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1篇 |
免费 | 451篇 |
国内免费 | 47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2篇 |
大气科学 | 143篇 |
地球物理 | 469篇 |
地质学 | 1648篇 |
海洋学 | 146篇 |
天文学 | 137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14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6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1933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陶晓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22(2):27-30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53.
燕山地区现今的构造、地貌景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建造、改造过程而形成的。从沉积建造及构造形变特点来看,自元古宙至古生界,本区构造运动平缓,建造和改造的特点主要反映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是燕山地区主要造山作用期,基本特征是强烈挤压形成线状褶皱及推覆构造系统。
中生代时期,本区构造形变显示水平应力作用的主导性,新生代时期,则以均衡代偿导致的隆升作用为主。本文侧重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变形挠度场的重塑,借以恢复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形成的力学过程及运动程式。 相似文献
中生代时期,本区构造形变显示水平应力作用的主导性,新生代时期,则以均衡代偿导致的隆升作用为主。本文侧重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变形挠度场的重塑,借以恢复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形成的力学过程及运动程式。 相似文献
55.
合肥盆地逆掩冲断带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及其大地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地震剖面综合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华北板块与北淮阳晚加里东一早海西期褶皱带的界线应在六安断裂,肥中断理解是华北陆壳型基底与其过渡壳型基底的大致分界。首次发现合肥盆地侏罗系之下存在以青白口系刘老碑组泥质岩为主滑脱层的印支期形成的由南向北滑脱冲断、主要卷入华北地台及其被动陆缘上元古-古生界的完整冲断体系,并认为侏罗纪盆地再生前陆盆地,编制了前侏罗系基岩地质图,;为研究华北大别及扬子三大块体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6.
57.
58.
大青山逆冲断层带内热液脉体十分发育,按其产状可划分为充填脉和边缘脉。根据形成时间主要划分为3期:早期石英脉、中期石英脉和晚期方解石脉。早期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复杂,见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纯CO2及少量单液相等4种类型原生包裹体,分析表明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中期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且有少量岩浆热液混入。晚期方解石脉内仅含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的单液相包体,流体主要来源于层间建造水。根据逆冲变形事件期次、时间,结合热液脉体形成深度数据,确定了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变形演化历史:印支期逆冲推覆事件发生在地壳7~8 km深度,燕山中期逆冲推覆事件发生在3~6 km范围内,而燕山晚期逆冲推覆事件发生近地表2 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9.
60.
以兰新铁路地基中的膨胀泥岩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上覆荷载、不同干密度、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的重塑土吸水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干密度和上覆荷载一定时,胀限膨胀率随初始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干密度和初始含水率一定时,胀限膨胀率随上覆荷载的增大而减小。上覆荷载的增大使得土颗粒间传递的平均法向应力增大,进而加大了土体的有效应力,土粒间应力的增大抑制了水分子与土体内黏土矿物的结合,削弱了结合水膜的厚度,从而使胀限膨胀率减小。通过对试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建立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上覆荷载耦合作用下的胀限膨胀率函数关系式。经过同等试验条件验证,试验得到膨胀率公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