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是热带海域最具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变化和风险,开展了受损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和消失的致灾因子归因分析,综述了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技术研究。分析表明:①过去几十年来,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快速退化,包括大面积白化和死亡、多样性明显减少和生态功能显著衰退,主要归因于海洋升温与人类活动等致灾因子的影响;②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浓度情景下(RCP 8.5),相比工业革命前,到本世纪中叶,南海升温将可能远超过2℃,这表明南海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逼近其气候临界点,即全球升温高于2℃时,90%~99%以上的暖水珊瑚将消失;③1980年代以来,海洋升温、海洋热浪和强热带气旋等海洋气候变化致灾因子对南海暖水珊瑚的危害性(影响的强度、范围和时间)明显增加,对暖水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近岸海域的过度或破坏性捕捞、采挖和潜水等人类活动,对暖水珊瑚造成了严重损害,增加了暖水珊瑚的气候脆弱性,而这种人类活动既是局部的,也是全球性的现象,使得暖水珊瑚更难以适应全球变暖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为了增强暖水珊瑚适应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恢复力(韧性),人们开展了诸多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研究,但主要是采用无性繁殖或结合人工基质的修复方式,而应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受损珊瑚礁的方式仍较少;最近,暖水珊瑚耐热的基因适应性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暖水珊瑚适应全球变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研究最后探讨了中国受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2.
人地系统适应性研究进展:概念、理论框架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适应性研究旨在通过主体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调整,以削减其负面影响并改善适应能力,是实现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对适应性理论体系缺乏统一认识和系统梳理,论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地系统适应性研究文献总结,从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和方法对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适应性研究的科学范式。研究发现:① 学术界对适应性概念的理解并未达成科学共识,阻碍了通用的适应性研究理论体系的构建。② 现有适应性分析框架多是基于全球变化领域理论框架基础的延伸和修订。③ 适应性研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以借用脆弱性、恢复力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为主。因此,统一的适应性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亟需加强,而国外既有积累的理论经验并不通用,中国化的适应性分析框架、方法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应强化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综合”的人地系统适应性研究,注重多尺度结合的适应性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73.
王效瑞 《气象科技》2000,28(4):28-3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球特别是中高纬度的气候在变暖,安徽尤其是淮北地区呈现类同趋势。利用目标决策方法,探讨了安徽未来农业生产发展与气候变化间的适应性及其对策,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全球变化背景下景观生态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①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②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③同类景观间功能等级分明、分工明确,跨区域时空联系增强;④不同景观类型间空间边界清晰,过渡带景观功能退化。就当前全球变化议题,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景观类型或组成单元的适应能力对比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健康的适应途径尺度联系解析;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在全球变化情景下的有效整合;景观系统适应性或适应能力量化分析方法的深化。  相似文献   
75.
国家地缘脆弱性探索——缅甸案例及对中国地缘战略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今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剧烈变动中,并对缅甸地缘环境的复杂性及地缘脆弱性产生深刻影响。缅甸所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日益成为世界重要地缘政治力量博弈前沿和焦点。系统研究缅甸国家地缘脆弱性,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及周边地缘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地缘政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学科理论,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构建了国家地缘脆弱性研究框架,系统探索了缅甸典型的国家地缘脆弱性特征。资源环境禀赋、内部地域结构等引致的经济政治体系、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是缅甸脆弱性的本底特征,而缅甸与中国的地缘关系及决策则从根本上影响其地缘战略位态。缅甸地缘政治脆弱性及其与中国的相互依赖使之成为西方“U型封堵大陆战略”的薄弱点和今后角逐的着力点,也是中国解围破局重要的地缘战略出口。近期中国应通过“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加强中缅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76.
本研究通过总结相关文献探讨了森林砍伐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其潜在影响。选择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西高止山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各个研究主题下的相关结果,我们详细探讨了包括森林砍伐的根本原因,森林土地转化为农业用途,农业、森林砍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气候驱动的农业脆弱性以及如何在保护森林与发展农业之间取得平衡。研究发现,农业的转变已经成为引发森林砍伐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主要影响体现在作物产量的下降。印度的干旱和亚热带地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这很可能是由于印度的热带森林遭受了较严重的砍伐。西高止山区联合森林规划和管理区域的树木密度较高,这为剩余土地用于非森林用途(如农业)创造了潜在的机会。  相似文献   
77.
玉林市新三熟制的气候适应性及试种实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昭敏 《广西气象》1999,20(4):38-42
玉林市水田改制一年三熟与气象条件关系非常密切,经分析,在玉林市推广三熟制既有许多气候优势,也有一些气象灾害,根据新三熟制的试种实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源  何燕 《广西气象》1999,20(4):43-45
根据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试种结果,从广西的气候条件出发,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对广西引种澳洲坚果进行农业气候相似分析,得出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并提出适宜种植区建议。  相似文献   
79.
80.
容丽  王世杰  刘宁  杨龙 《山地学报》2005,23(1):35-42
通过研究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植被退化区花江峡谷植被现状,选取具一定经济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先锋植物,采用生物显微制片技术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报导了6科10种分属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和解剖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喀斯特先锋植物叶片在不同种类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和水分)也有重要作用;生活型不同对先锋植物叶片特征有一定影响,但未表现出规律性。根据叶片适应特征的差异,10种先锋植物可分为3种类型,即旱生或阳生叶类型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偏中生叶类型(香椿的Toona sirensis)、顶坛花椒(Zanthaxylum pinum var.dingtanensis)、黔滇木蓝(In-digofera esquirolii)、忍冬(Lomicera japonic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偏阴生叶类型的繁缕(Stellaria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