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中国沿海响应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海岸已明显观测到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危害。气候变化对中国海岸带的影响和海岸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海岸自然条件复杂,海岸不同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能力各异。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巨大,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明显的能动性,适应能力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海岸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未来气候变暖和海平面加速上升无疑将加大对海岸带的影响,但目前尚难以确定海岸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  相似文献   
102.
黄河"八七"分水方案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颁布30余年来,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发生了显著变化,亟需科学认识分水方案对环境变化扰动的适应性。运用动力系统原理构建分水方案适应性的动力微分方程和综合评价模型,从敏感性、稳定性、抗力和恢复力4个方面建立包含20个指标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1999年以来分水方案的适应性,并采用HP(Hodrick-Prescott)滤波识别适应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分水方案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良好,19年中63.2%的年份适应性值大于1;适应性先升后降,2005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2014年起适应性值小于1,表现为不适应。分析影响分水方案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分水方案调整策略,为支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爽  王帅  傅伯杰  陈海滨  刘焱序  赵文武 《地理学报》2019,74(11):2401-2410
社会—生态系统(SES)由社会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构成,具有不同于社会系统或生态系统单独具有的结构、功能和复杂特征。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治理旨在通过适应性的社会权利分配与行为决策机制,使社会—生态系统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保障人类福祉。适应性治理理论的形成受到“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韧性”和“治理”3方面理论的影响,并为“转型治理”与“协作治理”提供了建构基础。该理论具有以下3个主要目的:① 理解和应对社会—生态系统多稳态、非线性、不确定性、整体性以及复杂性;② 建立非对抗性的社会结构、权利分配制度以及行为决策体系,匹配社会子系统与自然子系统;③ 通过综合方法管理生态系统,使其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因此,面对人类行为主导地表过程的“人类世”,实现适应性治理有助于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鉴于中国的生态环境正处于迅速变化时期,且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复杂,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① 理解耦合系统的多元互动过程,增强适应能力;② 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③ 提高环境变化背景下理解和预测系统动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陈新光  李润俞 《热带地理》1997,17(3):289-294
本文根据冬种玉米度试验资料,动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从化市冬种玉米种植的若干气候适应性问题,找出了影响冬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和主要气象因子,以此为依据,从气候上对本省冬种玉米种植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105.
一株产脂肽菌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驱油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脂肽的细菌,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发酵液表面张力最低为28.00mN·m-1。分离提纯其代谢产物,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为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该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3.3 mg·L-1,其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6.60 mN·m-1,油水界面张力为0.01mN·m-1。理化特性分析表明,该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耐温(120℃)、耐盐(2×105 mg·L-1),pH适应范围较广(6.0~10.0)等特性,对原油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物模驱油评价实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9%以上。该研究为油田微生物采油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长江口涨潮与落潮流速和悬沙输运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比较海表层环境及温跃层环境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2010-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实际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所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以及Argo浮标所获取的温跃层上、下界水温和深度数据;运用外包络法分别构建了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以及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3种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70.04%;投钩数量比重为70.86%;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24.92%;投钩数量比重为25.79%;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2.17%;投钩数量比重为80.95%;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33.24%;投钩数量比重为32.69%;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1.01%;投钩数量比重为81.54%;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43.51%;投钩数量比重为43.73%。研究发现;基于温跃层上界和下界环境变量的两个HSI模型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基于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且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预报精度高于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海表层环境;温跃层环境;尤其是温跃层下界环境特征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利用1958—2013年三穗气象站逐日降水、温度和蒸发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MCI指数和K指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况干旱资料进行详细对比、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穗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干旱,历年平均有4—6个月发生干旱,且以轻旱和中旱为主;4种干旱指数对三穗县干旱监测均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采用"综合评定、侧重考虑"的原则监测三穗县区域干旱效果较好。对月尺度干旱,运用MCI指数和K指数综合评定较符合实际;对季尺度干旱,SPI指数对春、秋季干旱的评估效果较好,K指数对夏季干旱的评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冰活性物质与南极冰藻低温适应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活性物质是由南极冰藻产生的具有抑制冰晶生长的一类胞外糖蛋白.对5种南极冰藻分泌的冰活性物质的测定表明,冰活性物质活性存在种间特异性,大小依次为绿藻L4>盒形藻>菱形藻>圆筛藻>绿藻B7.以高活性的绿藻L4为研究对象,抑制冰晶活性测定表明,含有冰活性物质的溶液所形成的冰晶颗粒较小,颗粒之间缝隙较大,能够减轻结冰给生物体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9.
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循环理论为理解人地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提供了新思路与分析框架.本文采用风险—适应能力指数评估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构建气候变化与政策实施双重驱动的农牧复合型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对1952-2017年达茂旗建旗以来乡村人地系统适应性循环演化的阶段、特征、主控因子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乡村...  相似文献   
110.
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致使全球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力不断下降, 成为胁迫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之一。如何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生态系统恢复力提供了缓解生态系统状态转化的途径。虽然恢复力这一概念的管理价值已被接受和认可,但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及案例分析的模式上。目前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尚缺乏科学统一的定义,且多为理论性分析而定量测度相对较少,生态系统恢复力的测定成为进一步探讨恢复力的重要步骤和切入点。本文通过回顾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发展进程,概述关于恢复力概念的观点和恢复力的内涵与属性,描述目前恢复力的主要理论基础,论述目前研究者对恢复力测量的尝试;总结了相关研究中发现的影响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了目前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方面亟待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