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宜昌1956—2020年4—10月逐分钟降水资料分析了宜昌小时极端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极端降水分布较为集中的6月下旬—8月下旬极端降水强度进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宜昌极端降水频次及强度均呈弱增加趋势,在1975年前后出现了1次由强到弱的突变,在1985年前后出现了1次由弱到强的突变,此外还呈现出接近3 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极端降水频次旬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8月下旬,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其日变化呈“V字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7时—次日03时之间,峰值出现在22—23时之间。极端降水持续时间多集中在2~4 h之间,其中以2 h居多,数学期望值是2.4 h。旬降水强度在6月下旬—8月下旬表现出3种主要特征:①各旬极端降水强度呈现整体一致特性,即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②极端降水强度在7月下旬和其他各旬呈反向分布;③极端降水强度在7月下旬—8月上旬与其他各旬呈反向分布。  相似文献   
52.
孙平 《中国地名》2010,(2):25-27
本文从地名文化视角分析了兴山县昭君镇命名的背景、作用和影响。昭君出塞的传奇逐步演变成深受社会大众推崇的和美文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昭君镇命名,对于传承昭君精神、宏扬和美文化、扩大地方知名度、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推进地方经济开发、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鄂西地区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沉积型和热液型.沉积型铅锌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寒武纪;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与区域性伸展构造事件密切相关,矿化主要集中于青峰强变形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黄陵断穹北部及咸丰背斜和长阳走马坪背斜等次级褶皱中.近年来的找矿勘查实践表明,区内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4.
基础资料不足是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市滨临长江,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结合部,是宜昌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在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试点单位之一,于2003年底就开始了修编工作。在课题组的指导下,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个专题的外业调查和报告撰写。在工作中,笔者深切感受到,基础资料不足严重地阻碍了规划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5.
前人对鄂西地区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区地层剖面测量及钻探等方法,对大隆组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纵向上可分为三段,横向上有由西向东厚度减薄的趋势。大隆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热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TOC值含量较高且非均质性分布特征明显。大隆组矿物成分以长英质矿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隆组下段处于厌氧环境,上段处于富氧环境。TOC变化曲线与V/(V+Ni)和Ni/Co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具明显相关性,厌氧环境TOC含量高。综合研究表明,西部建始一带为页岩气成藏有利区,大隆组下段为有利的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56.
鄂西高坪龙骨洞地层形成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西龙骨洞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的地层,并产早期人类化石和巨猿化石以及石器。通过对这套地层的形成环境的研究表明:沉积物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暗河环境,期间发生过几次水体干涸事件,形成钙板层。根据沉积环境的特点,龙骨洞的地层可划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剖面的底部,在洞穴沉积物的形成初期,沉积物粒度较粗,形成水动力较强的暗河环境;第二部分是钙板层或强钙质胶结层的形成,表明洞穴处于干涸或水很少的环境;第三部分是地层的主体部分,以粘土和亚粘土为主,形成于弱水流的暗河环境,化石主要产自这部分;第四部分是剖面的顶部,为钙板层,洞穴干涸。洞中的化石和石器部分是被水流带入洞中沉积形成的,部分为人类和巨猿在洞中生存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57.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有机地化测试、物性研究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鄂西鹤峰地区泥页岩储层及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鹤峰地区大隆组形成于台盆相,岩性以硅质页岩、炭质页岩为主,厚度为47.5~53.9 m。(2)目的层泥页岩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TOC含量平均为6.03%,Ro平均为2.40%,脆性矿物含量平均为81.0%。(3)岩石中吸附气含量较高,质量体积平均为2.08 m3/t,埋深小于2000 m,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4)采用叠合法预测出鹤峰茅坪-石灰窑和鹤峰太平-咸盈一带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用概率体积法估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P50)分别约为303.56×108m3和533.33×108m3。该研究成果可为鄂西鹤峰地区大隆组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8.
湘西北和鄂西云台观组孢子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孢子组合的研究,确定云台观组属中泥盆统(季维特阶)。该地层不仅产出有丰富并保存完好的孢子,而且还有一些疑原类、虫颚和几丁虫碎片。文中描述的孢子包括19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2个、新联合种1个,即小刺凸刺弓形脊三缝孢、多刺冠环三缝孢以及大刺剑刺三缝孢(新联合)。与北半球同类组合对比表明:湘西北和鄂西云台观组孢子组合主要为季维特阶的属种,从整个组合特征看,可能属晚季维特阶。文中还讨论了云台观组的沉积环境和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59.
徐松华 《中国岩溶》2018,37(3):440-449
在收集各类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出鄂西南溶洞旅游资源在鄂西南10个县(区)都有分布,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清江、溇水、酉水和唐崖河等主要河道干流近岸地带2 500 m的范围内和其支流近岸地带1 800 m的范围内,在垂向上形成低海拔溶洞、中低海拔溶洞、中海拔溶洞、中高海拔溶洞和高海拔溶洞5级的阶梯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0.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古地理仍有争议,其中鄂西克拉通内盆地“鄂西海槽”的存在与展布问题是关键.对“鄂西海槽”分布关键位置的神农架地区陡山沱组开展了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结果显示:神农架东部地区陡山沱组的岩性组合与黄陵背斜北部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相似,发育鸟眼和球粒等沉积构造,指示了台地环境;神农架西部地区陡山沱组主要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产出粒序和平行层理等组成的不完整鲍玛序列,指示斜坡或较深水环境.综合前人研究,指出“鄂西海槽”与“鄂中台地”的边界从神农架地区中部经黄陵背斜西北延伸到其东南,神农架东部和黄陵背斜东北部地区位于台地内,神农架西部和黄陵背斜西南部地区位于海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