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53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黄土堆积松散、湿陷性强且极易被侵蚀的特性导致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频发。为了缓解当今黄土地区土壤侵蚀,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利用聚丙烯酸混合剂对甘肃董志塬重塑黄土进行固化改良。通过室内崩解试验、渗透试验、水流冲蚀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等手段分析了不同配比下固化黄土的特性差异。结果显示,在经聚丙烯酸混合剂固化后,土体抗剪切破坏和水稳性能随着配比的提高而增大。当土体经聚丙烯酸混合剂浓度为3.5%的试剂固化后,固化效果趋于最佳,相比未加固土抗崩解和抗冲蚀性能均大幅提高,7次干湿循环后崩解率仅为1.15%,土体剪切破坏时的主应力差在100kPa、200kPa、300kPa围压下分别提高25.29%、28.23%、22.48%,渗透系数降低217.41倍。结合三轴试验数据、粒径级配和场发射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进行现象和机理解释,聚丙烯酸混合剂可将土粒包裹黏接,使土体中细小颗粒团聚在一起,从而改变土体粒径级配,促使土体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增大,增强土体抗剪切性能,提高土体水稳性。聚丙烯酸混合剂对黄土的固化改良效果良好,将为缓解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防灾减灾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2.
广西省恭城县栗木矿区处于湘南南北向构造带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北缘衔接部位,恭城复式向斜的北部扬起端西侧。矿区出现的花岗岩主要为栗木复式岩体,为燕山早期产物。矿体主要受栗木岩体及构造控制,地层控矿不明显。野外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栗木复式岩体是一套富Li-F的花岗岩,该岩体演化过程呈现不混溶(液态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363.
吉林烟筒山膨润土改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修丹丹  刘丽  何欣 《吉林地质》2011,30(1):133-135
以吉林磐石烟筒山膨润土为原料,采用Na2CO3为化剂,研究了Na2CO3用量、反应时间与改型膨润土膨胀倍、胶质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Na2CO3的用量为膨润土的3%,化时间为5 min,即可得到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4.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含片钠铝石沉凝灰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含片铝石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配套能谱、茜素红-S染色、阴极发光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样品的岩石类型、自生矿物种类及共生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贝尔凹陷发育片铝石的宿主岩石类型为沉凝灰岩,自生矿物以发育片铝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三种碳酸盐矿物为主,片铝石含量高达25%.成岩共生序列为菱铁矿Ⅰ→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片铝石→微晶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Ⅱ→沥青.不同于国内外其它地区发现片铝石的主要产状为充填孔隙,本区内发育的片铝石以交代长石、石英、岩屑颗粒和高岭石基质为赋存特征,表明沉凝灰岩中的长石、岩屑、高岭石基质可以为其提供金属离子物质来源,并在CO2参与下,与成岩流体反应生成片铝石.大量碳酸盐矿物(15-44%)的发育证明了火山碎屑岩具有较高的CO2矿物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365.
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含片铝石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配套能谱、茜素红 S染色、阴极发光和X 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样品的岩石类型、自生矿物种类及共生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贝尔凹陷发育片铝石的宿主岩石类型为沉凝灰岩,自生矿物以发育片铝石、铁白云石和菱铁矿三种碳酸盐矿物为主,片铝石含量高达25%。成岩共生序列为菱铁矿Ⅰ→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片铝石→微晶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Ⅱ→沥青。不同于国内外其它地区发现片铝石的主要产状为充填孔隙,本区内发育的片铝石以交代长石、石英、岩屑颗粒和高岭石基质为赋存特征,表明沉凝灰岩中的长石、岩屑、高岭石基质可以为其提供金属离子物质来源,并在CO2参与下,与成岩流体反应生成片铝石。大量碳酸盐矿物(15-44%)的发育证明了火山碎屑岩具有较高的CO2矿物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366.
对膨润土交换性阳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试是评价膨润土矿的主要指标之一,传统的测定膨润土交换性阳离子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容量法,操作手续复杂繁琐。本文用氯化铵-乙醇交换液交换出试样中的可交换性阳离子钙、镁、钾、,分取蒸至湿盐状,制备成盐酸介质的溶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为交换1次,加入25 mL交换液,搅拌30 min,沉淀洗涤2次。分别选择315.887 nm、279.079 nm、766.490 nm、589.592 nm作为钙、镁、钾、的分析谱线,绘制的标准曲线中钾、的浓度在0~0.6 mmol/L,钙、镁的浓度在0~3.0 m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12~0.048 mmol/100 g。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精密度为0.5%~2.5%(RSD,n=11),准确度为-6.1%~10%,加标回收率为97.0%~100.0%。本方法样品处理方法程序简单快速,分析重现性好,克服了传统分析方法测定手续繁琐、时间冗长且成本高等缺点,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67.
通过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油酸捕收剂体系中锂辉石的浮选行为和作用机理。浮选结果发现,当油酸用量为200 mg/L,pH=89时,锂辉石最大浮选回收率为27%;当加入的活化离子Fe3+浓度为35 mg/L时,浮选回收率高达90%,可见Fe3+活化效果显著。Zeta电位测量结果显示锂辉石的零电点约为pH=3.0,加入阴离子捕收剂油酸后锂辉石Zeta电位整体向负移,则两者之间存在非静电作用力。在最佳浮选pH值=89时,锂辉石最大浮选回收率为27%;当加入的活化离子Fe3+浓度为35 mg/L时,浮选回收率高达90%,可见Fe3+活化效果显著。Zeta电位测量结果显示锂辉石的零电点约为pH=3.0,加入阴离子捕收剂油酸后锂辉石Zeta电位整体向负移,则两者之间存在非静电作用力。在最佳浮选pH值=89时,锂辉石Zeta电位变化最显著,表明此时发生的吸附作用最大。结合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可得出结论:油酸在锂辉石表面吸附主要通过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368.
膨润土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埋藏丰富。仅在齐齐哈尔地区拜泉县三马架矿区就探明D级储量1106万吨,在龙江县合山、东华、雅鲁河、景星及克山县古城等地发现膨润土矿远景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由于该地区的膨润土均为钙基或钙镁基,目前仅能用作铸型砂粘结剂、工业铁球团的粘合剂及少量的吸附、脱色净化剂,难以在钻井泥浆、增塑剂、建筑涂料、石油化工及在制药和精细化工领域直接应用。由此极大地限制了当地膨润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对该地区钙基膨润土进行化改型是开发膨润土资源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369.
Sediments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Valjevo-Mionica basin (Serbia) were examined both geochemically and mineralogically to explain, on the basis of their sedimentologicai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s of changes in thei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osition. A total of 62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drillhole at depths up to 400 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rrelation of the obtained data, six geochemical zones were defined, two of which being specially distinguished by their mineralogical, geochem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one, upper zone A, consists of banded marlstones interbedded with clay and oil shale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presence of analcite and searlesite. These minerals and very high contents of Na20 indicate sedimentation in alkaline conditions with increased salinity in arid climate. That provided pronounced water stratification, as well as higher bioproductivity in the basin and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Therefore, the zone A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of the type which provides good potential for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s. Another specific zone, zone F, contains sediments with very high MgO, K2O and Li concentrations. Their geochemical correlation, as well as almost complete absence of illite in this zon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interstratified clay mineral type illite-saponite (lithium-bearing Mg-smectite).  相似文献   
370.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下芦苇的生态适应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靠近海岸的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区、芦苇群落区和靠近黄河岸的芦苇白茅群落区分别代表由海域向陆地的3个芦苇群落演替阶段。结果表明:实验区土壤总体表现为碱性,表层土壤的电导率、可溶含量均显著高于下层土壤,芦苇盐地碱蓬群落区电导率最高。芦苇群落区土壤总氮、总碳、有机质和有效磷、芦苇密度最高,群落单一,但3个实验区群落总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质、总碳、总氮、p H值构成第一主成分,可溶、电导率构成第二主成分。结果表明,水盐分布格局是影响该区域芦苇植被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对芦苇植被群落的生态特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