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辽南太古宙古陆壳构造变形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ang江  韩小平 《辽宁地质》1999,16(2):121-127
由早期绿岩、变质TTG杂岩及闪长岩为主构成的院南古陆壳,在新太古宙末期-古元古代初期遭受了四期构造变形,以主期变形(第三期)最为显著。该期变形重塑了古陆壳上的太古宙岩石,形成密集而普遍的区域透入性主期片麻理(S3),矿物线理(L3)及“顺片”掩卧褶皱(f3),并伴随高温低压条件下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变形机制属中构造环境下由南至北的韧性水平剪切滑脱,其动力学成因可能的诱发古元古代辽东裂谷的幔软流  相似文献   
72.
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曹瑞骥 《地层学杂志》2000,24(1):1-7,35
以叠层石作为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手段 ,并分析了一些新的同位素年龄和其他古生物学资料 ,对 3个中新元古代地层问题进行了讨论 :  1)从元古宙叠层石总体发育过程及陡山沱组新发现的资料看 ,中国南方震旦系(指南沱 ,陡山沱和灯影组 )在层位上应位于胶辽徐淮区的金县群之上 ;  2 )在震旦纪南沱冰期前 ,大约在辽南纪中晚期 ,一起高温氧化并伴随强蒸发事件波及胶辽徐淮区 ;  3)对燕山 ,胶辽徐淮和扬子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的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3.
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辽东半岛南部变质核杂岩构造展布于旅顺、大连、金州、庄河、普兰店地区。印支旋回太平洋板块对亚洲板块俯冲作用引起的岩浆活动在本区东部形成热隆起,诱使陆台中上元古界-古生界盖层自东向西滑移伸展。随伸展运动的进行,在太古宙变质杂岩顶部形成韧性剪切带;在盖层与基底不整合面形成剥离断层;在盖层内部形成中间韧性构造变形层和上部脆性构造变形层。在不同的构造层次中形成样式各异的构造群落,同时伴随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4.
辽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控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  相似文献   
75.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76.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上盘为元古宇岩石,下盘是太古宇岩石和就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质侵入体。万福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变质核杂岩对的厘定可能为阐明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王伟  杨红  冀磊 《岩石学报》2017,33(9):2775-2784
胶-辽-吉活动/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之一,对其邻区内太古宙地质体的岩石组合和时空分布的研究,可为制约胶-辽-吉带的构造属性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格局提供重要依据。胶-辽-吉带的北侧为龙岗地块,南侧为辽南和狼林地块,本文对辽南地块中典型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石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原岩为石英闪长岩或英云闪长岩的黑云角闪片麻岩(DL05-1)和侵入其中的花岗质脉体(DL05-2)分别形成于2523±11Ma(MSWD=0.62)和2505±13Ma(MSWD=0.67),原岩为TTG岩系的黑云斜长片麻岩(DL10-1)形成于2521±12Ma(MSWD=1.15)。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DL12-1和DL07-1)分别给出2521±16Ma(MSWD=1.9)和2464±20Ma(MSWD=0.72)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前者的锆石形态、结构和Th-U体系组成具有高温岩浆成因的特征,因此2521±16Ma代表基性原岩的形成时代,后者的锆石没有明显的内部结构,且Th、U含量低(分别为6×10~(-6)~29×10~(-6)、9×10~(-6)~26×10~(-6))具变质重结晶锆石的特征,2464±20Ma代表区域变质事件的年龄。侵入斜长角闪岩的2件花岗片麻岩样品(DL12-2和DL07-2)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98±18Ma(MSWD=1.4)和2.1Ga,1件钾质花岗岩样品(DL17-1)由于强烈的Pb丢失未能获得准确的形成年龄,根据野外产状和锆石U-Th-Pb组成推测该钾质花岗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虽然辽南地块内太古宙表壳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目前还不清楚,但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辽南地块内存在新太古代2.52Ga基性岩、闪长岩和TTG组合,它们的形成时代总体上不晚于共生的花岗岩(2.50Ga),而后辽南地块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2.46Ga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侵位时代接近2.1Ga花岗岩的存在表明辽南地块太古宙陆壳在形成后受到2.1Ga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研究的花岗质岩石样品中残余锆石核年龄分布于2.61~2.51Ga,表明辽南地块内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至新太古代早期。辽南地块内太古宙岩浆、变质作用时限和陆壳物质的形成时间都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可以对比,具有华北的太古宙基底属性。与狼林地块相比,辽南地块内太古宙的岩石类型更加丰富,规模也更大;与胶-辽-吉活动/造山带北侧龙岗地块相比,辽南地块内尚没有发现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BIF)和形成于新太古代之前(2.8Ga)的岩石,且变质程度相对较低。目前的地质和年代学证据尚不支持辽南地块与胶-辽-吉带北侧的龙岗地块原属于同一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78.
文章从辽东半岛南部石英岩板岩区地下水富水不均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基岩地下水富集规律:贮存在蓄水构造中,汇集在集水网络里,运移富集在充水脉络交接、结点处。进一步对水文物探各类富水曲线进行了分类,概括富水异常特征。结合多年实际勘测成果,论证了依据“结点异常”确定富水点位。  相似文献   
79.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揭示出在辽宁南部新房地区存在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新房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上盘为新元古代—古生代弱变形沉积岩层,下盘是新太古代糜棱岩、片麻杂岩和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中间是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拆离断层带形态为向北西开口的反“C”型,产状较缓,倾向分别向西、向南、向东倾斜,线理产状240°~290°∠12°~30°。运动方向为上盘相对下盘由北东东向南西西运动,结合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综合分析,新房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金州变质核杂岩在几何学、运动学极性和形成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背景。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不仅为阐明华北克拉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及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提供依据,而且为下一步新房金矿的勘查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0.
分水金矿位于石棚峪超单元北西外接触带上,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铅同位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186±13)Ma及2 800 Ma±的两个源区。燕山早期阶段,石棚峪超单元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在中深成侵入活动[(186±13)Ma]中,所分异的岩浆期后热液在运移就位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围岩(2 800 Ma±)的成矿物质,稍晚于(186±13)Ma形成金、铅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