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2087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实测了研究区8个自然极限状态坡建立地质模型。从地质勘探报告中收集了592组土样的土工试验数据,分地层年代统计了其物理力学指标。选取临县离石公路沿线9个工点的实验数据,统计了该区c、值的变异系数,并对其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将c、值变异系数进行组合,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所测8个极限状态坡稳定系数为0.96~1.14,不同变异系数组合下,失效概率多为33.0% ~61.8%。进一步对坡高为50.5m和 81.8m的自然极限状态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坡高为50.5m的边坡,在变异系数取当地平均水平(COVc=0.66,COV=0.28)时,若设计要求失效概率不超过10%,则坡率不应高于1:1.81;对于坡高为81.8m的边坡,在该变异系数组合下,若设计要求失效概率不超过10%,则坡率不应高于1:1.94。  相似文献   
992.
八面来风     
正中设协施工图审查分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委员会2014年工作会议召开近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施工图审查分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委员会2014年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施工图审查分会会长王树平,施工图审查分会秘书长刘珊,施工图审查分会副会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委员会主任温靖等出席了会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勘察设计处处长  相似文献   
993.
八面来风     
正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交流会召开前不久,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交流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郑怀、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黄桂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委员会")和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行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会以BIM技术应用为讨论重点,就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成果及经验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会上,来自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相似文献   
994.
谭周地 《地质论评》2014,60(4):6004720-6004892
正近年陆续出版的黄土学新著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黄土地质学》,2005年由香港考古学会出版,长安大学教授孙建中编著,也是其从事黄土研究半个多世纪的总结。中篇《黄土岩土工程学》,下篇《黄土环境学》由孙建中教授与多位合作者共同编著,分别于2013、2011年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该黄土学系列专著的出版是继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地学界出版的黄土研究重要著作,如刘东生院士等的《黄河中游黄土》(1964)、《中国的黄土堆积》(1965)、  相似文献   
995.
中国黄土高原的风成沉积蕴含着丰富的大陆古气候和大气环流变化信息,但关于黄土和红粘土物源是否有变化目前仍存在着争论。近些年,锆石的LA-ICP-MS定年被广泛用于追踪沉积物来源,本文把碎屑锆石的UPb定年运用到红粘土中,并结合前人的数据和碎屑锆石粒径分析对黄土和红粘土物源进行了重新的讨论,认为黄土高原黄土碎屑锆石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北部戈壁沙漠和附近的沙漠,极少量锆石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而不是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北部和柴达木盆地,红粘土的锆石物源受近缘的基岩影响较大,朝那6.2~3.6Ma红粘土锆石碎屑部分来源于附近的六盘山。而且在0.12 Ma、0.86 Ma、1.25 Ma之间,黄土碎屑锆石物源较稳定,存在少量变化,在2.6 Ma和3.6 Ma前后,黄土、红粘土碎屑锆石物源存在明显变化,这可能和全球变冷导致近地面冬季风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巫山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和物源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及物源,对剖面73个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测试和分析,并与已知典型的黄土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化学成分以SiO2、Al2O3和TFe2O3(TFe2O3=Fe2O3+FeO)为主,三者的平均含量之和为84.84%,与上部陆壳(UCC)(86.2%)、洛川黄土(85.34%)、镇江下蜀土(86.76%)均非常接近。(2)“巫山黄土”常量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与洛川、甘孜黄土和西风红黏土的均比较接近,显示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沉积环境和类型。(3)“巫山黄土”的TiO2/Al2O3-K2O/Al2O3的数据点主要分布区域与镇江下蜀土与川西的甘孜黄土大致相同,经UCC 标准化后的“巫山黄土”分布曲线与其它风成黄土也显示了较好的相似性,从而说明“巫山黄土”具有风积成因的特点。(4)元素比值分析显示“巫山黄土”与甘孜黄土、洛川黄土均十分相近,在Mg/Mn、Al/Mg、Fe/K方面与甘孜黄土更为接近,而在Mg/Ca 、Si/Al方面与洛川黄土更为一致,可能与两处黄土同源。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讨粉煤灰与动载耦合作用下黄土的震陷问题,找出粉煤灰改良黄土的最佳配比,通过动三轴震陷试验,定性分析了黄土在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的震陷特性。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对黄土震陷性的定量影响规律,建立了黄土的震陷曲线方程,得到了粉煤灰掺量与残余应变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增加、动载作用均会引起黄土震陷性发生改变,即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土的残余应变逐渐减小,动应力幅值逐渐增大;(2)当动应力幅值相同时,残余应变随动载振次的增多而增大,其增长速率随动载振次的增多而减小,粉煤灰掺量越大,残余应变随动载振次的增长越缓慢;(3)在不同动载振次下,黄土的震陷临界动应力曲线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均经历了一个从平稳、快速、再收敛至最大震陷临界动应力的发展过程;(4)震陷试验得到的最佳粉煤灰掺量为20%。  相似文献   
998.
关于黄土湿陷性评价和剩余湿陷量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华  黄雪峰  陈正汉 《岩土力学》2014,35(4):998-1006
在总结诸多大型浸水现场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湿陷性评价方法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的新认识,目的是为了修正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自重湿陷量计算值与其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减小地基处理深度。在获取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时,引进了一个深度修正系数?,使自重湿陷量和湿陷量的计算值接近实测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深部位黄土的剩余湿陷量。在获取湿陷量计算值时,提出了扩大湿陷系数阈值(0.015)的方案,并与深度修正系数?联合使用,达到了扩大湿陷量的计算值和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的目的。提出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通过若干资料将其初步确定为2025 m之间,结合深度修正系数和扩大湿陷系数阈值方法,使用湿陷临界深度概念,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较深土层的剩余湿陷量。新的研究思路可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类似工程和黄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黄土力学性质相比,包气带黄土力学性质具有不同的表征参数和测试方法,其对黄土斜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甘肃黑方台地区黄土为例,分别采用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了黄土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依据Gardner、Van Genuchten和Fredlund and Xing 3种经验公式对轴平移测试数据进行拟合,获取了完整的土-水特征曲线.基于GDS多功能三轴仪,通过控制基质吸力的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考虑基质吸力的黄土强度参数.结果显示:张力计和轴平移技术量测的部分区段土-水特征曲线具有相近的曲线形态,但张力计曲线位于轴平移技术曲线的上方;当基质吸力由100kPa减小至20kPa时,黄土内摩擦角减小约1°,粘聚力下降近22kPa;拟合所得的黑方台地区黄土的基质吸力摩擦角为15.6°.试验为进行黑方台黄土斜坡的非饱和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季节性冻土地区黄土斜坡冬春交际常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位于甘肃省永靖县的黄土台塬——黑方台为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其3月份黄土滑坡灾害高发.通过对滑坡体的野外调查、原位监测,分析了该地区的冻融作用特征及其对斜坡土体强度的影响,证实了该地区表层土体存在显著的冻融循环作用,总结了斜坡体受冻融作用影响的宏观表现和受气温影响的斜坡表层黄土地温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展了黄土室内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对冻结黄土三轴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黄土与冻结黄土的三轴抗剪强度参数变化.由天然和饱和2种状态下的黄土经历15次冻融循环后的直剪实验得出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强度影响较大的结论.该结果可为冻融期黄土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