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99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71.
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膦酸树脂(APAR)对镥(Ⅲ)的吸附在pH=5.64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30.5 mg/g(树脂)。用0.5 mol/L的HC l溶液作为解析剂,解析率为95.4%;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37.3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47×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86 kJ/mol,ΔG=-4.42 kJ/mol,ΔS=42.5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镥(Ⅲ)的配位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272.
大湖-秦南钼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属于东秦岭钼钨成矿带小秦岭-外方山成矿亚带。其矿床类型为含钼石英脉型,与小秦岭北矿带含金石英脉空间上伴生。根据野外地质观察、PIMA测试等结果,对大湖-秦南含钼石英脉的产出、矿石结构构造、蚀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含钼石英脉为奶白色,易碎,发育蜂窝状、团块状、角砾状构造。角砾成分为太华群片麻岩角砾、细脉状浸染状辉钼矿化的中生代花岗斑岩角砾等。蚀变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以及硬石膏化等。根据野外地质特征,蚀变可分为早期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晚期为硅化+高岭土化+硬石膏化等。含钼石英脉中的围岩角砾或多或少地发育高岭土化。辉钼矿化主要充填于石英脉的裂隙和蜂窝中。根据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推测含钼石英脉的成矿温度为134~463℃。含钼石英脉中的δ18 O石英值为10.7‰~11.5‰,δDH2O为-96‰~-110‰;这一特征反映了既有岩浆水,也有变质水和天水的参入,高岭土δ18 O为0.1‰~2.3‰,反映了热液成因。黄铁矿δ34S值为-5.778‰~-7.841‰,以富含轻硫为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有生物硫参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分析,讨论了高岭土化的成因,进而认为大湖-秦南含钼石英脉很可能是与秦岭造山带在245~211Ma全面陆陆碰撞过程有关的花岗斑岩侵位形成的斑岩型钼矿体,在后期金矿形成时,在酸性热液淋滤下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273.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物源辨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上广泛分布着相对均一(通常3~5m)的红色风化壳,是中国南方红色风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成因及其物源长期存在争议。作者最近在黔西、黔中、黔北和黔东等地选取了数十个岩溶台地垄岗之上红色风化壳剖面,运用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物质来源及成因,认为它们与下伏基岩有明显的继承性,是碳酸盐岩中酸不溶物原地风化残积的产物。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往往没有明显的半风化过渡带,剖面主体由成分均一的全风化土层构成,仅在土层之下有数厘米到十多厘米厚的碳酸盐岩岩粉层出现,岩-土界面清晰、突变。但一些风化壳中偶尔可见原岩中的风化残余物,如花  相似文献   
274.
田作林  康东艳  穆虹辰 《岩石学报》2017,33(8):2467-2478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由多种类型的高级变质岩组成,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榴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在片麻岩中,可见不连续分布的规模不等的浅色体。石榴角闪岩由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组成,石榴石变斑晶可见由浅色矿物组成的"白眼圈"。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一条顺时针型的P-T演化轨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Ⅰ)升温升压的进变质阶段,由石榴石和斜长石斑晶记录,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运用石榴石变斑晶边部和斜长石变斑晶边部成分在视剖面图上的投点确定出峰期温压条件为~11.5kbar、790℃,达到了高压麻粒岩相条件,并经历了部分熔融,产生至少9%的熔体;(Ⅱ)降温降压的退变质阶段,由石榴石边部"白眼圈"冠状体记录。运用平均温压法计算冠状体中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组合的形成温压条件为~7kbar、~750℃。该阶段金红石消失,熔体结晶,并与早期矿物发生回反应。在石榴石角闪岩的锆石中获得了从29.2Ma到10.2Ma的连续变质年龄。由于锆石通常在熔体结晶过程中生长,因此确定该组年龄代表石榴石角闪岩退变质年龄。本文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温和中温麻粒岩相亚单元具有相似的降温降压P-T轨迹,但高温单元具有较高的变质压力条件,表明其俯冲到了更大的深度。  相似文献   
275.
准确测定煤炭中的镓、锗和铟为煤炭中稀散元素的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稀散金属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采用现有的分析方法处理煤炭样品时,由于镓、锗和铟灰化温度不同,而锗的灰化条件严格,测定结果受灰化温度影响大,因此三元素不能同时进行前处理和测定。本文通过试验优化了煤炭中镓、锗、铟的最佳灰化温度为625℃;采用硝酸-硫酸-氢氟酸溶解灰分,8 mol/L硝酸进行复溶,避免了锗的挥发损失;通过优化仪器工作条件和干扰实验,以103Rh为内标元素,选择71Ga、74Ge和115In作为测定同位素,消除了各元素的干扰,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煤炭中镓、锗和铟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镓、锗和铟的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9以上,三元素检出限分别为0.004、0.003、0.002μg/L,精密度为1.17%~3.15%,加标回收率为96.6%~102.0%。应用本方法分析标准物质GBW07363、GBW07457和GBW07428的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比较,本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快速,具有更低的测定下限,并且可以多元素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76.
粘土矿物对胡敏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蒙脱石和高岭土为吸附剂,分别与胡敏酸反应,研究胡敏酸在蒙脱石和高岭石上的吸附行为,并运用红外光谱、热重和Zeta电位等分析方法,表征分析了吸附前后的粘土矿物.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受胡敏酸的初始浓度和pH值等因素影响;胡敏酸对粘土矿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表征分析表明两种粘土矿物与胡敏酸复合体的红外光谱出现了C-H振动吸收峰;粘土矿物与胡敏酸结合后Zeta电位下降.实验的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环境中粘土矿物对胡敏酸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77.
中缅边界那邦变质基性岩的两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季建清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8,14(2):163-175
中缅边界首次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基性岩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依据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判定早期的变质作用的压力下限是0.8~1.0GPa,温度是750℃~860℃,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是0.59~0.80GPa、650℃~720℃,为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PT演化轨迹呈现降温减压的特点,指示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背景显示变质基性岩的早期变质作用与密支那古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构造分析得出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与研究区约23.08~0.63Ma前后的右行逆冲走滑剪切作用有关,是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强烈抬升的记录。那邦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对滇西腾冲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研究、与密支那缝合带相关的板片俯冲、俯冲板片的裂离、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的抬升和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8.
铀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殿忠  于漫 《世界地质》2002,21(1):18-23
与铀矿有密切关系的有机质主要是腐殖酸(HAs)、富里酸(FAs)、微生物及细菌。腐殖酸与铀酰存在着强烈的吸附、络合及还原作用关系。微生物和细菌在铀矿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研究手段上包括试验、计算、热解分析、X-线分析、裂变径迹分析、电子探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顺磁共振、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  相似文献   
279.
佛子岭群为北淮阳变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缘,处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位置极为关键。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扬子板块北缘沉积产物,并以加积楔形式产出。然而,随着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的深入,对其构造归属和形成动力学机制产生了差异性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佛子岭群变质属性缺乏准确的判定所致。为此,本研究对佛子岭群展开了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区域变质岩石学研究,以及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表明佛子岭群构成较为复杂,主体由细粒的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主期变质PT条件评价显示,其温压范围为610~620℃和0. 9~1. 0GPa,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并非为"浅"变质产物,并卷入了较深层次的俯冲-折返过程。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年龄跨度较大,范围为3101±48Ma~413±9Ma,可分为5组年龄,年龄峰值分别为2537Ma、1567Ma、940Ma、749Ma和440Ma,显示了华北和扬子板块混合物源特征,最年轻的年龄峰值暗示其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280.
王慧  刘烽  许玉宇  俞璐  吴骋  王国新 《岩矿测试》2012,31(3):434-437
样品用盐酸-硝酸溶解,氢氟酸挥发硅,高氯酸冒烟除去氢氟酸,然后以稀硝酸溶解可溶性盐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铅的含量。考察了不同的酸对样品的溶解效果,对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情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可以将样品消解完全;5%以内的硝酸不影响铅的测定;100 mL体积内,100 mg铁、6 mg镍、1 mg铜、5 mg钙、2 mg锰、1 mg铬、1 mg钴、1 mg锌等共存元素对0.1 mg铅的测定不产生干扰。在选定的仪器工作参数下,Pb的检出限为0.04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106%,测定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结果一致。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满足准确测定红土镍矿中铅含量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