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邢台地区隐伏断裂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土壤气氡方法对邢台地区5条隐伏断裂的重点地段进行了12个剖面的定位探测。结果发现,断裂带中地球脱气现象十分强烈,而远离断裂地球脱气则迅速减弱。在12个测量剖面中,A级异常点(段)有9个。经过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在排除可能的干扰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气氡异常给出了5条目标隐伏断裂在地面延伸的较精确的位置。  相似文献   
42.
河北隆尧隐伏断裂地球化学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D-3017RaA测氡仪,对河北隆尧隐伏断裂的土壤气氡进行场地探测,经过数据处理和对比分析,对该断裂在地面的延伸展布位置进行了较精确的判定,为用其他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引发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热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范围地温场为背景,结合中小尺度地温场的演变,讨论了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过程.指出:对邢台地震的4个地热涡的合并及合并后的加强是引发此次地震的基本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地震前兆(如地温),并非距震中愈近愈清楚.强调对时空连续变化要素的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4.
根据地面形变的观测研究1966年邢台地震的震源过程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完整的形式给出拉梅常数不相等情形的半无限弹性介质中任意倾角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震位移场解析表示式。以一些数值结果说明介质的泊松比、断层面的倾角、上界和下界对地面的地震位移场的影响。在比较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资料和计算得到的各种走向、倾向、倾角、断层面长度、宽度、震源深度和错距的单个的矩形滑动断层引起的地面位移之后指出,简单的滑动断层错动模式不能同时很好地解释观测到的邢台地震的水平和垂直形变。为了解释观测结果,提出了一个复合的断层模式。这个复合断层模式由六个简单的矩形滑动断层构成。运用网格尝试法,得到了基本上符合观测到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场的震源参数。  相似文献   
45.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邯郸—邢台地区9个数字地震台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区波速比和泊松比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9个小区域波速比值在1.696~1.737之间,相关系数在0.988 3~0.999 1之间,研究区平均波速比值为1.719,平均泊松比值为0.244,所得泊松比值与研究区内地壳介质以花岗岩为主一致.(2)研究区内波速比和泊松比变化比较复杂,反映了区内上地壳介质性质的不同乖地质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6.
地震预报是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观测研究是其基本研究途径;对地震前兆和地震预报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观测预测实践;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突破它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观测与预测科学实践。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已取得了200余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实测资料,既经历了1966—1976年的7级地震活跃期,  相似文献   
47.
回首邢台地震现场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震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地震发生后地震科技人员在地震现场工作的实践活动,总结了现场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出了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8.
    
黄剑涛 《华南地震》2010,30(Z1):4-5
<正>2010年,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亚运的欢乐当中,我省地震科技工作者也同时迎来了广东省地震学会30周年华诞。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以后,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  相似文献   
49.
40年前的3月8日,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的强烈地震。那时,我们还是一群刚刚参加工作的热血青年,虽然我们刚刚学会对地震仪器的操作,懂得的地震知识还很肤浅,但是我们仍然勇敢地面对现实,纷纷向党组织请战,要求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组织上接受了我们的请缨,我当天随地震观测仪器车奔赴地震现场。我们在赶往邢台地震灾区的路上,亲眼目睹了地震给当地造成的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塌陷、隆起、喷水冒砂、公路开裂、桥梁塌落、交通中断和人员的伤亡。当到达极震区宁晋县耿庄桥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废墟,像是经历过一场残酷战斗的战场。这…  相似文献   
50.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