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76篇 |
免费 | 730篇 |
国内免费 | 13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篇 |
大气科学 | 33篇 |
地球物理 | 189篇 |
地质学 | 3865篇 |
海洋学 | 49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69篇 |
自然地理 | 4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48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10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53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06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83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16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102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8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44年 | 9篇 |
1943年 | 4篇 |
1942年 | 3篇 |
1941年 | 4篇 |
1934年 | 8篇 |
1933年 | 3篇 |
1926年 | 5篇 |
192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湖南印支期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 岩浆底侵与地壳加厚热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FLAC软件, 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 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 模拟结果表明, 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 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 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 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 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 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 当加厚因子达1.3, 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 从而形成花岗岩基; 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 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2.
伊利石层间钾释放的远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近研究层间交换的远红外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了金砂伊早石层间交换的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伊利石的远红外谱段从108cm^-1向低波数方向偏移,300C时为107cm^-1,500℃时为1000cm^-1,700℃时为98cm^-1,同时,伊利石的释钾程度也伴随着增加,远红外谱同释放钾的能力有一清楚对比,因此可以用远红外方法预言伊利石释钾的能力,最后,利用量子化学计算的PM3方法首次从理论 相似文献
73.
74.
内蒙孪井灌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孪井灌区典型地段包气带土层可溶盐分在灌溉前后的变化,分析了灌溉水和土壤水盐分动态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淋滤试验。结果表明引黄灌溉是使土壤脱盐的过程,尤其是灌溉初期,土壤脱盐非常明显。灌溉洗盐与包气带岩性和灌水量有关,砂壤土较黏砂土易脱盐,土壤初始含盐量越大,灌溉量越大,土壤脱盐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75.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76.
华北克拉通大红峪组高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大红峪组火山岩是一套高钾(K2O Na2O)、富铝、贫硅的碱玄岩-响质碱玄岩-响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等)、贫高场强元素(HFSE)(Th,Zr,Hf,HREE等)和弱亏损Nb,Ta的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有轻微的Eu正异常,类似于OIB的特征。较稳定的La/Nb比值和εNd(t)值,说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并未遭受到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结合岩石Nb,Ta弱亏损以及εNd(t)值为-0.66~0.63的特征,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更多的是其地幔源区的反映。因此,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可能为被俯冲交代作用改造过的深部岩石圈地幔,并有OIB特征的软流圈组分加入。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大红峪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裂谷,其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77.
78.
79.
通过对威远地区14口评价井或导眼井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开展系统的笔石生物地层、岩相地层、测井响应、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证实了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古隆起的发育,指出古隆起发育控制页岩的厚度及岩相展布,明确优质页岩展布受古隆起发育控制,并提出水平井井位优化部署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生物地层、岩性地层、电性特征、地层厚度等方面证实在Z4-Z1—WY1—W5—WX井一带存在(水下)古隆起;2)不同时期地层分布及岩相主要受古隆起发育控制,隆起区及周边地层厚度薄,黏土矿物或碳酸盐矿物含量高,坳陷区沉积厚度大,硅质矿物含量高;3)威远地区五峰组页岩沉积期物源多来自其西部或北部,鲁丹阶早期以生物成因石英为主,物源较少,鲁丹阶晚期物源可能来自川南的黔中古陆,不同的物源方向意味着沉积体系的变化;4)鲁丹阶早期(LM1~LM3)地层储层品质最优,产量高,其储层参数平面展布受隆起发育控制,拗陷区域储层品质最好。建议以鲁丹阶早期地层为目标靶体实施水平井,优先部署该层段厚度较大区域水平井,尽量避开隆起发育区。 相似文献
80.
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逆冲带前锋,区域构造位置介于库车坳陷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中心与塔北前缘隆起带之间,第三系广泛分布两套膏盐岩层,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和复杂的构造样式,石油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本文在分析3个区带的变形特征基础上,探讨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成因,认为盐上层的构造成因与盐层的流动性有关,西段变形比东段强烈;盐下层构造成因东、西差异较大,东段与盐层的塑性变形无关,西段则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