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光合利用碳酸氢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羹类光合过程对碳酸氧盐的利用,研究不同pH值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并着重研究这两株藻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结果表明,从弱酸性到弱碱性,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都比铜绿微囊藻高.由pH值超过pH转折点后的无机碳摄取速率计算得到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为142.14和314.08μmo1DIC/(g·h,FW),故这两株藻都可利用碳酸氢盐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且均为强碳酸氧盐利用者;但是,四尾栅藻对碳酸氲盐的利用能力强于铜绿微囊藻.另外,与四尾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的碳酸氧盐摄取速率更易受抑制剂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2.
选择1种代表性的潮间带大型海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其抗氧化酶体系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OD及其CAT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密切,而POX活性与此相关不显著.各处理和对照中均未测出有效的APX活性.抗氧化剂AsA含量在低、中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SOD同工酶谱受到UV-B辐射的显著影响.中度剂量下CAT酶出现新的谱带(CATⅡ).低、中剂量胁迫下POXⅡ活性有轻微增加,而在此次研究中,未能检测到APX同工酶谱带.这些结果表明鼠尾藻中SOD与CAT酶活性及AsA水平对UV-B辐射增强响应最敏感,在该藻抗紫外胁迫的应激反应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3.
两层粘性流体中圆柱体受迫振荡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两层粘性流体中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的受迫振荡问题。在湍流模式下,采用VOF方法追踪两层流体的内界面,基于动网格技术模拟圆柱体的运动边界,对均匀流中横向振荡圆柱体的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受迫振荡圆柱体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随时间的演化曲线和圆柱体的尾涡分布,以及圆柱体的受迫振荡激发两层流体内界面的扰动,并与均匀流体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流体的两层分层效应对受迫振荡圆柱体的升阻力系数和尾涡分布特性都有显著影响,在水下输油气管道涡激振动特性的工程评估中,应考虑流体的密度分层效应。  相似文献   
104.
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的传统方法越来越难以保证养殖成品的质量安全.文章介绍了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领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05.
圆尾斗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圆尾斗鱼的受精卵呈圆球形,光滑,略带淡黄色,浮性;卵膜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直径为1.19mm,当水温21-23.5℃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需42.5小时;水温22-24.5℃时,刚出膜仔鱼到卵黄囊消失需4天,到油球消失约25天。出膜30天仔鱼的形态基本与成体相似。  相似文献   
106.
索风营水电站河谷狭窄,单宽流量大,泄洪消能布置较困难,通过各种消能形式比较及水工模型试验验证,采用新型结构形式--"X"形宽尾墩+台阶坝面+消力池的综合消能形式,水流流态和泄量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调研、设计、施工和模型试验论述了这一新型消能工的优越性,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高拱坝宽尾墩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拱坝表孔宽尾墩收缩射流水舌的扩散特性与其出口流速分布密切相关,为了求得收缩射流的水力特性,应用RNG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高拱坝表孔不同体型及过流量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曲线流态、急流冲击波流态、水跃壅水流态、缓流流态4种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水流自由表面的模拟采用VOF法,得到了溢流水面及流速分布。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流态下,计算所得的水面曲线均与物理模型试验值吻合良好,所得的出口流速分布结构也验证了高拱坝宽尾墩收缩射流水舌不同流态下分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8.
宽尾墩联合消能工体型选择及水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水力试验,给出了宽尾墩附加消能的消能机理与消能过程,以及附加阻力系数Δζ'及其计算式。对宽尾墩改善消力池内的水流结构,缩短水跃长度,减少尾水深度,提高消能率及改善跃后水流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计算式。通过对比试验,得出了宽尾墩体型选择参数。  相似文献   
109.
某铜矿尾矿砂力学特性研究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张超  杨春和  孔令伟 《岩土力学》2003,24(5):858-862
在揭示某铜矿尾矿坝坝体材料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搜索的电算程序STED,分析计算了尾矿坝的整体与局部稳定性,得出一些结论,可为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0.
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生产尾液中回收锂,可实现锂资源高效回收利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台吉乃尔盐湖提锂尾液为原料,系统性研究了铝系层状锂吸附剂JW-LAHS对提锂尾液中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7.3 mg/g,镁锂分离因子为27.98;最佳动态吸附条件为床层高度24.8 cm,进料流速3.5 mL/min,此时穿透时间为22.0 min,Li+ 吸附率大于95%,饱和时间为210 min,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5 mg/g,表明锂吸附剂适合从高镁锂比提锂尾液中回收锂。BDST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床层穿透时间,误差小于8.61%。使用去离子水进行解吸,增大解吸流速能够加速Li+脱出,但对Mg2+ 的解吸无明显影响。解吸流速为4.6 mL/min,解吸360 min时,Li+ 解吸率为83.25%,总解吸液的镁锂比值为0.7,仅为提锂尾液(80)的0.88%。循环20次后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原来的82%以上,表明锂吸附剂循环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