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53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2250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991.
查明煤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对于煤层气开采及井下煤矿安全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测井及地震是煤层裂缝的地球物理识别的有效手段,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MG区块,利用电成像、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自然伽马、中子孔隙度和阵列声波等测井曲线对8+9号的煤层小尺度裂缝的地球物理响应进行了描述;利用OVT(Offset Vector Ti...  相似文献   
992.
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影响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塔尔湾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沉积特征分析,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在合水—塔尔湾地区延长组长6~长10油层组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滑塌扇等沉积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类型的亚微相特征,指出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经典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合水—塔尔湾地区长6~长10主要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次要物源来自于东北,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中部发育湖泊沉积以及滑塌扇。研究区从长10到长6经历了湖侵到湖退的过程,西南物源持续退积,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逐渐演化为前缘,并在前端沉积深水滑塌扇,东南物源在长6及长8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合水—塔尔湾地区长7湖相泥岩生烃,长8和长6三角洲前缘水道、长7和长6滑塌扇砂体构成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3.
在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时发现,找到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站点十分困难,于是本文使用了相对的概念,即是受到人为干扰较少的站点作为对比站点。通过对近50年的气温数据资料,本文发现鄂尔多斯地区年相对城市热岛强度在1.2℃左右,春季的相对城市热岛强度最弱,冬季的最强。本文将发展较为缓慢的1961年—1990年30年划分为一个年代,发展相对快速的1991年—2010年20年划分为一个年代,发现鄂尔多斯地区热岛效应有所增强,但夏季有所减弱,春秋两季加强明显。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分布规律的差异性制约勘探开发。综合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划分曲流河三角洲岩相类型,分析成因序列的差异性,建立构型单元的岩性、电性、地震沉积响应关系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共划分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等10种岩相类型,构成LA-1、LA-2、LA-3等8种微相成因序列;平面上,表现为“大平原、小前缘”特征,发育带状河道、片状泥质、朵状坝体、指形席状砂4类复合构型单元,其中三角洲平原由“曲流水道、点坝发育”的带状河道和“泥质发育、厚层展布”的片状泥质沉积组成,三角洲前缘发育“枝状河道、河口坝残存”的复合朵状坝体和“河道末端、席状砂主体”的指形席状砂沉积。三角洲平原河道表现为曲流延伸、侧向迁移特点,以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前缘河道表现为枝状分叉、垂向加积特点,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叠置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叠置砂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叠置砂是勘探优先目标。该结果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田增储上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安塞油田延长组储集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安塞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2和长6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长2储层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长6储层均具矿物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但长2成分成熟度稍优于长6,长2孔隙类型为碳酸盐溶孔-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组合,物性表现为中孔、低渗型;而长6孔隙类型为长石溶孔-原生粒间孔-浊沸石溶孔组合。物性特点为中孔、特低渗型。沉积环境、岩石成分及粒径、填隙物成分及含量、成岩作用等是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地台南缘断续出露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皇坪组,其上部为叠层石白云岩,叠层石大都已硅化,呈树枝状,有原地生长的,也有倒卧的,厚30~40m,为叠层石生物层。它们大致沿东西向构造线呈带状分布,延展近60km,其底部为角砾岩,角砾成分主要为燧石,其次为白云岩,燧石大都为薄板状。角砾为杂基支撑,定向排列,具粒序层理,系叠层石生物层崩塌而成的碎屑流。  相似文献   
997.
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区带内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差异大,前人对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孔隙演化历史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相关测试等资料,在统计、对比分析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岩石学与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厘定控制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重建主要储层段的孔隙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多属超低渗透储层,局部存在裂缝发育的高渗透率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起破坏性作用,减孔率分别为84.8%和7.1%,而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增孔率9.5%;盒一段储层现今孔隙度基本继承了早白垩世末期的特征,孔隙演化历经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与胶结作用快速减孔,B期持续压实减孔,中成岩A期溶蚀增孔作用与压实-胶结减孔作用并存及B期变化微弱等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微观孔喉结构是影响砂岩油藏特征的重要因素,但致密砂岩孔喉复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表征,需要利用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孔喉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压汞和分形理论研究了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和分形维数特征。讨论了分形曲线转折点与孔喉结构关系,并结合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孔喉分形特征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分形曲线具有明显转折点。转折点为孔喉分布峰值,代表连通性好的大尺度孔喉向连通性差的小尺度孔喉的转换。致密砂岩小尺度孔喉分形维数平均值为2.24,大尺度孔喉半径分形维数平均值为4.65。大尺度孔喉非均质性明显强于小尺度孔喉。小尺度孔喉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相关性较好。致密砂岩小尺度孔喉主要为喉道和晶间孔,这部分孔喉连通性差,半径较小,受成岩作用影响微弱,因此分形维数小。致密砂岩大孔喉主要为剩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该类型孔喉半径较大,受成岩作用改造明显,因此分形维数大。   相似文献   
999.
霍宏亮  刘成林  李闻达  臧起彪  李国雄  卢振东  苏加佳  杨易卓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11-2024030011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范玉海 《地下水》2022,(4):134-138+160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侏罗-白垩纪沉积盆地。韩城矿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断隆铜川-韩城断褶带东部边缘,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且中、深部区煤层气资源前景可观。对地表精细观测的基础上,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辅以钻探工程验证,在韩城矿区南部新发现一南北向隐伏逆冲构造(F2),呈西倾东冲,断面倾角为20°~35°,断于石盒子组内和下伏含煤岩系及其基底内,地层垂直断距为190~260 m,水平断距260~470 m。浅部表现为同向展布的不对称背斜构造。二者空间上密切共生,几何学和运动学具相关性,成因上具统一性,浅层背斜构造是深层逆冲作用控制下断展褶皱作用的结果。隐伏逆冲构造(F2)的形成机制是燕山运动期盆地内部因阻抗来自东侧构造挤压应力,而产生的反向逆冲构造作用响应,具有反断层性质。该逆冲构造错断煤层,造成煤层重复,控制了煤层的空间分布,构成为韩城矿区南中深部重要的构造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