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93篇
  免费   1667篇
  国内免费   4340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7155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87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425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517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730篇
  1997年   721篇
  1996年   706篇
  1995年   709篇
  1994年   595篇
  1993年   607篇
  1992年   785篇
  1991年   869篇
  1990年   515篇
  1989年   474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8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汪相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2-2023030022
本文针对吴福元等(2023)“南岭高分异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一文(后简称“吴文”)提出两个不同认识:① 南岭地区广泛出露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常构成复式花岗岩体的主体。吴文依靠三个幔源物质(玄武岩、微粒包体和基性岩脉)的证据,认为这些花岗岩是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笔者认为这些“幔源物质”的存在不足以作为“壳幔相互作用”的证据,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实际上为沿着地壳剪压断裂主动侵位的同造山花岗岩(主体花岗岩)。② 吴文认为,这些复式花岗岩体中的补体花岗岩(小岩体)也是燕山早期的,为“同源岩浆”的高分异演化的产物。本文对前半句持否定性的看法,但认同后半句的结论,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表明,初始花岗岩浆是在重力和热量对流下的深部岩浆房中经历20 Ma以上的分离结晶作用,才可能在岩浆房上部形成含巨量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这些残余花岗岩浆在早白垩世的拉张环境中,快速地被动上侵而溶离成两部分 (流体和熔体),分别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和造山后花岗岩(补体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2.
在新疆北部东准噶尔的扎河坝蛇绿混杂岩中发现的富铌玄武(安山)岩,其SiO2含量介于46.71%~57.65%,TiO2含量为1.00%~1.76%,与太古代绿岩带内富铌玄武(安山)岩相似,Na2O含量为3.86%~6.64%,P2O5为0.34%~0.82%,明显高于太古代绿岩带富铌玄武(安山)岩。扎河坝富铌玄武岩铌含量介于7.22×10-6~21.91×10-6之间,大于7×10-6,与典型的富铌玄武岩相同。该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其分布模式为无明显铕至弱负铕异常的右倾曲线。尽管铌的绝对含量较高,但由于钍和轻稀土元素更加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扎河坝富铌玄武(安山)岩仍表现为铌的明显亏损,同时高场强元素Zr、Hf及Ti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亏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内富铌玄武(安山)岩形成于古亚洲洋的洋内弧,它是被埃达克质岩浆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同时大洋沉积物及俯冲板块释放的流体对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贡献。富铌玄武(安山)岩作为弧前增生楔定位在扎河坝蛇绿混杂岩体内,与早前报道的超高压变质岩共存表明,该蛇绿混杂岩体至少记录了两次性质不同的古亚洲洋洋壳俯冲,这更进一步证实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新增陆壳是古亚洲洋多次俯冲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994.
河南省嵩县前河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河金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位于马超营大断裂及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的北部.文章分析了矿床含矿建造和构造控矿因素,详述了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进而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995.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与古生代和中生代浅成侵入岩和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矿床形成于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和深大断裂带中.成矿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矿化围岩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安山玢岩、流纹斑岩和火山碎屑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水白云母化、伊利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矿石中主要工业元素为Cu和Mo,伴生有益组分为Ag、Au、Re等.成矿类型有:①斑岩型铜钼矿床;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钼矿床.大兴安岭铜钼矿床主要由陆缘岩浆岩带、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的火山-次火山作用及小型侵入作用形成,成矿流体沿着火山机构、岩浆侵入构造、区域构造等运移,热动力、压力、扩散力等使成矿流体产生上升运动和局部循环运动,成矿流体的迁移、萃取、扩散、交代作用等使成矿物质产生富集.  相似文献   
997.
云南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含矿岩系组成与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东北与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床是中国近3年来矿床学研究和资源勘查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科研和资源勘查项目实际工作,对该区域含矿岩系的组成与划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依据研究,含矿岩系由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第三岩性段顶部和第四岩性段)和宣威组(P2x)底部组成,可划分为5个矿化层,进而对5个矿化层的岩性组成、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进行全面总结,这将为该区域今后进一步开展找矿和勘查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重庆酉阳坝竹坨汞、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酉阳坝竹坨汞、铅锌矿叠生并主要呈似层状和脉状产于中寒武统高台组、石冷水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组合简单,主要有辰砂、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重晶石、萤石等。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及构造的控制。矿床为多期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999.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省梅仙铅锌银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志强 《矿产与地质》2003,17(5):606-609
梅仙铅锌银矿田形成于裂谷成矿环境,具有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有多来源特征,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变质改造和岩浆热液叠加三个阶段,并与闽中裂谷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提出了“三阶段”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