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64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2086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102.
关中盆地渭南地区十五万年来的黄土剖面记载了6个大的成壤期。本文对古土壤形成时的古环境进行了解译,并对它们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评价。全新世土壤S0是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淋溶湿草原土。马兰黄土中包含两层古土壤,属典型黑钙土。S1古土壤由三层土壤复合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典型黑钙土、淋溶湿草原土和深色淋溶土。成壤期与全球冰量较小的时期相对应,但古土壤的类型及发育程度与深海氧同位素所推测的全球冰量的变化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相反许多方面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变化有较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我国陕西渭南剖面的黄土、化学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矿物波谱特性等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取环境信息,试图建立黄土中高分辨演化序列及其所表征的环境变迁标志之间的关系,编制了干旱化黄土波谱-地球化学综合特征曲线图。最后,对近十万年来环境变迁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古土壤CaCO3淀积层与大气降水入渗形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景波 《地理科学》1995,15(4):344-350
  相似文献   
105.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黄土边界带地处东亚季风边缘,这一地区的风成沉积即古风成砂-黄土-古土壤序列很好地反映了东亚季风环流的演变历史。末次间冰期的沉积(S1)由三层古土壤和夹于其间的两层黄土组成,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的五个亚阶段(a-e)则很好对比。末次冰期的沉积(L1)由三层古风成砂和夹于其间的两层黄土构成,由此反映了与上述三层古风成砂对应的阶段2、阶段4及阶段3的中期是沙漠-黄土边界带冬季风活动加剧、沙漠扩大的时期。全新世的沉积是由一层草原上(S0)和其上的流沙组成,但这层流沙是在最近两千年来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当地特定风场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已不具备明显的气候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晚更新世以来东昆仑山区黄土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发育于距今约24kaB.P.以来的高海拔黄土提供了东昆仑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完整记录。根据黄土岩性、粒度、重矿物及其地磁分析,结合本区内的古冻土研究结果,东昆仑山约24kaB.P.以来经历了晚更新世末寒冷期(24~10.7kaB.P.);早全新世转暖期(10.7~8.8kaB.P.);中全新世暖湿期(8.8~6.0kaB.P.);中全新世暖干期(6.0~4.5kaB.P.);全新世后期(4.5kaB.P.)以来等气候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7.
南极冰盖与中国风尘堆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极冰盖消长和风尘堆积物的气候事件对比,说明在4.3—2.5 Ma B.P,间南极冰盖增长和北极冰盖发展,中国第三纪风尘红壤土沉积可能是中国东部季风气候雏形形成的反映。2.6Ma以来,随着北极冰盖的迅速扩展,中国内陆进一步干旱化并促成黄土堆积。南极极锋带北移与黄土区极寒等事件的发生具有同步性,据此建立极寒事件的序列,可能反映大气环流强度变化情况。南极东方站冰岩芯气候曲线说明,黄土高原晚更新世以来的干冷期可能形成于0.115Ma B.P.。我国东部地区转暖大致发生在13000aB.P.,此后不久可能出现欧洲新仙女木寒冷事件。此外,大约在40000aB.P.可能有一寒冷事件。  相似文献   
108.
黄河中游黄土钙质结核及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土钙质结核(Concretion)又称石灰质结核、砂薑、砂薑石、姜结人。中药用名姜石、异名(石羌)砺石及裂姜石,地质界通称为黄土钙质结核或黄土小僧。广泛赋存于黄河中游地区丰厚黄土地层中的各类钙质结核是一种土壤新生体。它是更新世以来,温湿与冷干气  相似文献   
109.
九洲台剖面沉积着完整黄土地层,是陇西典型黄土剖面之一。其中Q1老黄土厚达100m以上,王永焱等专家对该剖面已进行过磁性、生物化石等方面研究.本文根据实际工程资料及试验结果,对九洲台剖面老黄土(Q1)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特性进行讨论,并探讨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体变关系以及应变与侧应变关系特征,提出了应力应变关系及应变与侧应交关系数学模型。并且提出根据其数学模型,确定非线性参数切线模量(Et)、切线泊桑比(μt)方法.  相似文献   
110.
过去2.5Ma间宝鸡黄土粒度记录和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Fourier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在1.6Ma以上部分,两者的周期性相当一致;但在2.5-1.6Ma时段,两者的周期记录差异很大.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记录的全球大陆冰量变化周期以与地轴倾斜度有关的0.041Ma为主,而黄土粒度曲线记录的内陆风力强度变化周期则以与偏心率有关的0.4Ma和0.1Ma为主.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是:在2.5-1.6Ma时段,内陆风力强度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变化驱动,而从1.6Ma前开始,转而主要受全球大陆冰量变化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