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8篇 |
免费 | 420篇 |
国内免费 | 3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4篇 |
地球物理 | 137篇 |
地质学 | 1372篇 |
海洋学 | 38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84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一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一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造山期后的侵入体。剖面北部为主滑脱带的根带(通常认为的缝合带),根带被中生代形成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切割。剖面最北端为变质复理石中略晚于主滑脱带的反向冲断带。推溺l下地壳的断开距离在扬子大陆俯冲时(三叠纪前)规模较大,然后逐渐缩小,直至保留到今天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地表变形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地震剖面为约束,构建了贯穿下扬子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三条地质大剖面。剖面展示了研究区早期褶皱逆冲、晚期伸展断陷的构造格局,并揭示了变形的空间差异。通过对褶皱卷入的层位、断层与地层的切割关系及不整合类型和发育特征的梳理,得出研究区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南侧的褶皱逆冲主要形成 于中-晚侏罗世。两侧的挤压构造在晚白垩世开始都经历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北侧的断陷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新近纪以拗陷为主,而南侧古近纪断陷规模较小,新近纪拗陷不发育。苏州-无锡地区的下古生界受后期改造作用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3.
推覆构造是一种和油气有关的重要构造形式,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对油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从漠河盆地、海拉尔盆地到二连盆地内的中生代推覆构造,组构了大兴安岭西盆地群推覆构造.本文通过对三个盆地五种推覆构造的地震学研究,将其推覆方向归结为两类:第一类由北西向南东推覆,在三个盆地中表现明显;第二类由南东向北西推覆,在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内有显示.认为第一类推覆作用来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的闭合;第二类推覆作用来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14.
15.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珠江三角洲网河区29个验潮站的实测验潮记录,应用傅氏变换与最平滤波器串联的方法来消除月均序列的周期波动对确定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各站水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是显著的.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网河区的水位变化场进行分解,由相互独立的时间函数和空间特征函数表征网河区区域的水位变化特征;应用时间特征函数计算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率为0.02mm/a.根据验潮站的水位变化趋势,探讨网河区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冲击作用下地层振动衰减规律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郑州某胶质土层采用振冲法处理地基时产生的振动影响进行了现场试验,分析不同数目钻机同时施工时引起的振动在各层土体中的衰减规律以及波的传播规律,评价振动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振冲法施工时,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这种振动在地表和地层内部衰减较快冲击振动产生的振动波主要以两种途径传播:(1)沿钻孔壁形成面波,并很... 相似文献
17.
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冲构造,伴之以褶皱构造。印支运动还造成本区地势起伏不平,剥蚀程度差异还导致相对隆起区与相对低洼区相间排列,上古生界保留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地质科技情报》2021,40(5)
逆冲构造是较为常见的构造形式,其由弱到强的变形过程及应力定量分布状态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以库车前陆盆地东部逆冲构造为例,基于构造剖面的解析,将逆冲构造活动分为4个阶段:初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改造期,并运用有限元计算分析方法对不同阶段剖面进行了精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表明:逆冲构造的扩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前翼、后翼不断往复迁移推进的历程。简单的逆冲断褶带发育于逆冲构造初始期,应力主要集中在后翼;变形向后翼扩展,转折端范围不断增加对应逆冲构造发展期,应力主要集中于转折端;变形向前翼扩展,前翼范围开始增大对应逆冲构造成熟期,应力主要集中于转折端和前翼靠近转折端区域;后翼掀斜,前翼竖直,前翼前缘大量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对应逆冲构造改造期,应力主要集中于前翼前缘。理清逆冲构造变形过程及应力集中分布范围的差异,可为后期指导裂缝发育部位以及超压异常发育带的预测奠定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煤田(炭)地质勘探工作中,钻孔孔内冲洗液漏失是钻孔施工中常遇到的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钻孔孔内冲洗液漏失的客观因素是遇到漏失层;如未胶结和半胶结的松散层,冲积层、洪积层,基岩风化带,粗砂岩孔隙,裂隙,石灰岩的溶隙、溶洞及采(古)空区塌陷、裂隙等。主观因素是钻进技术方面。针对钻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钻孔漏水客观地质条件,提出了五种不同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勘探成本,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腾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膳冲火山活动监测、预测与对策研究》项目是一项集火山活动监测研究、防灾及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火山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及地热等诸多相关学科的合理配置和联合攻关。在过去的30年,众多学和研究实体对腾冲火山进行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获得一批与火山活动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其中也不乏说明腾冲火山存在在喷发危险性的证据。为了保证本重大项目能在有限时间内及有限的人力、财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