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3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81.
马博骋  钱壮志  徐刚  段俊  顾笑龑  高文彬 《地质学报》2022,96(12):4275-4293
北山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南缘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因其赋含二叠纪铜镍硫化物矿床而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山造山带西部的新疆坡北地区,近年来随着对甘肃北山地区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体认识逐渐深入,新发现的矿化岩体有逐渐向东延伸的趋势。本文选择北山造山带中东部柳园地区骆驼山和西南山两个典型含铜镍硫化物岩体进行地质年代学、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体主要岩相包括橄榄岩相、辉石岩相、橄榄辉长岩相、橄长岩相和辉长岩相,其中硫化物主要出现在橄榄岩相和辉石岩相中。骆驼山岩体辉长岩锆石的U-Pb年龄为282.6 Ma,与坡北地区矿化岩体的形成时代一致。骆驼山和西南山岩体母岩浆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微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中等亏损Zr-Hf,与坡北和东天山地区同时代矿化岩体母岩浆特征相似。岩体具有较高的全岩εNd(t)值(+0.42~+6.10)和锆石εHf(t)值(+7.9~+14.1)的特征,与坡北地区矿化岩体类似,表明具有相似的亏损地幔源区。橄榄石Fo值与Ni含量的关系和母岩浆微量元...  相似文献   
482.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昆仑地区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潜力。野外钻孔岩心详细编录,发现岩浆硫化物绝大多数都富集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等的超镁铁质岩类,与矿化较弱的辉长岩非同期的产物。对采集到的矿体顶底板无矿化的橄辉岩钻孔岩心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年代学测定,获得了(412.9±1.8)Ma(MSWD=1.2)和(410.9±1.6)Ma(MSWD=3.1)的谐和年龄。同样方法获得的辉长岩的年龄则老20 Ma,进一步说明含矿超镁铁质岩与无矿辉长岩非同期产物。系统的橄榄石成分及Fo值研究,初步揭示了岛弧岩浆特点的信息。综合区域内榴辉岩的厘定及年龄测试,初步认为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源区表现了东昆仑弧的特点,随着部分熔融发生的岩浆上涌,深部和浅部均产生了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分异的岩浆于柴达木克拉通南缘东昆仑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地壳浅部围岩S的混入对镍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东昆仑其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和拓展区域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83.
南祁连化隆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带是青海省重要的含镍矿岩带,铁质系列良好的岩相分异及较高的Ni、Cu、Co元素含量表现出了很好的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通过对区内裕龙沟、亚曲、阿什贡及下什堂等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和微量元素的原始地幔蛛网图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右倾模式,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Hf、Zr)。γOs值表现为大的正值且变化范围较大(+80~+1183),连同普遍存在的Nb、Ta亏损,进一步说明可能也与地壳同化混染密切相关。这些表明带内岩体的母岩浆来自一个曾被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其εNd(t)=-7.74~+8.36,这些共同表明其岩浆源区应该位于软流圈地幔,并混有一部分被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物质。而这种交代富集事件可能与祁连、柴北缘在早古生代期间大规模的板片俯冲有关。化隆群富硅地层为硫化物的不混溶创造了同化混染的条件,并最终导致富硅物质的加入,致使岩浆中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发生,从而可形成不同品位不同类型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484.
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基底中超镁铁质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山东半岛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基底广泛出露超镁铁质岩,它们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产于TTG片麻岩中,且与基性高压麻粒岩密切"伴生"。岩相学和矿物相转变分析、温压条件估算以及锆石原位U-Pb定年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超镁铁质岩记录了十分复杂的演化历史,其中早期残留的原岩标志性的矿物组合 (M1) 以尖晶石 (富Mg)+橄榄石 (富Mg)+斜方辉石 (富Mg) 为特征,相应的岩浆结晶温压条件T=980~1050℃、P=1.55~1.65GPa;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 (M2) 的典型的矿物组合以尖晶石 (富Fe)+橄榄石 (富Fe)+斜方辉石 (富Fe) 为特征,相应的温压条件T=840~880℃、P=1.40~1.55GPa,此阶段形成的变质锆石记录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为1858~1877Ma;峰后中低压角闪-麻粒岩岩相退变质阶段 (M3) 的矿物组合以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橄榄石+角闪石 (富 (Na+K))+尖晶石+磁铁矿(富Cr) 为特征,相应的温压条件T=760~820℃、P=0.55~0.65GPa,此阶段形成的变质锆石记录的退变质时代为1820~1840Ma;晚期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阶段 (M4),以形成角闪石 (贫 (Na+K))+磁铁矿 (贫Cr)+蛇纹石±绿泥石±金云母的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应的温压条件T=500~600℃、P=0.32~0.40GPa。超镁铁质岩的变质演化具有典型碰撞造山带顺时针P-T-t轨迹,指示山东半岛超镁铁岩是古老陆块之间碰撞造山的产物。该项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前寒武纪古老陆块的碰撞-拼贴及其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5.
东昆仑造山带广泛出露三叠纪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岩体成分变化大;花岗岩类岩石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MME);不同岩性之间常常呈渐变过渡关系。同时,这些岩体无一例外都和代表下地壳的深变质岩共生,暗示岩浆就位于地壳深部。此外,东昆仑地区广泛发育基性侵入体,它们产在深变质岩中,或者与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共生,暗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的形成有可能与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笔者选择东昆仑加鲁河这一典型的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体为例,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是这类岩体形成的直接原因,并对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岩浆混合成因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地壳生长和构造演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构建了加厚陆壳背景下的断离-底侵-混合-拆沉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486.
女山超镁铁岩包体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有柱 《矿物岩石》1997,17(1):7-16
安徽女山含有丰富的超镁铁岩包体,它们赋存在两种寄主岩中。根据副矿物种类不同可分为Sp-二辉橄榄岩、Hb-二辉橄榄岩和Ga-二辉橄榄岩。本区超镁铁岩包体在地幔中遭受不同的地质事件局部熔融、变形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笔者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本区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估算,其形成的温度t/℃为1028~1223,压力p/GPa为1.43~3.57。本区上地幔的形成与Ringwood的模拟地幔岩(Pyrolite)成分接近,也与我国东部其他地区上地幔的成分接近  相似文献   
487.
近二十年来,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红土型风化作用及其对矿床与矿化带的影响引起了普遍的关注,红土型风化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以铁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和粘土矿物为主,如针铁矿,赤铁矿,铝土矿,高岭石及石英等,与其未风化的母岩相比,含有相当高的铁和铝,红土型风化过程中,易溶元素均不同程序地被淋滤,而难溶元素则相对富集,红土型金矿床是就在这样强烈的风化作用中由原生的金矿带进一步富集而成,并可形成极富的矿体,金矿体常常赋存于风化壳的上部,易于露天开采,目前,在澳大利亚,巴西,巴布亚新内内亚,印度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均发现了红土型金矿床,红土型风化剖面一般可分为5个特征带,由上而下为:表土带,铁质带,斑点带,浅色带,座岩带,下面即为未风化的母岩,金矿体说要赋存于铁质带和斑点带带中,红土型风化壳变化很大,薄则几,厚可达数百米,金在风化过程中往往向矿化带两侧运移,矿体常呈上宽下窄状,次生金常呈自形晶,树枝晶,浑圆状及不规则状产出,并常常与铁质结核共生,一般地说,次生金的成色很高,因为红土化作用常常是在氧化并且酸性的地球化学环境中运行,金和银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运移,局部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可导致金的沉淀,而银的氯化物则较稳定,常随地下水一起从风化壳中流失,系统研究表明,金的成色往往随风化作用的进行而增加,即越到剖面上部奖金铁成色越高,同一金颗粒也往往在边部具有较高的成色,但是,如果原生母岩中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及硫化物矿物时,常常导致中碱性及较还原的环境,这时金和银常呈硫化硫酸盐的形式运移,环境的变化可导致金和银几站同时沉淀,形成的次生金则与原生金的成色相近,一般成色较低,由此可见,次生金的成色反映了红土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条件,虽外,中性及碱性条件下,金也可呈水合物的形式运移,有时地下水中微量的生物成因氰化物会使金呈氰化物的形式运移,再则金也可呈胶体形式运移,然而,金的沉淀则主要由于地下水溶液的稀释或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88.
我国若干地区宇宙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增慧  陈克樵 《地球科学》1990,15(2):172-182,T003
  相似文献   
489.
1概况金川镍铜(铂)硫化物矿床位于龙首山隆起带内,含矿超镁铁质岩体基岩出露面积仅1.34km2,矿化率高达47.8%(汤中立等,2006)。其中镍金属储量大于550万t,铜金属储量大于350万t,伴生金、银、铂族贵金属及硒、碲等分散元素。富矿体主要集中在Ⅰ、Ⅱ矿区,矿石平均品位:Ni:1.06%,Cu:0.8%,Co:0.03%,PGE:0.66×10-6;矿石类型以海绵陨铁状和浸染状矿石为主,块状矿石仅在Ⅰ矿区中部及Ⅱ矿区东部零星  相似文献   
490.
益阳地区出露的似层状 -层状镁铁质 -超镁铁质火山岩的时代归属有不同的观点。研究认为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质科马提岩和拉斑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龄显示 :玄武质科马提岩 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 3 0 2 8± 47) Ma,属中、新太古代洋中脊 -岛弧火山岩 ;拉斑玄武岩年龄为 ( 2 2 1 6± 3 8) Ma,属古元古代。这一结果揭示了早前寒武纪在古扬子微板块(川中微板块 )东南有多岛弧洋盆 ,湖南深部地壳有绿岩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