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87篇
  免费   3997篇
  国内免费   5476篇
测绘学   1803篇
大气科学   1446篇
地球物理   2564篇
地质学   17965篇
海洋学   1872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3463篇
自然地理   3740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856篇
  2020年   693篇
  2019年   871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787篇
  2014年   1675篇
  2013年   1337篇
  2012年   1611篇
  2011年   1741篇
  2010年   1361篇
  2009年   1585篇
  2008年   1512篇
  2007年   1255篇
  2006年   1345篇
  2005年   1302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07篇
  2002年   883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816篇
  1999年   973篇
  1998年   893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745篇
  1995年   627篇
  1994年   559篇
  1993年   542篇
  1992年   476篇
  1991年   433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7篇
  1954年   8篇
  1948年   9篇
  1947年   6篇
  194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42.
《地理信息世界》2005,3(3):i005-i005
6月16日,中国黑龙江首届地理信息产业高层论坛在黑龙江测绘局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主题。由黑龙江省政府、国家测绘局主办。黑龙江测绘局、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承办。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在论坛上致词,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3.
44.
资源篇。1、河南省宝玉石矿产资源的现状。我省宝玉石资源十分丰富,复杂的地质背景,为各种成因类型的宝玉石资源提供了良好地质成矿条件。据统计,目前我国共发现宝玉石资源210种,其中宝石51种,玉石121种,有机宝石12种,砚石26种。我省已发现宝玉石资源大约有40种。其中,宝石10种:绿松石、虎睛石、红柱石、刚玉、电气石、绿柱石、石榴子石、黄玉、水晶、磷灰石;  相似文献   
45.
46.
马国锋 《福建地质》1991,10(4):281-296
长乐-南澳左行韧性剪切带位于东南沿海,是酉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并借助透射电镜对变形石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利用变形石英显微构造参数估算剪切带中的应力差值,由此探讨了形成构造岩的机制。  相似文献   
47.
根据对元岭金矿三条蚀变破碎带一般地质特征、微量元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并借鉴邻近矿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特征,本文阐明了元岭蚀变破碎带矿化的有利构造部位,总结了蚀变破碎带特征与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指出蚀变破碎带的矿化蚀变元素为中低温组合,矿化蚀变愈强则参与元素的种类愈多、数量愈大。围岩性质对矿化蚀变有一定影响,围岩中的易迁移亲铜元素和亲硫铁族无素对矿化有利。据此,为进一步成矿预测、评价蚀变破碎带的含矿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49.
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数字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数字地球”的有关问题。指出“数字地球”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发展趋势。关于“数字地球”的讨论不应局限在空间信息技术领域,而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认识它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