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9篇 |
免费 | 2747篇 |
国内免费 | 8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91篇 |
大气科学 | 920篇 |
地球物理 | 630篇 |
地质学 | 2926篇 |
海洋学 | 1094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940篇 |
自然地理 | 11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231篇 |
2023年 | 493篇 |
2022年 | 568篇 |
2021年 | 586篇 |
2020年 | 495篇 |
2019年 | 498篇 |
2018年 | 367篇 |
2017年 | 382篇 |
2016年 | 420篇 |
2015年 | 464篇 |
2014年 | 592篇 |
2013年 | 492篇 |
2012年 | 544篇 |
2011年 | 553篇 |
2010年 | 526篇 |
2009年 | 620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477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431篇 |
2004年 | 430篇 |
2003年 | 368篇 |
2002年 | 347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212篇 |
1997年 | 215篇 |
1996年 | 200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141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00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192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典型湿地类型分类对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分一号宽幅多光谱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以鄱阳湖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典型湿地类型分类。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比值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等方法对不同湿地类型进行光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分一号宽幅多光谱影像反演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水体指数能够较好地区分水体、泥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常见湿地类型。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将湿地类型分为植被和非植被,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将植被类型进一步分为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将非植被分为水体和泥滩。构建决策树对典型湿地类型进行自动分类,经过精度评价和分析验证,该方法针对高分一号宽幅数据进行典型湿地分类总体精度能够达到82.28%,Kappa系数0.7346,优于常规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相似文献
183.
184.
通过对地质原型的研究,将遥感图像中的地质要素分类、定级,并分别赋之以地质属性,使各种地质要素具有具体的地质涵义,然后将它们反馈到全区遥感图像上。在研究遥感图像地质机理的基础上,实现对研究原型的简化与抽象,建立起测区的遥感图像地质成因模型,用以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185.
城市道路区域检测是城市土地管理、交通规划等领域的迫切需求,而传统城市道路区域检测多使用轨迹提取、遥感解译、人工采集等单独方式,在自动化程度或提取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GNSS轨迹点与高分遥感影像各自的数据优势,提出一种基于轨迹延续性与影像特征相似性的遥感影像道路区域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出租车GNSS轨迹点构建轨迹特征栅格,基于轨迹延续性在平均方向特征栅格中划分路段对象,利用道路对象的光谱特征向轨迹无法覆盖的小区内部进行拓展,以获得提取区域内较为完整的道路信息。试验证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道路的同物异谱现象及阴影、树木遮挡的影响,高效地提取高分遥感影像中的道路区域。与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与自动化程度,相较于深度学习模型具有更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6.
干旱区盐渍地遥感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研究——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盐渍化作为主要的土地退化形式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盐渍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研究,是发展研究盐渍地动态监测与预报技术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及时掌握盐渍化程度与分布,合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与生态改良措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广泛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GIS和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对渭-库绿洲1989、2001、2007年三个时期的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重度盐渍地的变化程度剧烈,呈剧烈增加态势;中轻度盐渍地面积减少,主要向重度盐渍地和非盐渍地转化;非盐渍地有所减少,主要向中轻度盐渍地和重度盐渍地转化;绿洲内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而绿洲外围盐渍化程度加剧;盐渍地重心具有向绿洲外围东南方向转移的趋势;通过分析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盐渍地时空变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时受到自然和人文两大系统的驱动,人为不合理的灌溉是促使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为盐渍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普适性较强的实现方法,为构建盐渍地定量监测模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7.
188.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武汉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受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的植被资源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的程度,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素二分模型,利用2002—2010年(武汉市每年8月)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武汉地区6年间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武汉GDP增长率有着紧密联系:2002—2007年,武汉经济较缓慢上升,植被覆盖度基本维持在55%左右;而2007—2008年武汉GDP总值增长率高达26.06%,但随之而来的是植被覆盖度由高峰期的61.68%下降到49.18%,是历年来的最低水准; 2008—2010年经济发展放缓,植被指数有小幅度回升。人类经济活动是影响植被资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9.
为减少利用遥感光谱特征解译农作物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主观性误差,同时克服现场调研样本数据不充分的不足。该文基于玉田县物候特征,选择研究所需4个遥感时相,进而结合4时相中耕地地表覆盖状态(绿地和裸地)以及4时相叠置后绿地、裸地的地类组合特征,建立农作物解译标志,从而提取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根据该方法提取的研究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和大白菜的面积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01%、3.25%和4.16%,且空间分布符合与实际情况;提取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19%和0.83。 相似文献
190.
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缝准确预测的关键.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