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李齐  陈文寄  陈义贤  梁鸿德  许坤 《地球学报》1997,18(Z1):132-134
利用K-Ar、Rb-Sr和U-Pb等多种同位素测年手段,对辽西及邻区的150个火山岩样品及80个钻孔样品进行测年,运用多种等时线方法分析处理,建立了该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喷发时序,提出火山岩分布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542.
用全息光弹性、普通光弹性模拟试验成果分析三峡及邻区(东经108°~113°,北纬29°~33°)地壳能量分布,并在研究区确定18个潜在震源体。  相似文献   
543.
根据三峡及邻区地质、地震资料、光弹性模拟试验、用含定性变量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各潜在震源上限发露水平预测方程、对所研究区地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44.
本文探讨了格的代数同态的性质和应用,证明了从完备格L_1到L_2的保交、保并的满射φ将L_1的邻元系、滤敛关系、网敛关系分别映成L_2的邻元系、滤剑关系、网敛关系。  相似文献   
545.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乐平统, 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其沉积相类型多样, 沉积相分异明显, 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大致相当于吴家坪阶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 而大致相当于长兴阶的地层组成另一个三级层序. 在连陆台地上, 吴家坪阶为一套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而且在孤立台地上的灰岩层中也发育煤层, 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的迎风浪部分主要为颗粒滩相灰岩; 长兴阶, 连陆台地上主要由开阔海台地相灰岩组成, 在孤立台地上以及连陆台地边缘为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 在台盆中, 乐平统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夹硅质岩; 在钦州至防城一带, 覆盖在深水盆地相地层之上的是巨厚的乐平统磨拉石粗碎屑岩地层. 这些特征表明了研究区域乐平统复杂的时空相变. 从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 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资料, 可以建立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 最后, 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及其相应的古地理图, 又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研究区域乐平统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古地理演变特点. 2个三级层序所构成的乐平统, 与欧美一带以持续性海退为特征的同时代地层形成较大差异. 更为特别的是, 如果说瓜达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海退事件存在关联的话, 那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则与研究区域“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所指示的快速海侵事件相对应, 从而表明了海侵-海退事件所代表的环境变化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6.
中国及其周邻地区中深源地震的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USGS最新的7万多条地震资料,分析了中国及其周邻地区的地震深度特征,特别是4个中深源震区的深度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及其周邻四大中深源地震区多位于各板块的交界带上,地震活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为吉林——日本深震区,其次为台湾中深震区,中印缅交界区和新疆——兴都库什中深震区的地震强度相当;并且后面两的地震频次在55km,110km和220km左右深度出现了多震层位式的高值;由深度资料推断板块间的作用方式来看,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挤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俯冲角度,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推挤,表现为前垂直插入后之中,俯冲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7.
通过对1067~2002年广东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沿海近海区域,7级以上地震全部位于海中,陆地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带或其交汇部位,本区陆地不具备孕育7级地震的地质条件。中强地震存在明显的活动周期,当前已进入平静时段。计算了本区各地的地应力,并分析GPS有关观测结果,再结合地震活动参数和有关数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前本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ML5级地震可能。  相似文献   
548.
根据新测构造地质剖面资料,指出印支运动导致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一大误解。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向北西减弱,至滇东南—黔南消失。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地层的同步—类同步褶皱是由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依据褶皱时代和过程以及优选大地构造线取向的差异,广西及邻区可分成以北西向大地构造线占优势的滨特提斯区,包括桂西和滇东南—黔南两亚区,和以北东向优选大地构造线为特点的滨太平洋区。主要褶皱时代在滨特提斯区是中晚始新世之交,在滨太平洋区是晚侏罗—晚始新世。滇东南—黔南无印支褶皱。  相似文献   
549.
中国大陆及海域Love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研究区域(68°-150°E,5°-55°N)内33个数字地震台站记录的面波资料,利用多重滤波技术提取了4000余条路径上的Love波群速度频散曲线. 将研究区域划分成1°×1°网格,采取Occam反演方法得到了7.3-184s共43个周期的Love波群速度分布图;然后对网格结点进行S波速度结构反演,得出研究区域内420km深度内的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 并采用Checkerboard方法对分辨率进行检验,得到横向的分辨率约为3°-5°.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非常明显,内部结构与地表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达到0-150km深度. 大陆地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块体的边界反映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550.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猛  李信富  张素欣  罗燕  曾祥芳  刘丽 《地震》2015,35(2):34-42
本文收集了河北及邻区174个宽频带地震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记录到的全球范围内体波震级6.0以上、共488个远震波形资料。利用H-k叠加搜索方法得到河北及邻区143个台站下方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较好的相关性,泊松比值在0.25上下变化,与全球的泊松比估计值相当。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以太行山山脉为界呈现出东薄西厚的特征并与地表地形起伏呈正相关;山西地震带南北地壳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大同、宁武及安泽盆地地区泊松比值超过0.3;张—渤地震带的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厚,泊松比值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横向变化。华北平原带的薄地壳和低泊松比值特征可能与华北克拉通拆沉作用相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