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篇
  免费   1108篇
  国内免费   541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430篇
地球物理   2172篇
地质学   1242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8篇
  1965年   20篇
  1961年   8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中国大陆地质构造历史非常复杂,岩石圈长期积累的形变较大,而利用地震面波传播的各向异性是研究岩石圈形变特征的强有力手段. 本文利用双台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方法与基于图像分析的相速度频散曲线提取技术,提取Rayleigh面波相速度频散资料,进而反演中国大陆及邻区20~120 s周期Rayleigh面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空间分布图像. 检测板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大部分区域的方位各向异性横向分辨率在5°左右. 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反映出形变特征的空间差异;104°E以东地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弱于西部地区,表明其构造变形总体弱于西部地区. 青藏地块及其东缘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变形最为强烈. 但东部的局部地区如华南地块与珠江口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以及秦岭-大别造山带,较强的各向异性显示这些区域在不同时期也经历了强变形. 青藏地块内中短周期快波方向自西向东顺时针旋转变化可能指示板块碰撞与挤压过程中软弱物质的流变方向. 青藏地块西部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形变模式相似,可能处于壳幔耦合状态;而中东部及东缘地区地壳上地幔形变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壳幔似乎不具备垂直连贯的形变特征. 位于青藏地块北部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祁连褶皱带同样经历了强变形. 包括四川盆地在内的上扬子地块快波方向的变化显示中地壳与下地壳上地幔形变模式不同,而形变特征一致的下地壳与上地幔应为强耦合. 大约以103°E为界,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西段和北东段,南西段处于低速区,而北东段位于高速区,且方位各向异性强度明显大于南西段;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沿断裂带的单侧破裂模式除与北东段的高应力积累有关外,还可能与北东段地下介质物性存在密切关系,高速坚硬岩体的发育有利于应变能的积累与集中释放.  相似文献   
652.
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震活跃区通常出现在地壳变形剧烈的地区.但是,华北盆地地壳变形速率小,而破坏性强震却十分频繁.文中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华北盆地发震断层下方可能存在的速度异常体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无论这个异常区是低速异常还是高速异常,在水平构造力的作用下(无论是挤压还是引张力作用),应力及应变能密度都在空间某些区域积聚.根据本文的工作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华北盆地强震孕育的物理机制如下:华北克拉通在减薄、破坏过程中,浸入的岩浆或上涌的地幔物质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成为低速异常体.当断裂带下面存在这种低速异常体时,水平向构造力的作用,会使异常体上方应力集中、应变能积聚.当异常体上方的应力水平达到某种限度,介质发生破坏.在破坏过程中,异常体释放的能量,使断裂带上的应变能集聚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异常体的破坏使断层的闭锁面积减小.随着外部构造应力的持续加载,当发震断层上的应力及能量积累达到一定极限,断层产生错动,发生强震.同时,文中结果还显示,断层在从闭锁、积累能量到解锁、发生强震的过程中,其下方的低速异常体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3.
川西地区台阵环境噪声瑞利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利用该密集台阵29°N以北156个台站2007年1~12月份的地震环境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我们得到了所有台站对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观测台阵下方2~35 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本文结果表明,观测台阵覆盖的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短周期(2~8 s)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前陆低速特征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约10 km)沉积盖层;(2)中周期(12~18 s)相速度分布表明,川滇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横向变化,并形成了尺度不同且高、低速相间的分块结构,而四川盆地中地壳整体上已经表现出相对高速;(3)长周期(25~35 s)相速度分布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表现为广泛的明显低速异常,意味着它们的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呈现整体性的相对高速,意味着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并且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显示了北段为高速异常,南段为低速异常的分段特征.  相似文献   
654.
龙门山周边地区地震波速度结构的有限频率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研究中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震源所在的龙门山地区位于中国大陆东、西部构造和地貌的分界线上,西部为青藏高原的东缘,莫霍面深度约为60km;东部为四川盆地,莫霍面深度约为45km。  相似文献   
655.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长周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断层地区是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区,而脉冲型地震动是近断层地震动独有的特征。速度脉冲可能对近断层的长周期结构有巨大的潜在破坏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选择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长周期地震动效应作为研究对象,希望给近断层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防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56.
利用1999—2007和2007—2009年GPS资料,采用块体变形模型和GPS速度剖面研究了川滇地区的分阶段变形特征,结果显示川西北-滇中-滇西南块体主压应变率方向由北向南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存在剪切应变积累,小江断裂南段以走滑为主、北段以应变积累为主;汶川地震对丽江-小金河断裂中南段、安宁河断裂和金沙江断裂有一定影响,对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57.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大陆及邻区在ITRF2007参考框架下的1 068个GPS观测成果,以地统计分析为基础,应用运动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表层速度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印度、欧亚、菲律宾、太平洋4大板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地壳表层运动与变形分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8.
风沙运动中MAGNUS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树  胡赞远  吕志咏 《中国沙漠》2010,30(3):498-504
在风沙运动中,跃移沙粒一般都会伴随高速旋转,同时引起一种升力效应,即Magnus效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0.1Re400,转速ω为100~1000 rev.s-1范围时均匀来流中单个球形沙粒受到的Magnus力,并与Rubinow和Keller推导的Magnus力公式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0.1Re200范围内,升力和沙粒的旋转速度成正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同时,Magnus效应和固定沙粒在均匀来流中的流动结构也有关系,即计算结果和Magnus力公式的升力系数比K在沙粒流动是附体的时随Re数增加逐渐减小,在Re=20~30时达到最小值,然后在沙粒流动是对称分离的时K随着Re数增加逐渐增大。当雷诺数继续增大到超过200时,沙粒本身流动状态非对称所引起的升力超过Magnus效应产生的升力,但Magnus效应的作用也不可以忽略。根据计算结果,对Magnus力公式进行了修正。另外,还发现流场速度梯度与Magnus效应并没有耦合作用,速度梯度对升力的影响可以和Magnus效应线性叠加。  相似文献   
659.
660.
Lei Huang  Zhen Li 《寒旱区科学》2010,2(1):0059-0066
Mountain glaciers ar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 It is important to acquire ice flow velocities over time for glacier research and hazard forecast. For this paper, cross-correlating of optical images is used to monitor ice flow velocities, and an improvement, which is called "moving grid," is made to this method. For this research, two remote-sensing images in a certain glacier area, dur-ing different times are selected. The first image is divided into grids, and we calculat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window in the grid with the window on the second image. The window with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considered the counter-part one on the first imag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wo corresponding windows is the movement of the glacier, and it is used to calculate glacier surface velocit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way of dividing an image with ascertain grid, this method uses small steps to move the grid from one location to another adjacent location until the whole glacier area is covered in the image, thus in-creasing corresponding point density. We selected a glacier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for this experiment and used two re-mote-sensing images with a 10-year interval to determine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