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发生地震的活断层的迹线通常间断分布(Wesnousky,1988),一般会被间断面隔断,由一个个的分段组成,在视图中出现类似阶跃的迹线。在这些间断面上由滑动产生的应力集中可能减缓或停止破裂的传播,因此对地震破裂长度产生控制作用(Segall and Pollard,1980)。在本文中,我调查了破裂  相似文献   
42.
刘健  王驹  陈亮  云龙  王春萍 《工程地质学报》2021,29(4):1148-1154
节理迹线中点密度是描述岩体露头节理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由于露头或测窗尺寸的限制、节理迹长的差异以及露头面和节理面夹角的变化,常规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通常包含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本文首先介绍了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修正原理,继而将角度误差修正系数引入到关联点密度计算方法中,提出了凸面测窗条件下同时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的迹线中点密度计算方法。利用三维节理网络建模技术,模拟生成不同方位、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测窗,系统分析了尺寸、截长和角度误差对迹线中点密度的影响,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北山坑探设施的硐口岩体露头,实现了节理迹线中点密度分析。上述算例和应用表明,新方法可以有效地修正截长、尺寸和角度误差,可以为估算岩体节理分布密度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分钟、小时降水数据是强降水天气过程、特征研究的基础资料。2016年9月—2017年11月开展的历史降水自记纸迹线及降雨量数据提取工作,将形成我国气象台站降水分钟数据集。资料涉及2049个国家地面气象站,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为了保证数据集的质量,降水迹线提取数据的正确性是关键。介绍了应用降水自记纸数据提取技术规定、质检程序、质检评估软件,完成降水迹线及提取数据准确质检的技术与流程。为了对自记降水记录降雨量与同时段人工定时观测降雨量进行对比,探讨了用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代替逐时降雨量的评估结果,异常降水迹线跨越定时观测时间的正确处理方法,历史观测员读取自记降水迹线降水量数据一些不当处理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4.
墙背粗糙导致墙后土体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目前,黏性土中考虑土体应力方向偏转对土压力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首先在探讨墙后土体主应力偏转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沿主应力迹线分层形成曲线薄层单元。然后,通过分析曲线薄层单元的受力情况,建立曲线薄层单元的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平动模式下黏性土体土压力沿墙高分布的公式,进而获得黏性土土压力分析新方法。最后,将本文方法与实测结果和现有理论进行对比验证和参数分析,验证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墙土摩擦效应的计算结果更能准确反映黏性土体土压力沿墙高的分布规律;土压力大小随黏聚力增大而减小;随着墙土摩擦角的增大,土压力合力逐渐减小,作用点高度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45.
经历了复杂多期变形的片岩和片麻岩地区,褶皱形态及形成时代的判定是变质岩构造地质过程研究的难点之一。变斑晶内包裹物迹线记录了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历史过程,可为通过野外露头观测难以确定的复杂褶皱形态判定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阿肯色河Texas Creek地区为例,尝试运用垂直于5期面理弯切轴的定向薄片中叠加面理(变斑晶包裹物迹线)由水平到竖直和由竖直到水平的几何形状变化,确定研究区内一个存在争议的复杂褶皱形态为背形,并推断该褶皱形成于区域内第1期变斑晶生长过程(约为1 500 Ma)中。  相似文献   
46.
用感光迹线检查暗筒式日照计构造和安装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莉 《气象科技》2007,35(1):126-129
根据暗筒式日照计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较系统地介绍了利用感光迹线检查日照计构造和安装上存在误差的方法,弥补了先前部分学者提出的关于暗筒式日照计安装误差检查方法存在的不全面、不准确的缺陷。并从几何、成像原理加以论证,证明了利用感光迹线检查暗筒式日照计方位、水平、纬度安装正确与否,隔光板构造是否精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利用感光迹线检查暗筒式日照计的安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利用感光迹线检查暗筒式日照计的安装情况.  相似文献   
48.
对国外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的几点思考及L-H-T层序地层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绍虎 《沉积学报》2010,28(4):735-744
针对国际上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认为,层序地层学概念及其基础理论体系需要完善。表现为:(1)地震地层学的地震层序不同于层序地层学之沉积层序;(2)基于海陆相应用差异,1992年开始层序地层学由经典三分模式向现行四分模式转变,使得层序地层学发展更趋复杂化;(3)现行四分模式对应的基准面旋回实际上是非周期性的,与岸线迹线不相符;(4)简单介绍了基于经典三分和现行四分模式所修改的L-H-T层序地层学模式。重新定义层序为“一套成因相关的以残留最大水泛面及其相对应的不整合界面为界的相对整合的地层序列”。  相似文献   
49.
阮祥 《河南气象》2005,(4):22-22
在整理日照纸时发现,刚换下的未经整理和冲洗的日照纸下午日照迹线颜色比上午的迹线浅.经过和一级辐射站的直接辐射值逐小时对比,下午太阳的直接辐射比上午强时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50.
周瑞 《云南地质》2005,24(1):11-21
岩层迹线是岩层在断层面上的交迹线。它和两盘相对运动力的相交关系及相对运动力在断层面上的特殊位置,可以得出岩层错动和相对运动之间三条普遍规律和三条特殊规律。六条规律普遍存在于除了具有复杂地质现象的深、大断裂等以外的一切较常见的断层中。它们之间有简易规律可循。大量立体图形显示:一般的断层都可有多种不同的力学成因;两种不同的岩错现象,也可有相同的力学成因。总错距是上下盘相当层迹线之间的最短距离,尚未被研究过。它影响到其他各种岩(地)层错距的大小及层位错动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