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5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763篇 |
地质学 | 856篇 |
海洋学 | 129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132.
133.
134.
一、初灌未封底
孔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者导管底端与孔底距离过大,初灌量没有埋住导管。造成的原因是检查不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对策:成孔后,认真检查孔底沉渣量;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措施;钢筋笼安置后,再次检查沉渣量,如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与孔底距离一般不应大于0.5m。 相似文献
135.
提出了一种底部加强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采取在柱底部区域钢板外侧贴焊钢板的构造措施,以提高其抗震耗能能力.进行了3个不同构造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模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模型1为普通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模型2为矩形截面底部垂直加载方向钢板外侧贴焊钢板的钢管混凝土柱,模型3为矩形截面底部双向外侧钢板均贴焊钢板的钢管混凝土柱.模型按1/5缩尺.分析了各模型的承载力、刚度及退化过程、延性、滞回耗能特性和破坏特征.给出了底部加强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底部加强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普通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相比,其承载力明显提高,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6.
为进一步改善混凝土核心简的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组合核心筒.进行了2个1/6缩尺的核心筒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1个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毛组合核心筒,1个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组合核心筒.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2个核心简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及其衰减、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给出了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组合核心筒的承载力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内藏钢桁架组合核心筒与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边框组合核心筒相比,其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7.
138.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动力响应有其特点,本文结合福州光明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际工程,开展环境激励及汽车动载激励试验,并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的频率和振型等动力特性较吻合,同时进行组合作用、横向支撑连接、体外预应力等参数研究,为该类型组合连续梁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在已完成的包括16个构件的等位移循环加载钢筋混凝土柱的系列试验中,通过在其中3根柱的塑性铰区沿混凝土受力方向安设位移计,较准确测定了混凝土测试标距内的平均应变在一个加载循环内的变化规律及其随周数增长的变化规律;发现了单周最大压应变随周数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单周最大名义拉应变随周数增长而持续减小的重要现象;并与柱顶水平力-水平位移滞回规律实测结果相对应,结合截面受力特征对所得单周和多周应变变化规律的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0.
链子崖煤层采空区特征与地压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开挖施工和地压监测取得的实际资料,系统分析了链子崖煤层采空区自然填充的物质成分,不同地段填充程度及相应的地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