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为了研究高温巷道下围岩-隔热支护体系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基于围岩散热、能量守恒原理和异步长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建立了围岩-支护体系一维非稳态下的有限差分方程,编制相应解算程序,探讨了通风时间、围岩导温系数、温差、隔热层厚度和导热系数对围岩调热圈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隔热层能延缓围岩散热和减少巷道风流对围岩的扰动,加快巷道降温;调热圈半径随通风时间增加、围岩导温系数增加、隔热层导热系数增加和厚度减少而增加。围岩温度梯度随通风时间增加而降低,随风流和原岩温差增大而增大;研究提高了对高温巷道调热圈特性及隔热结构的认知,对合理安排隔热支护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12.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健康监测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座145m+2×260m+145m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首先介绍了传感器优化配置算法、评估准则和安放位置的选择方法;其次,建立了该连续刚构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环境振动试验,得到了桥梁的基本动力特性;再次,基于MAC矩阵和Fisher信息阵标准为理论基础的传感器优化布点算法,对桥梁健康监测加速度传感器布点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该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实时健康监测表明:基于本文的传感器布置方法实时监测能够获得该桥梁前10阶振型,可满足桥梁长期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713.
不同强度岩石中开挖圆形巷道的局部化过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LAC模拟了不同粘聚力条件下圆形巷道的局部化过程。为了模拟巷道开挖,利用编写的F ISH函数删除巷道内部的单元。岩石服从莫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破坏准则,破坏之后呈现应变软化-理想塑性行为。文中模拟分为3步:首先,将静水压力施加在模型上,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然后,利用编写的F ISH函数开挖巷道;最后,计算重新开始,直到达到静力平衡状态或者塑性流动状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粘聚力的降低,巷道围岩的破坏模式首先由孔壁附近零星单元的破坏向4个对称的小V形坑式剪切破坏转变,然后由包含若干小V形坑的大V形坑式剪切破坏向巷道全断面的破坏转变。前三者破坏发生后,巷道围岩仍然能保持稳定。与最大塑性拉伸应变相比,最大剪切应变增量、最大塑性剪切应变要高得多;最大剪切应变增量、最大塑性剪切应变相差不大;随着粘聚力的增加,三者均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714.
通过对新旧国标GB 50218-94、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新国标的改进。在国标GB/T 50218-20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绘制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与岩石完整程度系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BQ与Rc、Kv之间的关系表,通过图表结合可以较快地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结论可为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15.
采矿工业生产和矿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建筑设施的损坏给矿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赔偿负担,但并非所有位于巷道或采空区上方的建筑物开裂都是由矿产开采引起的。具体分析了陕西省某煤矿巷道上方建筑物开裂产生的原因,认为造成建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湿陷变形及地下水位下降,而非巷道的开挖。不仅为合理制定建筑物病害处置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可为同类型的巷道或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16.
针对巷道交岔点建模的难点问题,采用基于巷道底板中线加载巷道断面的方式绘制单一巷道体,提出了根据巷道设计参数的方式对柱墙式交岔点进行建模。并依据穿尖式交岔点和马门头中两条巷道自然相交的特征,对二者进行建模。最后通过C#结合DirectX的编程方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绘制的巷道交岔点外观规整并形成连通。  相似文献   
717.
巷道要经历开挖前稳定、开挖扰动、支护稳定或再破坏的演化过程,巷道稳定状态受原岩应力场-开挖扰动应力场-支护应力场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预紧力与间排距条件下锚杆、锚索产生的围岩支护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定义了围岩应力扩大系数k来表征围岩应力的扩散效果,揭示了锚杆、锚索预紧力耦合支护效应。针对朱集西矿深部巷道特征与地质条件,提出了锚网索喷+U型钢支架+注浆+底板锚注分步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开展了三维相似材料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揭示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与支护结构受力演化规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解决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难题。监测结果表明,该联合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与底臌,保证了巷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长期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718.
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尽管岩体结构面具有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结构网络上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又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矿山巷道围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对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值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结构面分布越密集,结构面迹线越长,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可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将计算所得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与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相应岩体分级所得的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719.
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孙晓明  何满潮  杨晓杰 《岩土力学》2006,27(7):1061-1065
由于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岩体介质已进入到塑性大变形阶段,其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不耦合造成的,因此提出了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线性参数设计不同,该方法在变形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最佳耦合过程进行强度设计,提出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反馈设计进行修正。与新奥法不同,采用该设计方法进行锚网索耦合支护既能充分发挥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的支护能力,从而可以实现软岩巷道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上、刚度上和结构上的耦合,保证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