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74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215篇
海洋学   189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51年   6篇
  1950年   11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8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10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7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时期南海生态环境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在南海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和其它生物记录上主要反映在900 ka BP前后发生高频率变化,特别是指示表层水骤然降温。北部冬季表层水温从24~25℃降至17~28℃,而南部也从26~27℃降至23~24℃。总的降温趋势与开放西太平洋一致,直接反映了西太平洋暖池在900 ka BP之后MIS22期间有明显的减弱。表层水大幅度降温还发生在后继的MIS 20、18、16几大冰期,说明主要冰期旋回周期由41 ka转变为100 ka经历了长达400 ka的过渡时期,并且冬季风增强也在过渡时期的后半段最明显。南海南北生物组合和δ18O值的差异,突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边缘海区南北气候梯度反差和冬季风在冰期增强的讯号。结论是:生态环境系统反应总体表现与冰期旋回一致的同时,还包含了独特的地区性系统演变特征。但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在0.9 Ma BP前后表层海水盐度因东亚冬季风和海平面下降的定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气候转型时期海—气耦合过程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22.
1 Introduction Eosipterus yangi is the first pterosaur found from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Ji and Ji, 1997). Since then, more and more pterosaurs have been reported (Ji and Ji, 1998; Wang and Lü, 2001; Wang et al., 2002, 2005; Wang and Zhou, 2003, 2004; Lü, 2003; Ji et al., 2004; Lü and Ji, 2005a, b; Dong and Lü, 2005; Lü and Yuan, 2005; Lü and Zhang, 2005; Lü et al., 2006). Because Eosipterus yangi lacks skull, it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its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terodact…  相似文献   
123.
大别造山带北缘西部的一套火山岩及其上的"红层",依据叶肢介、同位素年龄值和较丰富的恐龙蛋和少量介形虫化石,从下而上划分为陈棚组、周家湾组,时代归属早、晚白垩世.陈棚组角度不整合于上侏罗统朱集组或段集组之上,向东与安徽省境内的早白垩世毛坦厂组、白大畈组为相同层位.周家湾组角度不整合于陈棚组之上,含较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始-古新世李庄群不整合覆于其上.  相似文献   
124.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南海台西南冷泉区的典型优势物种,鳃丝上皮细胞内共生大量甲烷氧化菌,通过甲烷有氧氧化合成有机物为共生体系提供物质能量,是平端深海偏顶蛤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器官,溶酶体在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和稳态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电镜技术观测了常压培养过程中(0d,30d,90d)平端深海偏顶蛤共生体系中共生菌和溶酶体的动态变化,通过鳃上皮含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常压培养对深海共生体系的影响,并探讨溶酶体在宿主—共生菌营养传递和共生菌群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原位状态样品中(0d)共生菌和溶酶体呈极化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清晰;蓄养30d后,含菌细胞出现明显破碎,共生菌数量大幅降低,溶酶体数量、范围和消化程度大幅增加,对细胞顶端的甲烷氧化菌进行分解;而90d后,共生菌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失殆尽,鳃部有明显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坑洞,细胞呈现空泡状,无法明确区分各种细胞组分。上述结果展示了长期常压蓄养过程中鳃上皮含菌细胞中溶酶体与甲烷氧化菌的动态变化,推测当共生菌丢失后溶酶体也同步降低活跃度,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共生互作中通过溶酶体主导消化和调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25.
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事件年龄新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介绍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研究的新进展。2004年新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以405ka偏心率长周期为基础来划分新近纪的主要地层界线,标志着轨道地层学时代的到来。新生代包括E1—E162偏心率长周期,底界的年龄为65.5±0.3Ma,其中新近纪有E1—E58周期,底界年龄为23.03Ma,并且根据天文调谐得出一系列新的古地磁年龄和生物事件年龄。由于这些新年龄,特别是接近新近纪底部的年龄与早期结果相差0.5Ma或更大,所以将其汇总介绍,以求与当前国际研究保持同步衔接,增强海洋新近纪高分辨率地层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6.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的新证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古生代地层,在构造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地层时代的新资料在混杂岩中新发现中二叠世北方型动物群化石;对混杂岩中的花岗岩砾石,测得SHRIMP锆石U-Pb年龄(286.8±5.6Ma),代表岛弧岩浆岩结晶时间;在变蛇绿岩和糜棱岩中采取白云母样品,测得40Ar-39Ar年龄,分别为408Ma和205.7Ma。由此,可以得出开山屯地区地层时代和混杂岩形成与演化的时间表泥盆纪洋壳形成;在中石炭世—中二叠世由南向北的运移过程中,洋壳之上发生硅质和碳酸盐沉积,形成海山;洋壳与由北向南移动的兴凯地块相对运动,二叠纪时向大陆俯冲,在兴凯地块西缘(现代方位)发育岛弧活动,并在中、晚二叠世形成滑塌堆积。可能与晚三叠世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在兴凯地块前陆边缘发生逆冲作用,形成构造岩片。  相似文献   
127.
面临众多古生物化石遭受风化破坏的现实,恐龙化石保护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化石的风化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化石内部裂隙是导致恐龙化石风化、破坏的重要因素。该文以岩石断裂力学为理论依据,模拟分析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在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内含裂隙恐龙化石数值压缩试验,并对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角度增大,开裂角逐渐减小,裂隙处特别是两端应力集中,其他部位应力较低、分布均匀;裂纹扩展是从裂纹尖端起裂,最终裂纹扩展到边缘。此研究结果为揭示恐龙化石风化机理和开展保护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8.
沉积岩中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贵州天柱大河边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即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通过地质调查分析,可见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瘤状灰岩建造、散布于炭质粘土岩中的“钙质结核”和灰岩中的泥岩脉,以及一系列滑移褶皱褶曲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类型。根据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和乌训组沉积建造处于大陆斜坡环境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应来源于乌训组北西侧处于台地边缘相的清虚洞组,结合灰岩中的泥岩脉即典型震积泥岩脉现象,综合认为,乌训组普遍发育的各种类型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和其它变形建造,系地震营力及其导致的滑塌滑移事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9.
李建国 《地层学杂志》2021,45(4):493-505
Li等(2020)建立了西藏南部三叠纪—古近纪综合生物地层表.该表系统梳理并总结了藏南地区近年来在地层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新材料、新进展,以当前国际年代地层表的框架为标准,包含了各纪主要标准化石门类序列.另外,表中还新建了一些过去没有或研究程度差的门类的序列,如放射虫和孢粉等,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性和参考性.本文对此表做简...  相似文献   
130.
世界上绝大多数氟产品都以萤石为原料进行生产氰化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受化石能源影响度很小。全球能源的日趋紧张,却正好为氟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持续的成长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