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5篇 |
免费 | 1856篇 |
国内免费 | 17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6篇 |
大气科学 | 272篇 |
地球物理 | 728篇 |
地质学 | 6022篇 |
海洋学 | 1352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577篇 |
自然地理 | 6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357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259篇 |
2019年 | 280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96篇 |
2014年 | 434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13篇 |
2010年 | 433篇 |
2009年 | 394篇 |
2008年 | 390篇 |
2007年 | 364篇 |
2006年 | 421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250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227篇 |
1998年 | 223篇 |
1997年 | 207篇 |
1996年 | 203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55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72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33年 | 2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核废物地质处置中热-水-应力耦合对迁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所建立的热-水-应力-迁移耦合模型及开发的有限元程序,由二维分析拓展到三维分析,并从方法论研究的角度,以一个简单的核废物地质处置模型为算例,进行热-水-应力-迁移耦合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近场的温度、饱和度、核素浓度、孔隙水压力、位移、正应力、流速等的分布与变化,认为计算结果符合规律,得出了若干结论:为了精确地模拟放射性核素迁移,就必须将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和核素浓度场进行耦合分析;核废物埋存若干年后将在处置孔壁附近产生较高的压应力;缓冲层内各点的核素浓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比温度和饱和度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长得多。 相似文献
163.
地震易发地区的锚固岩石边坡,需要研究其地震稳定性。对于锚固典型岩石边坡,在考虑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张裂缝积水深度、坡顶超载、锚索倾角、锚索位置、锚索拉力及静水与动水压力等的条件下,运用拟静力和拟动力方法分别推导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其抗滑和抗倾覆地震安全系数。分析表明,竖向向上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滑稳定,而竖向下的地震力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抗倾覆稳定;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当岩体放大系数等于1.0时,拟动力与拟静力方法所得锚固岩石边坡地震安全系数相差无几,但是,当岩体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时,拟动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越来越明显地小于拟静力方法所得地震安全系数。因此,在抗震设计当中适当的考虑岩体放大系数,将会有利于锚固岩石边坡的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64.
给出波从基本饱水土层入射到弹性土层时在土层交界面上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分量的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饱和度对交界面上反射、透射系数以及水平、竖向位移分量幅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黄土边坡的变形破坏一般与地表水入渗导致的地下水位上升有关。然而,现场观测发现黄土地区地表水入渗深度有限,降雨的湿润峰一般在2m以内。自湿润峰以下至地下水位之间很长一段的含水率是不变的,那么地表水是如何补给地下水的,一直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利用甘肃正宁县地区的Q3黄土重塑样进行非饱和渗透特性的土柱试验。在一个4m高的玻璃桶内制备土样,土柱上按一定间距插入水分计探头,在顶部按每天1000mL水量均匀渗入水,测得给定时间沿土柱的含水率剖面。结果发现,随着补给时间的延长,湿润峰下移,湿润峰经过的上半土柱含水率几乎不变,当湿润峰到达土柱底部时,形成潜水位,这和现场观察的现象一致。这说明在地表活动带以下,饱和带以上,虽然土的含水率不变,但存在着稳定非饱和渗流,这是黄土地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168.
利用1991~2013年西沙海洋站实测的潮位、气压、风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在西沙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特征.统计结果为以后的台风风暴潮增水预报工作提供一定借鉴.统计分析发现: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潮过程年最大增水值基本在34cm处上下波动,最高预警级别仅为蓝色;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预计接下来10a左右发生在永兴岛的台风风暴增水值大体逐年递减;最大增水若与极大天文潮相叠加,在永兴岛可能出现灾害性高潮位;年最大增水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最强,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最弱;台风中心经过时由负压引起的增水较为明显,单峰型、双峰型和振荡型的增水曲线形态均有出现;影响西沙永兴岛的热带气旋的年最大风速年际与季节性变化是导致永兴岛台风风暴潮特征的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9.
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比较浅的情况下,由于墙前后水头差引起的渗流常常使挡土结构发生破坏。本文选取了稳定渗流条件下,分别采用土-水整体作为隔离体以及土骨架作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水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土体土、水压力计算,进而探讨挡土结构两侧土、水压力分布规律。当墙前后以及基底土为均质的粘性土时,对于板桩等悬臂式挡土结构,由于底部宽度远小于长度,故可将底部段造成的水头损失忽略。此时,当水头差足够大,渗流作用造成土体发生流土时,板桩一侧向上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无被动土压力,另一侧向下渗流范围内对挡土结构的主动土压力增大为静水工况时主动土压力的2倍。当墙前地下水位平基底,基底为透水地基,墙后为均质粘性土时,挡土构件侧面、底部所受的水压力均为0。 相似文献
170.
利用MATLAB强大的分析能力,基于北京房山岩溶区浅层节理裂隙数据的进行性半自动化的统计与分析,绘制浅层节理裂隙玫瑰花图,并提取深层构造的走向线,最后与深层断层、向斜与背斜等构造进行拟合。拟合结果显示,北京房山岩溶地区浅层节理裂隙的统计走向与深层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北东向与北西向两条主构造方向的拟合误差分别为6.4%和2.1%。这一误差远小于设置的15%的误差容限,表明此代码在利用预测深层构造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与潜力,能够为野外数据的分析统计提供简洁有效的帮助。但方法的有效性,仍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