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60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480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辽北法库变质杂岩的形成时代、大地构造属性及其与长春-延吉缝合带的形成过程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地质学者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试图通过U-Pb年代学以及物质组成分析、变形变质作用特点分析和区域对比的方法来建立法库变质杂岩的时空格架,大地构造归属及区域构造演化。通过详细的野外工作和镜下分析得到法库变质杂岩存在至少两期变形作用特点及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至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特点。通过对杂岩体中不同类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得到中志留世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原岩年龄为433±3Ma;晚志留世绢云长英质糜棱岩原岩年龄为423±5Ma;早二叠世绢云绿泥方解斜长糜棱岩原岩年龄为292±2Ma;早三叠世长英质糜棱岩原岩年龄为250±3Ma。通过区域对比,笔者认为法库变质杂岩为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东延的一部分是长春-延吉缝合带的重要组成,其形成演化具有复合型造山的特点,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62.
文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内蒙古119个气象站逐小时自动观测资料对2018年内蒙古出现的日最高气温≥35.0℃的高温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年有78个国家站出现≥35.0℃的高温天气495次,站点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西南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赤峰市中北部、通辽市中部、兴安盟东南部等地;高温天气集中发生在6、7月,7月最多;日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15—17时,呈单峰型,16时最多;分析高温站次超过15次的日期,基本没有全区性的高温天气;极端高温事件比较少,没有一个站高温超过历史极值;高温发生时高空对应高压(脊),低层处于暖区,地面处于低压区,地面风速多在4.0m·s~(-1)以上,高于日平均风速,最高温度出现时风速超过10.0m·s~(-1)的多达8站次。  相似文献   
63.
64.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1大雾过程2019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15站以上)共出现31d ,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多。全省单日出现40站以上大雾有7d(表1);连续3 d以上出现大雾4次,分别是2月5—7日、24—27日、3月6— 13日、28—31日。  相似文献   
65.
2017年江西汛期设区市城区暴雨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虹霞  智海  马中元  张瑛  何文 《气象科学》2019,39(2):274-284
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自动站雨量、雷电监测、强天气监测等数据,以及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3—7月江西汛期11个设区市26次城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江西汛期共出现52日暴雨过程,其中江西11个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出现26次暴雨。在这26次城区暴雨个例中,有23次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有3次降水比较均匀。暴雨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 h,最短只有3 h,平均是10 h。有5次出现大风天气,21次没有大风出现。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3种: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带状(飑线、回波带)、絮状(絮带、絮团)。这3种回波形态特征,出现率最高的是絮状回波,即比较宽、嵌有中等强度的对流单体絮带状回波带,强度40~55 dBz,出现16次,概率62%;其次是窄而长、紧密排列由强单体组成的飑线回波带,强度50~60 dBz,出现8次,概率30%;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强,中心强度达到60~70 dBz,出现2次,概率8%。  相似文献   
66.
67.
沈锋 《铀矿地质》1989,5(3):129-133
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在50年代中期为矿山建设提供了第一批可资利用的铀矿储量;60年代中国至70年代中期,使东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铀矿资源基地;70年代中期以来,展现了中国东北部找铀矿的巨大潜力,南部也取得了好的成果。中国铀矿资源时空分布和产出的特征是:矿床分布广泛,地区间差异明显;矿床产出时代新,矿床以中小规模为主,矿石平均品位中等;矿床以围岩分类: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占总储量的61%),砂岩型(占21%),碳硅泥岩型(占13%)。借鉴西方国家70年代以来该项工怍飞速发展及重大突破的经验,为保证中国铀矿勘查工作长期稳步发展,有大的突破,必须加强西部地区的区调普查,实现找矿中心的战略转移。为此,近期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调整队伍部署,提高技术素质;加强经济评价,做好宏观调控;加强资源评价,制定勘查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铀矿勘查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8.
利用成都站的最新辐射观测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拟合出了四川省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了全省的地面射出辐射、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和辐射平衡,并对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我省气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在讲述东南亚各国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越南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在具体介绍越南的地理位置和相邻各国后,将“以长山山脉为脊柱纵贯全境,南北两端联接盛产稻米,经济发达的湄公河三角洲和红河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可直接比喻成“一条扁担挑着两个谷筐”。这样的比喻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又例如在讲述世界人口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而地球不堪负担时,  相似文献   
70.
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和方法张宝光(天津师大地理系)一、区域地理预测的特点区域地理预测的任务是估计和评价某个地区自然环境在其形成发展进程中和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区域预测即有时间特性,又有空间特性。区域地理预测可以具有不同的样度,视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