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7篇
  免费   3144篇
  国内免费   5131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319篇
地球物理   2324篇
地质学   15718篇
海洋学   863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1163篇
自然地理   786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706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907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777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737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527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573篇
  1997年   520篇
  1996年   496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400篇
  1992年   396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54年   8篇
  1948年   9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01.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802.
在研究东准噶尔造带类型及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构造格架、组合形式 ,划分出构造 -地层体类、构造 -岩层体类、构造 -混杂体类的非史密斯地层。按照所划分类型的各自特征 ,能够满足造山带 1∶ 2 5万填图精度的要求 ,对全部无序或局部无序的地 (岩 )层建立“岩群、岩组、岩段、岩层”等级体制 ;对那些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或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地层 ,能通过各种手段恢复原始层序 ,服从史密斯地层层序律的 ,按“群、组、段、层”建立等级体制  相似文献   
803.
韧性剪切带内流体作用及成分变化与体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性剪切带中的大量流体活动,影响了变形机制和矿物成分的变化。由于流体的渗透,造成某些元素的迁移,形成剪切带的物质成分变化和体积变化。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则是剪切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用成分变化计算体积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04.
矾山岩浆岩型磷(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矾山磷(铁)矿床生成的海西─印支期,各方向深大断裂同时活动,为岩体和矿床源源不断地提供物源;张宣幔枝构造外围拆离滑脱带为其提供容岩空间;岩体在复盖层下的巨厚沉积盖层中分异、演化,同时伴随着印支期开阔宽缓的褶皱。它充分反映了矿床生成于准地台活化初期的大地构造背景环境。  相似文献   
805.
笔者等对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克其克孜苏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2.3±4.4 Ma(MSWD=2.7),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区域上新解体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SiO2含量...  相似文献   
806.
南冈底斯岩浆岩带出露的一套早—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建造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致使这套火山-沉积层序发生了强烈的面理置换,形成了典型的构造-岩石地层。依据造山带地层划分方法将叶巴火山弧厘定为叶巴岩群,并根据内部岩性组合特征和构造变形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邦堆岩组、叶巴岩组、甲玛岩组。运用构造解析原理划分了3期构造变形事件。第一期构造变形为脆-韧性剪切变形,剪切方式为纯剪占优的一般剪切变形,透入性面理S1普遍置换层理S0(S1∥S0),伴生倾伏向85°~100°陡倾的拉伸线理,运动学指示顶面朝西运动,存在左行和右行两个方向的剪切旋转碎斑共存的现象;EBSD实验结果显示变形的温度≤380 ℃,石英颗粒细粒化明显,重结晶方式为亚颗粒旋转重结晶;40Ar-39Ar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期构造变形时代约为79 Ma,其可能代表新特提斯洋板片低角度(平板式)俯冲引起在弧后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挤出构造。第二期构造变形表现为S1面理发生纵弯褶皱变形形成的轴面劈理S2,轴面产状倾向北或南,倾角40°~70°,枢纽向西或北西西倾伏;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其可能是在晚白垩世(79~68 Ma)南北向持续的挤压应力条件下,南冈底斯弧后盆地整体向上挤出,引发上地壳缩短、加厚进而导致褶皱作用的发生。第三期主要为浅层次膝折构造和近东西向正断层,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铅直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伸展方向)为近南北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期变形可能代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期(23.74~21.1 Ma),印度岩石圈或青藏高原岩石圈或两者组合的拆沉作用引起冈底斯岩基隆升(主要动力学机制)和GCT活动并共同作用导致近南北向伸展滑覆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07.
内蒙古哈珠幅(K47E011011)1∶50 000地质图是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行业统一标准及要求下,以造山带填图理论为指导完成的重要成果图件之一。图幅基于前人地、物、化、遥等成果资料,采用预研究、遥感解译、野外路线调查、剖面实测等技术路线和方法,详细填绘了北山造山带白山岩浆弧哈珠地区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对区内侵入岩进行详细解体,建立了侵入岩岩浆演化序列。重点对区内出露的石炭系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建立了地层综合柱状图。哈珠幅(K47E011011)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内容包括了14个正式填图单位、1期岩浆事件(石炭纪)和2期构造变形事件,4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122 MB。该图是对北山造山带石炭纪红石山洋南向俯冲形成的岩浆弧结构的详细刻画,包含了构造、沉积、岩浆演化等多种地质要素和属性特征,对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对区域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8.
鄂阳页2 HF井是国内首口针对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气水平井,该井钻遇的陡山沱组页岩厚度大,岩石脆性好,含气性好且天然裂缝发育,具备良好的压裂改造基础.针对陡山沱组储层"高云质、地层常压、水平应力差异大、隔夹层发育"等压裂改造难点,通过采用"密分切割、多簇射孔、转向压裂"等复杂裂缝体积压裂工艺,采取变排量、暂堵转向、停泵...  相似文献   
809.
阿尔泰东南缘布尔根地区造山带型金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有两种矿化类型:一为石英脉型,另一种为糜棱岩型。糜棱岩型金矿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0.009‰~-2.819‰,平均值为-5.29‰,石英脉型金矿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0.062‰~-1.688‰,平均值为-1.0575‰。布尔根地区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样品具有较窄的^207Pb/^204Pb比值,变化于17.71~18.35;相对较高的^207Pb/^204Pb比值为15.31~15.64和^208Pb/^204Pb比值为37.13~38.07,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物质铅来源于地幔及下地壳。硫、铅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布尔根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810.
山西龙泉关韧性剪切带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位于山西、河北两省分水岭两侧的狭长地区内,全长约100 km,宽2~14km,总体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据其变形特征在横、纵向上的明显变化,可分北、中、南三段:北段由眼球状片麻岩、长英质糜棱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片麻岩中发育各类旋转碎斑构造,指示上盘(西盘)左旋剪切;中段由强直片麻岩组成,发育平直的片麻理及矿物拉伸线理,为S-L构造岩;南段由一系列线状强变形带及所挟持包绕的弱应变域所组成,变形岩石发育条带状、杆状构造.该剪切带内含有不同时期的变质岩系,主体为中太古代阜平期变质岩系,其构造形迹为一多期多相叠加的韧性剪切带;五台早期表现为伸展型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是五台海盆早期扩张或裂解阶段的直观反映;吕梁期韧性剪切变形表现为逆冲推覆型.其形成及构造演化是区内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