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36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986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甲烷和固态硫酸钙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碳酸盐岩地层中常伴有硫酸盐岩的沉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岩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简称为TSR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生气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CH4-CaSO4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而且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对CH4-CaSO4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甲烷和固态硫酸钙能够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碳酸钙和水。最后,将CH4-CaSO4反应体系同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对比,认为本实验研究能够更好地补充和完善TSR反应体系,解释地质条件下工业气藏的死亡线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天然锰钾矿氧化降解水体中苯酚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锰的溶出、氧气不参与反应、酸度是影响苯酚降解的主要因素等实验结果,推测天然锰钾矿与苯酚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反应8h,总有机碳去除率达88.7%;锰钾矿在硝酸存在时产生的氧自由基与苯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苯酚降解。根据检出的对苯醌、联苯二酚、2-羟基-苯并呋喃等中间物质推测出苯酚降解的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氯平衡原理在降雨极其稀少的干旱区研究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H、O稳定同位素及含水量在包气带垂向的变化相结合,能够准确地计算地下水的多年平均补给率.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2个钻孔剖面分别记录了过去574 a(B1)和812 a(B2)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在该地区,多年降雨量为89 mm,而补给量平均仅为1.3 mm/a,从B2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800 a B P气候划分为4个干期和3 个湿期.1500~1530年是干旱区气候突变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界限,自此以后的漫长时间,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994.
在贵州桐梓和湖北宜昌两条相距近500 km的剖面上, 在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均发现了20余层钾质斑脱岩, 表明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至少在上扬子地台东南缘附近, 曾经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活动. 综合生物地层、层序地层等资料可以进一步确认, 相隔甚远的这些斑脱岩层几乎完全一一对应. 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主要地台区同期地层中确认系列的、具有良好对比潜力的火山活动沉积记录. 这些斑脱岩层可望作为极为难得的时限精确、特征明显的事件标志层, 运用于扬子地台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高精度地层学研究, 最终建立华南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高分辨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95.
主要总结了测定氯同位素比值的四种质谱法 :由电子轰击产生的基于H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H3 Cl+离子的气体质谱法、基于Cl-离子负热电离质谱法 (NTIMS)和基于Cs2 Cl+离子正热电离质谱法(PTIMS)。并分析了使用这四种方法测定氯同位素时处理含氯样品和使用仪器测定样品氯同位素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对测定结果的精度进行了比较 ,最后对测定氯同位素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大陆岩石圈脱层作用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7.
毕机沟侵入体作为扬子克拉通北缘已知分布面积最大的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体,在扬子克拉通岩石圈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除在七十年代开展过部分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外,长期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Sm-Nd和Rb-Sr年代学工作基础上厘定了毕机沟侵入体的侵位和后期构造热事件时代;根据侵入体源区地幔组成特征和地幔端元组成,显示出毕机沟岩体源区具有与大陆岩石圈脱层作用有关的成因信息,结合晚元古代扬子克拉通北缘在构造体制、幔源岩浆性质和地壳增生方式等发生突变的地质背景以及现代大陆岩石圈脱层作用研究成果,提出了区内新元古代可能存在大陆岩石圈脱层作用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998.
吐哈盆地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与铀矿化关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了吐哈盆地水中铀的存在形式,分析了铀在水中的迁移规律和沉淀条件。并运用层间氧化带的成矿机理,阐述了各地球化学分带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引用“饱和指数”把铀在水中的饱和程度给予量化,从而确定了盆地水中铀的沉淀区间。利用γNa+/γCl─和γCa++/γCl─划分出水文地球化学分带及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分带,为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提供了水文地球化学依据。指出艾丁湖自流水斜地为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9.
1000.
研究了Pt/MgO,Pt/γAl2O3Pt/ZrO2和Pt/HZSM-5催化剂上H选择催化还原消除NOxH2SCR)反应.结果发现,H2SCR活性和N2生成选择性受催化剂中Pt的金属性以及载体的氮氧化物吸附能力影响很大.HZSM-5的表面酸性使载体对NO吸附能力较小,使担载Pt以较高的金属性存在,从而导致Pt/HZSM-5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相反,Pt/MgO和Pt/γAl2O3催化剂较差的活性和选择性可归因于其载体的碱性表面、催化剂中Pt较低的金属性以及载体对氮氧化物较大的吸附能力.结合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结果可以认为,在Pt/载体界面处亚硝酸根/硝酸根物种被还原为N2或N2O取决于该处参与反应的活性H与这些含氮物种的相对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