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1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长时间微塑料环境暴露对肉芝软珊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昊  李卫东  王沛政 《海洋科学》2019,43(11):49-55
目前海洋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及人类的健康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探究微塑料对我国海南岛近海珊瑚礁常见珊瑚肉芝软珊瑚的影响,本实验将肉芝软珊瑚长时间暴露于微塑料环境中,测定在此过程中的虫黄藻密度,叶绿素含量,以及部分关键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微塑料胁迫后,共生虫黄藻的密度在第1天开始显著下降,并在15天后达到最低值(1.52±0.06)×106cell/cm2(P0.05);叶绿素含量在50天内显著下降,在第50天时达到最低值3.45±0.35μg/cm2; SOD活性和CAT活性在3天内显著升高,并在第三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4.39±1.33 U/mg prot和34.80±1.51 U/mg prot,此后显著下降;同样GST活性也迅速上升,在第1天和第15天出现两个峰值,分别是1.22±0.04U/mgprot和1.33±0.04 U/mg prot;而ACP与AKP活性也有迅速下降趋势。本实验为研究微塑料环境对珊瑚礁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2.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属于广盐广温、低氧耐受性强、药用价值高的鱼类,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养殖对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够清除过氧化氢防止机体生物膜氧化受损,研究中华乌塘鳢GPx基因对其养殖及海洋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中华乌塘鳢GPx7和GPx8(分别命名为BsGPx7和BsGPx8)的cDNA序列。BsGPx7编码186个氨基酸,含有2个半胱氨酸(Cys56和Cys85)催化位点;BsGPx8编码210个氨基酸,含有1个半胱氨酸(Cys109)催化位点。利用RT-PCR方法研究了BsGPx7、BsGPx8基因在中华乌塘鳢组织中的分布表达,以及不同浓度镉离子(7.5,15,30 mg/L)胁迫下BsGPx7、BsGPx8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BsGPx7和BsGPx8在组织中呈泛在性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和皮肤。不同浓度的镉离子胁迫下,BsGPx7基因在鳃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BsGPx8基因在肝脏、鳃和皮肤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获得了BsGPx7重组蛋白(rBsGPx7)。对rBsGPx7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酶活性进行了测定,表明rBsGPx7在35℃和pH 8条件下酶活性最高。综上提示,BsGPx7与BsGPx8参与了机体对抗镉离子诱导的氧化应激的过程,可能在抗氧化防御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3.
海洋藻类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内各种各样的酶不断地催化着无数的生化反应,完成其新陈代谢过程,而决定这些酶促反应强弱的酶活性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简要概述了物理因素(如光照、温度及水流)、化学因素(营养盐离子或分子的浓度、形式、海水介质的pH)、生物因素(藻体形态、组织的类型及海藻的年龄)对海洋藻类酶含量和活性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原油污染对栉孔扇贝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油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crude oil,WSF)为污染物,采用暴露实验法,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消化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SF污染下,鳃和消化腺组织SOD和CAT酶活性随暴露时间增加一般表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酶活性达到最高的时间随浓度不同而变化.第1天时消化腺SOD在0.08 mg/L浓度下被诱导,而后随时间增加表现为抑制效应;浓度为0.21和0.88 mg/L时消化腺SOD酶活性被抑制,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活性增加.暴露时间为4d时,石油烃浓度在0.08和0.88 mg/L时鳃组织SOD酶活性均被抑制,而浓度为0.21 mg/L时被诱导.消化腺和鳃组织SOD可以作为扇贝被污染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95.
地下水位在非淹水期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但目前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本文选择鄱阳湖典型植被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埋深10、20、40、80和120 cm)对灰化薹草形态指标、地上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灰化薹草的株高、叶长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地下水位10 cm处理组的灰化薹草生物量为0.371±0.017 g,为地下水位120 cm处理组(0.084±0.004 g)的4.4倍;处理组间灰化薹草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由地下水位10 cm处理组的6.29±0.70μg/g增加到地下水位120 cm处理组的8.54±1.37μg/g,表明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灰化薹草面临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灰化薹草的生理生态响应综合表明,地下水位埋深20 cm以内适宜灰化薹草的生长,地下水位埋深80 cm以上的干旱胁迫会阻碍灰化薹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96.
合浦珠母贝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提取酶的原料,经Tris-HCl缓冲液(pH7.5)抽提,正丁醇处理,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支析,DEAE-A25离子交换分子筛柱层析纯化,得到一定纯度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达到1444U/mg。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对硝基苯磷酸(pNPP)的水解反应,最适pH值为9.72,最适温度为45℃,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为  相似文献   
97.
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中华绒螯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浸泡在2.Omg/L氯化镉(CdCl2)溶液中,分别于第0、6、12、24、48、72、96小时提取河蟹的肝胰腺,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cl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clase.GPx)的活性,探讨了镉(Cd^2 )对河蟹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浓度Cd^2 环境下,河蟹肝胰腺的抗氧化酶活性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暴露于Cd^2 后,河蟹肝胰脏SOD活性降低,随时间的延长,在暴露72h后,SOD活性恢复并超过未染毒时22.3%。表明Cd^2 中毒导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诱导酶活性升高;CAT活性先下降后增高,随后减少,最后以低于对照的水平趋于平衡;肝胰腺中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SOD相似,在解除氧自由基毒性方面有一定的协调性。实验表明河蟹抗氧化系统酶对Cd^2 很敏感。而酶活性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规律可以为镉对河蟹早期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对采自广东省惠东县稔山、深圳市宝安区西乡、湛江市新墟和民安4个群体共78属中华乌塘鳢样品进行了消化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测定和比较。4个群体间消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均为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最高,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低,脂肪酶几乎检测不出。  相似文献   
99.
利用以水葫芦为代表的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生态治理,具有环保、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优点.然而,在外源和内源污染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夏季蓝藻水华仍然会频繁暴发.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藻华聚集后形成的逆境环境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可为减轻藻华聚集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以水葫芦为代表,采用模拟实验,研究在高温阶段(水温25℃)、水华聚集下对水葫芦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以揭示蓝藻水华聚集后引起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理.结果表明,藻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解氧,水体呈现缺氧状态(溶解氧0.2 mg/L);植物根区内氧化还原电位值出现明显下降,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199.9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植物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呈现快速增加的变化趋势,至实验结束时添加120 g/L的处理组中其含量分别为2.17μmol/g(FW)、266.497 U/g、1988.60 U/(g·min),而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至实验结束时其含量为6.09 U/(g·min);根系中MDA、POD至实验结束时其含量分别为0.57μmol/g(FW)、525.161 U/(g·min),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SOD、CAT含量在实验结束时高达221.71 U/g、35.10 U/(g·min),表现为快速增加的趋势.水葫芦关键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表明藻华长期聚集、腐解带来的水体缺氧等不良条件对植物产生了环境胁迫作用,较长时间影响(5 d)下对植物产生了严重的伤害作用;同时也表明藻华严重聚集及藻细胞腐解产生的环境胁迫是漂浮植物水葫芦无法生长乃至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的工程实践中,要避免蓝藻的严重堆积,以减轻藻华暴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和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