作,将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对老山口一带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及其爆破角砾岩,深入地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8.
999.
国内外学者对发育于弧环境和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成岩机制已取得了深刻的理解,但对产出在克拉通内部的斑岩铜矿成岩机制在认识上还有所欠缺。本文报道了侵位于144Ma木吉村斑岩铜矿内的含矿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揭示木吉村斑岩铜矿的含矿斑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含矿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0.70599~70690)和εNd(t)值(-19.4~-1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元素Y和Yb。木吉村含矿斑岩与王安镇杂岩体镁铁质岩(辉石岩、角闪石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亲EMⅠ地幔特征,这些岩浆岩呈现持续性的成份演化趋势,反映出它们的同源性。木吉村含矿斑岩及相关的镁铁质岩石具有相对较低的(^(87)Sr/^(86)Sr)i值(0.70564~706897)和εNd(t)值(-19.4~-13.8),显著区别于中上地壳同位素区域。含矿斑岩起源于伸展背景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其上升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下地壳混染。玄武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堆晶作用形成具典型堆晶结构的角闪石岩等基性岩,随后在浅部岩浆房经历两阶段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岩-闪长玢岩系列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含矿斑岩。此过程可能是形成华北克拉通木吉村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机制和动力诱因。 相似文献
1000.
试论层状铜矿的三种主要成因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层状铜矿是铜矿资源中仅次于斑岩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包含多种成因机制,历来有同生与后生之争。本文归纳了这类铜矿的3种成因模式,即“沉积-成岩”、“沉积-喷气”和“沉积-改造”模式,讨论了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机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对“沉积-改造”模式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强调了这一成矿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