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4篇 |
免费 | 341篇 |
国内免费 | 93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52篇 |
地质学 | 3547篇 |
海洋学 | 26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30篇 |
自然地理 | 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04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33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104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87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46年 | 7篇 |
1943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矿源层是成矿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文章通过总结广西铅锌矿在各地层各地区的丰度值及已有矿床的资料,认为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是广西铅锌矿的矿源层,并分析了矿质迁移富集条件。建议加大对此3个矿源层的研究,以促进广西铅锌矿找矿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正态检验估计法确定地层元素含量背景值。结果表明,龙胜地区古生界在沉积成岩过程中,砂质岩和碳酸盐岩大多数元素的原始富集程度较高,而泥质岩多数元素的原始富集程度较低,整个岩系多数元素的后期叠加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由消减大陆边缘火山沉积岩与洋中脊和大洋岛的玄武岩对比可知,前者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场强元素Nb、Ta相对于大离子亲石元素Ti和轻稀土来说明显亏损。搞清这个问题的主要障碍是缺乏高场强元素(特别是Nb和Ta)的高质量的分析数据,因为在大多数消减大陆边缘火山岩中其富集程度均很低。本文发表的是岛弧火山岩以及一些海底沉积物中Nb、Ta的新分析结果。数据表明,Nb、Ta亏损的岛弧火山岩的Nb/Ta值,与大洋中脊火 相似文献
17.
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凝灰岩主量元素具有高K、高Al、Si中等至高、低Na的特征; REE总体特征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REE在4857~40212 μg/g 之间变化,Eu呈现出负异常,在034~082内变化,δCe范围在080~208之间; 微量元素中U含量在312~144 μg/g 之间,Ba、U、Th、Hf和Ce呈明显正异常,Nb、P、Ti和Rb呈现负异常。详细的分析表明:U的富集和一些微量元素如Ta、Dy、Lu等相关,Th与∑REE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些变化可能和盆地中铀矿的富集有关; 凝灰岩的硫同位素总体呈现深源特征。根据以上的研究对凝灰岩的形成原因及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凝灰岩来源于秦岭造山带火山作用,其中的铀元素富集是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向凝灰岩迁移而被还原所致。本研究对盆地砂岩型铀矿的铀运移和富集机理认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