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85篇 |
免费 | 557篇 |
国内免费 | 8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4篇 |
大气科学 | 548篇 |
地球物理 | 473篇 |
地质学 | 1859篇 |
海洋学 | 652篇 |
天文学 | 45篇 |
综合类 | 255篇 |
自然地理 | 2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35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187篇 |
2010年 | 168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51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145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18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93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1945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贵州省黔东南州16个地面气象站1971~2007年的气温资料,分析近30多年黔东南州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州1970年以来.整体呈升温趋势,且由北向南增温幅度逐渐加大;1990年开始异常偏暖,21世纪初达到最大;EOF分解的第一主分量表征了黔东南州全体一致的升温趋势;第二主分量发现在某些年份,以凯里~台江~榕江北部~黎平~锦屏为分界线,南北温度变化呈反相位趋势. 相似文献
52.
53.
55.
56.
57.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也是中国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区,固沙灌木种较多。冠幅不仅是反映固沙灌木可视化的重要参数,也是反映沙漠植被生长情况的重要变量。以3种沙丘(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主要固沙灌木为研究对象,利用12种基础模型、BP(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基于固沙灌木株高和冠长率的冠幅预测模型,同时将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拟合结果与基础模型进行比较,最终选出了适合研究区的冠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沙丘类型和不同灌木种类的最优冠幅预测模型不同,且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模型优于流动沙丘。3种沙丘类型最优拟合为M2(Quadratic Model)模型;(2)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在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上拟合的最优模型分别为M2、M7(Gompertz),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最优模型为M2,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 相似文献
58.
我们用自制仪器于1977年首次在西藏高原进行了大地电磁测量。本文给出了那曲、曲水、江孜、帕里、亚东5个测点的测量和反演结果。 5个测点均反映为五层地电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1.那曲、曲水、江孜、帕里及亚东前四层总厚度分别为:66、65、62、57、50公里; 2.各测点电性特征相似,均属低-高-低型; 3.各测点的地壳中均存在一低阻层,其埋深约为10-20公里; 4.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南北两地区电性层厚度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北部平缓,南部较剧; 5.表面沉积层厚度在4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59.
60.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6)
基于2012年7月13日-20日夏季琼东海域的断面调查资料,研究了琼东急流锋面空间分布特征、混合过程及其参数化。结果表明,夏季琼东陆架海急流锋面主要分布在50 m~100 m等深线之间,且100 m等深线附近的锋面为强锋面区。强温盐锋面主要发生在25 m以浅,最大的强度锋面出现在14 m左右。锋区混合率的最大量级10~(-3)m~2·s~(-1),约比大洋平均值高2个量级,且高值主要分布在锋轴线附近和接近海表处。所提出的混合率参数化方案可以较好描述夏季琼东陆架海锋区混合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