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钙钛矿—锶钛矿—镧钛矿三元系是钙钛矿族矿物的典型代表。常温常压下CaTiO3为Pbnm结构,但随温度增高可分别相变为I4/mcm和Pm3m结构;SrTiO3的稳定结构是Pm3m14/mcm相;Na/2Ln1/2TiO3的结构则随Ln代表的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三个端员组分在压力下的结构变化均没有明确的结论。在三个二元系中,只有CaTiO3—SrTiO3体系研究较深入,并已给出了T-X相图。本从样品的合成实验及高温和高压原位测量等方面展望钙钛矿型化合物的晶体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及钠长花岗质岩浆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及Na_2O、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SiO_2、K_2O、CaO含量减少,显示含F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向贫硅富的富氟长花岗质熔体组成演化的趋势;700℃开始,残余熔体具有天然富氟长花岗岩的组成特征:富Na_2O(Na_2O>K_2O)、Al_2O_3(>16%)和F(>1.5%)。上述残余熔体组成的演化特征与自然界从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到富氟长花岗岩的组成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充分证明了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能够经结晶分异演化出富氟长花岗岩熔体。  相似文献   
124.
笔者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小青山地区的长岩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区的长岩主要受构造控制,分布于破碎带及其两侧,具有从中心到围岩的对称分带性特征。长岩中存在大量的交代残余结构。通过岩石化学成分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通过Q型群分析表明:该区的长岩化学成分复杂,且与干枚岩/板岩有一定的相关性。笔者认为该区的长岩为热液交代的产物,其被交代的原岩主要为古元古界的一套富含Si和Al的浅变质岩系。区内的铜(金)矿床与长岩的形成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5.
李德忍 《岩矿测试》1995,14(4):301-305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大量矿物的试验结果,探讨了Na不稳定程度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将不稳定矿物划分成3种结构类型,讨论了产生不稳定的机理与影响离子迁移的因素,较满意地解释了各种实验种象,且能预测可能出现Na不稳定的矿物种类,对寻找与研究快离子导体材料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塔里木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储层砂岩成岩期钠长石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以陆相碎屑建造为主,在该区储层砂岩中,长石为广泛存在的自生矿物之一。显微结构证据显示,成岩期长石交代长石等碎屑,或呈细小自形晶填隙产出,在化学成份上,长石与被交代的长石存在过渡关系。在碎屑长石长石化过程中,母体相的溶解速率大于长石的沉淀速率,并伴有石英,高岭石等矿物的消耗,因此有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及储层物性的改善。从高岭石的垂向分布,以及长石相对含量与埋深的关系,可以看出长石化作用主要发生在探成岩(mescdiagenesis),对应于4 000-5 500m埋探,和90℃ ~110℃ 地温带 在库车和塔北地区,主要工业油气藏亦集中分布在这一深度带。  相似文献   
127.
吉林省白头山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汤德平 《现代地质》1990,4(1):64-77
白头山火山位于吉林省东部,主要由一套粗面岩—闪碱流岩组成。岩石中长石斑晶的成分表现出逐步富Or的趋势。单斜辉石早期向富Fe,而晚期表现为向富NaFe3+Si2O6的方向演化。矿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白头山火山岩与长白山玄武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岩石主要元素化学成分在过碱性酸性岩系统的Q—Ab—Or相图及SiO2—Al2O2—Na2O+K2O图上的投影,表明了白头山火山岩的演化主要是受碱性长石的分离结晶所控制,但在从粗面岩到石英粗面岩的演化过程中涉及少量斜长石组分的分离结晶。用最小二乘法对白头山火山岩的成因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模拟。所得结果与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的分析结果相吻合,证实了白头山火山岩是由长白山玄武岩分离结晶形成的成因假说。根据热力学计算和过碱性岩石的高温高压实验,推测岩浆形成温度分别为1074—928℃,形成压力约在2-3kb。  相似文献   
128.
利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廊坊观测站(40.0° N,116.3° E)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对原子的重力波输送和湍流输送进行分析,利用流星雷达观测数据对原子的环流输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重力波动力学输送、重力波化学输送、湍流混合输送及环流输送对原子输送贡献的量级相当.其中重力波动力学输送在85~100 km整体为负向,在90~95 km占主要地位的平均输送速度为-3.1 cm·s-1;重力波化学输送在85~94 km为正向,94~100 km基本为负向,在85~90 km占主要地位的平均输送速度为3.3 cm·s-1;湍流混合输送在85~95 km为负向,95~100 km为正向,在85~90 km占主要地位的平均输送速度为-4.9 cm·s-1;85~100 km环流输送整体为正向,平均输送速度为1 cm·s-1.88~95 km四种动力学输送产生的平均合速度为-1 cm·s-1,负向的垂直输送特征对原子"源""汇"平衡十分重要.本文结果可为不同大气圈层之间重力波产生的能量物质交换机制研究和圈层之间的耦合过程研究提供观测事实参考,为大气化学成分的垂直输送机制建模提供参数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王凤岗  姚建 《地质论评》2020,66(3):739-754
云南牟定地区产出世界罕见的巨粒晶质铀矿,且具有极其特殊的"晶质铀矿—金红石(大量)—锆石(少量)"矿物组合形式,对于这种特殊铀矿化的成因及巨粒晶质铀矿的形成机理等问题谜一样困扰学界多年。近年来,经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年代学等综合研究,确认含铀的围岩为长岩,主要由长石(平均An=3.36)组成,Na_2O平均含量为7.91%,属碱性(平均σ=5.84),强过铝(A/CNK≥1.10),具有高分异指数(平均DI=82.39%)、长英指数(平均FL=88.39%)、镁铁指数(平均MF=84.92%)及低的固结指数(平均SI=5.06%)的特征,且具有极低的稀土含量(平均∑REE=162)。[n(~(87)Sr)/n(~(86)Sr)]_i均大于0.710,具有壳源特征,形成年龄(锆石SIMS年龄测试结果为1057 Ma)与水桥寺岩体(1038~1070 Ma)接近,是水桥寺高分异岩体由黑云母微斜长石花岗岩—含黑云母微斜长长花岗岩—长花岗岩—长岩的演化分异过程中最远端产物。晶质铀矿稀土配分模式及成分特征与典型岩浆型铀矿床一致,其形成于高温(平均662.19℃)的地质环境中,铀矿物与长岩具有同源、同演化及近于同时形成的特征,进而确定牟定地区铀矿化为一种与长岩有关的新的铀矿化类型,具有岩浆分异成因特征。Ti对U的络合、迁移及巨粒晶质铀矿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岩体演化分异过程中不仅控制铀矿化的产出,同时长花岗岩阶段还有Nb、Ta矿化产出。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五水头孢唑林对老年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肛肠疾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予以五水头孢唑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3%(45/46),对照组为86.96%(40/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切口渗出物、疼痛、水肿缓解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17%(1/46),对照组为13.04%(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五水头孢唑林治疗老年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切口感染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