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8篇
  免费   935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测绘学   652篇
大气科学   658篇
地球物理   1093篇
地质学   2057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251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8篇
  1934年   4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计算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简化PDF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出描述地表非均匀特性的简化概率密度函数(PDF),它可代替各种具体的PDF用于求解次网格尺度平均通量而不影响其精度,这种简化PDF可直接加入陆面过程模式方程组中进行陆-气通量交换的数值试验。它对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仅讨论了对称分布的简化计算(非对称分布另文讨论),列举了非均匀分布的观测事实,并以地表净红外辐射通量计算为例,详细验证了应用这种简化PDF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陆面模式的发展现状,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有关陆气相互作用的20多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和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陆面模式,分析了当前陆气相互作用及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未来陆面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选用邵阳市152个自动雨量站的资料,用最优面雨量计算方法-泰森多边形法,自动计算资江流域邵阳段筱溪电站以上的9县1市实时面雨量,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资江邵阳段的水位进行预测,实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水位基本吻合,且实现其数据的网页实时查询.计算结果和水位预测方法,可为资江流域的防汛抗洪和梯级开发水电站的水库调度等提供客观依据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面特征。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995.
根据 M onteith 的植冠面热量平衡方程来讨论植冠面温度计算的气候学模型方法。讨论了:(1)植冠显热( H )、潜热( L E) 和净辐射( Rn) 各通量与气象台站观测资料的联系;(2) Rn 项中晴天有效辐射( Eo) 实验公式中湿度函数f (e) 在中国应用时的季节修正;(3) 植被土壤热通量( G) 的估算与其误差的影响;(4)根据气象台站的气候背景资料与参考植被的生物生理特征参数,运用 New ton Raphson 迭代方法求解植冠面温度;(5)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广东省东部地区的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东省数字遥测台网记录到的2000年11月16日发生在所罗门群岛的两次Ms7.7和Ms7.8地震及2000年11月18日新爱尔兰地区的Ms7.3地震面波波形数据,测定了在广东地区汕头和韶关之间路径上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对应的地壳横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壳厚度为30km,上地壳横波速度变化较大,中下地壳相对均匀,没有发现地壳内部的低速层。  相似文献   
997.
关于渤海7.4级地震震源断层面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是一个典型的主余震序列。发生在郯城-营口大断裂的西侧,震中区位于冀-渤断块、鲁西断块和胶辽断块的交界部位,是一系列北西向构造与郯-营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利用主震的纵波初至符号,求得两组节面解。Ⅰ组: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80°;Ⅱ组:走向292°,倾向南西,倾角75°。究竟那个是主震震源的断层面,是个被关注的问题。在构造复杂的渤海地区,基本上依地球物理资料推断断裂的展布情况,可靠性较差;且据所获零星散布于海岸的震前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资料,分析震源断层面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对于震源断层面的走向存在有北北东向或北西向两种不同的意见。此两种看法基本上属推测性质,未提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相似文献   
998.
孟令媛  史保平  刘杰 《地震学报》2013,35(3):351-368
2010年9月3日16时35分46秒新西兰南岛Greendale附近发生了MW7.0地震, 震源深度约10.0 km. 2011年2月21日新西兰南岛又发生了MW6.1地震, 为2010年MW7.0主震后最大的一次余震, 震源深度约5.0 km, 发震断层为Christchurch南约9 km一条近东西走向逆冲的隐伏断层, 该地震造成Christchurch城内多处建筑物严重损毁. 本文分析了2010年新西兰地震事件MW7.0主震与MW6.1余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 新西兰MW6.1余震近场强地面运动整体高于MW7.0主震. 将主震和余震的强震观测记录分别与新一代衰减关系(NGA)进行对比, 发现余震强震观测数据整体高于其震级对应的NGA. 分别选取距离主震和余震震中最近且强震观测记录最高的两个台站(GDLC台站和HVSC台站)作为参照台站, 建立动态复合震源模型(DCSM)及有限断层随机振动模型(SFFM)进行强地面运动的模拟计算, 分析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并对比二者的优势及局限, 以便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通过模型计算强地面运动特征, 实现区域化特征快速、 实时分析及局部重点、 细致分析相结合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9.
以太原市历史上10次城市积水过程资料和2005年8月16日典型暴雨沥涝个例为基本试验数据,在37°47’-38°00’N、112°28’-112°36’E试验区域内,剖分为1×1km^2的规则网格,中心城区再一分为四,网格面积为0.25km^2,共计477个规则网格。分别把细网格雨量法、二次曲面法、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面...  相似文献   
1000.
乔梁  张强  岳平  金红梅 《大气科学》2019,43(2):251-265
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稳定边界层厚度、残余层顶高度和对流边界层厚度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出现阶梯性大幅降低,从非季风区至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对流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25.6%和81.8%,稳定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58.3%和41.8%;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可观察到低空急流的存在,非季风区低空急流出现高度明显高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且非季风区的低空急流风速也明显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通过分析与大气边界层发展最为密切的陆面热力因素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净辐射值、日地-气温差最大值以及感热通量值在非季风区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从陆面热力过程为非季风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