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首次报导在西昌地区大铜厂组发现轮藻化石,根据所含轮藻化石的典型分子,与国内外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大铜厂组的划分与时代。 相似文献
12.
基于DIMINE软件的易门铜厂矿床Cu品位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可快速实现矿体品位的高精度计算,直观体现矿体规模及矿体(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基于DIMINE软件,利用易门铜厂矿区的坑道及钻孔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和块段构模方法创建铜厂矿体沿走向、倾向、厚度三个方向上的矿化数学模型。并用块段模型对Cu元素进行了品位推估,得出Cu品位空间分布模型,从三维角度更直观、准确地揭示矿体中铜品位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认识矿化分布规律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3.
磁法测量划分鹅头厂组一、二层界线及部分断层分布规律,提供矿区及外围寻找中型、小型"稀矿山式"铁铜矿依据。地球化学测量则提供有望寻找致矿异常以及大型铜矿远景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位于陕西汉中略阳县境内与铜厂铜矿关系密切的闪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MgO含量,低K2O含量,属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U),贫高场强元素(Ti、Nb、Ta、HREE),低Sr,显示壳源成因岩浆岩特征。依据锆石特征及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该岩体形成时代为(843.7±3.8)Ma,属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εHf(t)介于-5.96~-30.17,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 816~3 344 Ma,存在1.81~1.95 Ga、2.13~2.65 Ga、2.72~2.78 Ga、2.97~3.09 Ga和~3.34 Ga 5组年龄峰值,暗示从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扬子陆块曾发生过多期地壳增生事件。铜厂闪长岩是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由这些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闪长岩体中2.72~2.78 Ga模式年龄峰值的出现,表明鱼洞子群的部分基性物质参与了铜厂闪长岩岩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铜厂河铜矿隐伏矿体上方土壤中采集上升气流微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上升气流有自然铜、自然铜铁合金和自然铬铁铜合金微粒,它们一般呈微粒聚合体存在,单个微粒大小在5~40nm之间,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较规则多边形或长条状.聚合体大小在20~150nm之间,形状接近圆形或椭圆形.上升气流还发现含有成矿元素的氯化物、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微粒,这些微粒的元素一般是以高价态存在,反映它们形成于接近于地表的氧化环境.上述上升气流微粒的发现不仅为深部隐伏矿体预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且可以说明在地表之下自然铜、自然铜铁合金、自然铬铁铜合金、氯化物、氧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等能以微粒形式由气体搬运迁移.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门源县铜厂沟金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为受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属于高品位小型金矿床,资源面临枯竭。通过野外工作,在矿区西部新发现一条矿化蚀变带,通过3条剖面样品分析,矿化蚀变带有明显的地球化学显示,原生晕样品中金含量最高在(0.2~4.5)×10-6,次生晕土壤样品金含量最高为0.1×10-6,且银也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各种化学方法处理的数据均在3号矿化蚀变带表现出明显的转折点,说明3号矿化蚀变带是客观存在的地质体,并且有一定延伸。通过激电中梯物探方法进行异常查证,发现低阻、高极化异常带延伸通过处,正是3号矿化蚀变带位置,二者对应良好。地质、化探和物探三者对应良好,表明该区仍有一定找矿前景,下一步工作应重点针对3号矿化蚀变带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7.
陕南勉略宁地区铜厂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及SHRIMP锆石 U-Pb同位素年代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位于陕南勉略宁地区铜厂铜矿区与铜成矿作用有关的闪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讨论铜厂岩体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和与铜厂铜矿床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铜厂闪长岩属于钙碱性-低钾岩系列岩石,以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贫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其稀土配分模式为具Eu负异常和Ce异常不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型,与碧口群海相火山岩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继承性.闪长岩主要来源于壳源或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并没有经历过显著的结晶分异演化,且与铜成矿有密切的关系,为该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之一.岩体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属于碰撞隆起-岛弧火山,成矿作用晚于岩体侵入.铜厂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842±6.5Ma,早于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该区晋宁期俯冲-挤压造山作用,形成了碧口岩群岛弧火山岩系,铜厂闪长岩可能属于地层.碧口群细碧角斑岩末期火山侵入杂岩,由碧口群火山岩的局部熔融作用形成,其轻稀土的相对富集可能与岩体继承源岩的稀土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