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5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3363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078篇
地质学   8876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21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41.
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演化中幕式流体过程及成岩成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秦岭古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出发,通过分析古生界不同层位流体成岩成矿事实与盆地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南秦岭早古生代—泥盆纪演化时期多幕流体过程和成岩成矿效应。幕式流体成岩成矿最早可追溯到早寒武世,区域上从东到西形成了重要的碳硅质岩中重晶石/毒重石矿床及金、铂族元素矿化;早、中志留世继续发展,形成了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碳酸盐岩、硅质岩与铅-锌、金矿床;中泥盆世为最强烈的一次热水沉积活动,其规模大、热水沉积产物多样,形成了泥盆系硅质岩-钠长石岩-重晶石岩-铁白云石岩中的铅锌(铜)矿床、铁白云石硅质岩中铅锌(铜)矿床以及钠长石角砾-铁白云石板岩中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942.
高桩挡板透空式防波堤消浪性能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RANS方程为控制方程,基于有限体积法,在动量方程中添加源项,建立了具有造波‐消波功能的数值波浪水槽。利用建立的源项造波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高桩挡板透空式防波堤在规则波作用下的消浪效果,完整地再现了堤前堤后的流态,分析了挡板相对入水深度对透浪系数的影响。在与试验值及拉帕公式对比后发现,数模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较接近,拉帕公式偏大。研究了堤顶相对宽度、相对水深、相对波高对透浪系数的影响并提出修正公式,修正公式与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43.
以三类内孤立波理论(Kd V、e Kd V和MCC)的适用性条件为依据,采用Morison和傅汝德-克雷洛夫公式分别计算Spar平台内孤立波水平力和垂向力,结合时域有限位移运动方程,建立了有限深两层流体中内孤立波与带分段式系泊索Spar平台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以东沙群岛某海域实测内孤立波为对象,数值分析了在内孤立波作用下某经典式Spar平台的内孤立波动态载荷、运动响应及其系泊张力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内孤立波不仅会对Spar平台产生突发性冲击载荷,使其产生大幅度水平漂移运动,而且还会使其系泊张力显著增大。因此,在Spar平台等深海平台的设计应用中,内孤立波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44.
内蒙古绥和查干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典型的热液矿床,处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内蒙古二连-东乌旗铁铜钼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该文对矿床中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矿床划分为2个成矿期次:早阶段属中高温(320~380℃);晚阶段属中低温(140~160℃)。包裹体的捕获温度也存在2个高峰期,矿床属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盐度也存在2个高峰范围,第一个高峰范围在0~4%之间;第二个高峰范围在5%~9.6%之间。流体压力范围介于22.6~101.4 MPa,均值为59.9 MPa,成矿的平均深度为当时地表以下1.95 km,属中深成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至中—低盐度性质。2个成矿期次和矿区的2次构造运动相对应,矿体定位受断裂构造控制,属于典型的断控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945.
泗水县龙湾套地区发育大面积新太古代角闪辉长岩,为在该区寻找赋存在角闪辉长岩中的岩浆熔离型铜矿床,曾开展过普查工作,最终发现了一小型铜矿床。探讨该区角闪辉长岩岩石学特征,对在该区进一步寻找同类型铜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6.
哈西亚图石英闪长岩是东昆仑地区中生代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类典型代表,岩体出露于东昆仑中构造带,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包体为闪长质岩石,并含有一系列岩浆混合成因的证据,如水滴状、长条状塑性流变外形,淬冷边、反向脉等高—中温混合迹象,以及低Mg/(Fe+Mg)、Na/(Ca+Na)值等混合成因特征。包体A/CNK值介于0.77~0.87,属准铝质,富Al2O3、Fe2O3、MgO,贫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同时又具有Ta、Nb、Ti的"TNT"负异常,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暗色微粒包体花岗质岩石是幔源岩浆经历多次熔融、同化、存储和均一(MASH)过程后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在混合岩浆中,富镁铁质端元是由辉长质岩浆进化而来的闪长质岩浆。  相似文献   
947.
滇西马厂箐铜钼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是一个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入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前人研究表明,马厂箐铜钼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但由于缺乏系统矿物学研究,目前对矽卡岩矿化过程和成矿效应仍不清楚,限制了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以马厂箐矿床矽卡岩型矿化中的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利用H-O同位素、电子探针(EPMA)以及LA-ICP-MS原位微区技术开展了同位素及成分分析,限定成矿流体来源以及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石榴子石可分为早期自形石榴子石(Grt I)和晚期他形石榴子石(Grt II)。Grt I与辉石共生,并伴有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组合,属于钙铝-钙铁榴石固溶体(And49.37~99.58Gro0~49.79);Grt II更富Fe,属钙铁榴石系列(And67.50~99.85Gro0~31.84)。两期石榴子石均富含Th、U、Nd,亏损Ba、Sr、Hf、Nb,富轻稀土。基于石榴子石矿物化学特征认为,Grt I可能是在弱酸性、氧化、低水岩比(W/R)条...  相似文献   
948.
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的矿床学数据缺乏,制约了天山造山带境内外成矿对比。布丘克金矿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天山构造带中部。金矿体为石英复脉,呈带状发育于NWW向韧性剪切带中。矿体倾向SSW,倾角60°~70°,赋矿围岩主要为侵入于早古生代变质碎屑杂岩中的正长斑岩。布丘克金矿床成矿期石英流体包裹体观察、石英H-O同位素、硫化物S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布丘克金矿床石英脉中包裹体大小集中在2~10μm之间,类型以H2O-CO2型、富CO2型、水溶液型包裹体为主,成分以富CO2、含CH4为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0~320℃)、低盐度(3%~7%NaCleqv)特征;石英δDV-SMOW值介于-108.1‰~-90.2‰之间,δ18O流体值介于4.86‰~9.26‰之间;黄铁矿δ34S分布在0‰左右(-0.9‰~1.6‰)。综合本文数据、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布丘...  相似文献   
949.
李欢  吴经华  孙文博  刘飚 《地质学报》2023,97(1):262-277
铜与锡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质,然而铜锡共生或复合成矿现象在世界主要铜、锡成矿带中比较常见,如中国的右江、南岭(湘南)、大兴安岭南段(内蒙东部)、葡萄牙伊比利亚、秘鲁安第斯、英格兰德文郡、德国厄尔士山、日本西南、俄罗斯远东、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等成矿带均为铜锡复合矿床的集中产区。铜锡复合矿床主要为岩浆热液矿床,以矽卡岩型、脉状矿床为主,兼有火山热液沉积型、斑岩型及云英岩型等。铜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兼有斑铜矿、黝铜矿、辉铜矿等;锡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锡石,兼有黝锡矿。铜锡复合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尤其是铜、锡成矿元素的来源是否具有一致性)尚有不少争议,锡普遍被认为是岩浆来源,而铜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的氧化还原环境的改变及流体的混合是导致铜锡复合成矿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铜锡复合成矿的研究,主要是从矿床的年代学、单矿物(黄铜矿、锡石)微量元素及传统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入手,但对厘定铜锡复合成矿过程的作用有限。铜锡复合矿床的成因及勘查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例如Cu、Sn、W、Zn同位素)的联合示踪探索、成...  相似文献   
950.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并指出介壳灰岩储层的分布特征。L区块内火成岩分属晚白垩世Santonian期—Campanian期和早白垩世Aptian两期岩浆活动产物,并以Aptian期为主,至少经历了7次不连续喷发和3次侵入过程,形成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玻基斑状玄武岩(含再沉积玻基斑状玄武岩)等喷发相火成岩和以辉绿岩(局部属粗玄岩)、煌斑岩形式产出的侵入相火成岩。Aptian期岩浆多期活动重塑了古地貌,形成了局部构造凸起,促成并控制了下白垩统Itapema组至少6期介壳灰岩沉积,最终形成了~620 m厚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介壳灰岩储层呈透镜体形状,以“散点式”不连续分布在Aptian期盆内古隆、古断阶(坡)等区域,横向连续性差,垂向连通性受限,其发育规模和质量受古地貌及水深条件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