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2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综合研究广西栗木矿田香粉厂、老虎头、牛栏岭、金竹源矿床矿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结果表明,成矿热液矿物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纯液相包裹体,其次为气液两相包裹体。香粉厂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03.5℃,盐度为5.54wt%NaCl,密度0.885g/cm3,压力为55.31MPa,成矿深度为5.94km;老虎头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68℃,盐度为6.50wt%NaCl,密度0.934g/cm3,压力为46.72MPa,成矿深度为5.42km;牛栏岭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87℃,盐度为5.03wt%NaCl,密度0.919g/cm3,压力为46.00MPa,成矿深度为5.37km;金竹源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178℃,盐度为5.54wt%NaCl,密度0.913g/cm3,压力为48.42MPa,成矿深度为5.51km,总体属中低温度、低盐度、中等密度的体系;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环境。  相似文献   
212.
发射光谱法简单、快速测定矿样中微量铌时,主要伴生元素锡对准确测定微量铌有辅助作用。改进在钨、铁等元素干扰存在时,铌分析线对选择。与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比对验证后,发现光谱分析微量铌准确度得到很大提高,可满足地质找矿品位0.01%的需要。  相似文献   
213.
高会艳 《岩矿测试》2014,33(3):312-320
针对目前铌分析中出现的样品溶解不完全、元素易水解及现有分析技术流程复杂的情况,本文对常用的混合酸恒温电热板溶解和过氧化钠碱熔两种样品前处理方式进行优化,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两种技术手段,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及稀土矿石中不同含量水平的铌、两套分析方法。对于铌、含量较低且易于分解的样品,采用硝酸-氢氟酸-硫酸混合酸恒温电热板消解ICP-MS方法测定;对于铌、含量高且难溶的样品,采用过氧化钠高温熔融ICP-AES方法测定。ICP-MS用于分析低含量样品更具优势,而高含量样品更适合运用ICP-AES。通过分析土壤、水系沉积物、岩石、稀有稀土矿石系列国家标准物质,结果表明混合酸处理ICP-MS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00ng/mL;检出限为铌0.01μg/g,0.05μg/g;相对误差小于10%,精密度(RSD)小于6%;碱熔处理ICP-AES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0μg/mL,检出限为铌0.2μg/g,2.5μg/g,相对误差小于10%,精密度(RSD)小于7%。这两套分析方法可以满足基体复杂、铌含量变化范围大、试样批量大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14.
尼日利亚中生代环状杂岩中产出丰富的含锡(铌)等多金属的花岗岩,其中与成矿相关且占主体的2种岩石类型是碱性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前者具有含碱性暗色矿物过碱质特征,后者具有含黑云母过铝质特征。前人对2种共生的岩石对锡(铌)成矿作用可能的制约机制还未深入探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资料,为理解非造山A型花岗岩锡(铌)成矿作用提供新视角,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2种岩石绝大多数在侏罗纪侵位,但在同一杂岩体中,碱性花岗岩锆石结晶普遍稍早于黑云母花岗岩,且前者分异程度稍弱于后者。碱性花岗岩是起源于富集地幔岩浆在极端分离结晶作用下的产物,但此过程中有部分地壳物质的混染。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并非与造山型过铝质花岗岩一样来自地壳物质的熔融,它更可能是来自于碱性花岗岩同一母岩浆演化的另一个混染了更多地壳物质的晚期分支。与俯冲背景的成锡花岗岩一样,尼日利亚锡多金属富集主要与弱过铝质黑云母花岗岩有关,受岩浆后期出溶流体的显著影响。碱性花岗岩对锡(铌)元素的富集程度,大致代表了未受出溶流体影响时共生黑云母花岗岩的锡(铌)含量。成矿物质来源为泛非基底围岩,元素的富集成矿主要被分离结晶和流体出溶行为控制。尼日利亚不成...  相似文献   
215.
川西花岗- 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科学问题和科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针对锂矿资源上游勘探开发的瓶颈,实施川西锂矿3000m科学钻探,穿过变质岩、伟晶岩和花岗岩,建立多学科地壳锂柱。围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构造成因"、"与锂矿有关的花岗岩属性和成因类型"、"花岗岩与伟晶岩的关系及分异作用"、"稀有金属的"源-运-储-剥"过程"、"变形-变质-岩浆-成矿的造山过程:从热量耗损到锂的富集",以及"含稀有元素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为锂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构造背景、制约要素、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为找矿远景预测靶区提供科学标志,并力图建立创新性锂矿成因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6.
为提高碾子山地区铌、矿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程度,通过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区内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碾子山地区Nb、Ta等元素在研究区位于高背景场,在土壤中分布不均,存在局部富集成矿的可能; R型聚类分析将18种元素分为贵金属、有色金属元素,稀有、稀土元素和分散元素3组,显示为正长花岗岩体元素聚类组合特征,表明铌、矿与花岗岩体关系密切; 研究区共圈出土壤单元素异常521处,综合异常12处,其中碾-2012-Ht-2、碾-2012-Ht-7和碾-2012-Ht-11 3处综合异常为重点异常,成矿潜力较大。经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共发现铌、低品位矿体3条,铌、矿化体11条,呈脉状分布于早白垩世碱性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217.
对黄山铌矿区含矿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并与成矿带典型A型花岗岩对比,发现它们属于高分异花岗岩,具富硅高碱、贫钙低镁的特征,A/CNK值均>1,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高场强元素Nb、Th、Ta、Zr、U、Hf及大离子亲石元素Rb,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P及高场强元素Ti。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属于“海鸥型”,具强烈的Eu负异常。10 000×Ga/Al值均>2.60、Zr+Nb+Ce+Y总量远高于350×10-6,岩石成因类型为板内花岗岩A1亚类,推断岩体是在拉张构造背景下由于地幔物质上涌导致底侵作用,促使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了初始岩浆,在上侵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发生的结晶分异作用,使铌等成矿元素与岩浆熔体分离,高分异演化熔体、富挥发份流体(主要是F、Cl)共同作用是铌富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8.
陈宝泉 《福建地质》2007,26(2):88-99
通过特征分析模型分析和变量选取及关联度分级,对闽北地区头—下柳源一带伟晶岩型铌矿产进行远景预测研究。运用特征分析模型(Ⅰ-Ⅳ)计算统计矿床的关联度,对已知矿床模型单元进行检验及对未知统计矿床进行预测,并进行远景预测分级。  相似文献   
219.
为深化莫桑比克上利戈尼亚-铌稀有元素成矿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充分挖掘已有区域成果资料中隐含的找矿有利信息,笔者对所收集莫桑比克北部地区高精度航磁、航放测量网格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加强成矿弱信息提取,并在已有成果认识基础上开展区内地质构造的综合推断解释,分析总结区内的航磁、航放异常展布特征及与本区伟晶岩型-铌矿的空间对应关系,查明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纳玛玛逆冲推覆带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断裂构造展布特征。结合区内姆艾尼大型铌矿床航空物探综合异常特征,对全区进行类比找矿预测,圈定铌矿远景区5处。研究认为,该成矿带北东向延伸被F2断裂错断,南西向断距超过20 km,引起成矿有利区的整体北西转移,追索异常找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