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9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5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1篇 |
大气科学 | 131篇 |
地球物理 | 962篇 |
地质学 | 960篇 |
海洋学 | 330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128篇 |
自然地理 | 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122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2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7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0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对相邻钻孔数据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对不同连续性和规则性的地层分界面进行了建模.考虑地层分界面的光滑性和整体控制性,运用边界表示法(B-Rep)和B样条曲面重构地层分界面,为地层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建模研究表明:在钻孔数据前处理算法的基础上,B-Rep能够建立连续型、非连续型、空洞型等任意边域的地层分界面. 相似文献
64.
65.
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1钻孔高精度相对温度梯度测量确定汶川地震断层为例,探讨了地震断裂带断层摩擦残余热温度测量方法。利用WFSD-1钻孔相对温度梯度温度测量取得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400~500 m、580~610 m及620~750 m三个测量段内存在温度正异常。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定400~500 m、620~750 m段温度异常可能由地层热导率差异引起,并非断层摩擦残余热异常,判定位于不透水断层泥中温度异常深度580~610 m范围为断层主滑移带位置。 相似文献
66.
在地震滑动过程中,断层动态摩擦是地壳内控制地震破裂的决定性因素。天然地震的脆性裂纹理论[1-3]使得以下观点被普遍接受:在地震断层快速滑动的过程中,断层摩擦力减弱,即所谓的滑动弱化[1]。高速断层泥实验[4-5],以及最近关于热增压[6-7]和摩擦熔化[8]的试验都支持该理论。但是,这些研究均仅针对固定的断层滑动速率。在本文中,我们的实验展示了不同滑动速率下断层物质的摩擦行为——这一模型的设置更接近天然地震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断层滑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断层摩擦经历了增长、弱化和再增长。这种摩擦变化可能可以由低滑动速率下和更现实的滑动速率之下的速率-状态摩擦行为[9-10]来解释,但包含了不同的物理机制和不同的规模。最初的摩擦增强可能会阻碍小破裂向大地震的发展。断层滑动减速过程中的摩擦增强可能导致地震破裂呈脉冲状[11-14],并使得静态应力下降到与动态应力变化相比较低的水平[15]。 相似文献
67.
基于EBA模型的中国碳排放稳健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环境经济学理论,运用极值边界分析(the extreme bounds analysis, EBA)模型,拓展了Kaya恒等式,利用中国30个省际区域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中国省际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决算支出、产业结构、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客运量等6个因素对中国人均碳排放量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显著影响,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如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清洁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倡低碳生活,提倡低碳生活方式。这些建议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8.
69.
70.
新特提斯洋主要存在于中生代,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状大洋.实际上,从二叠纪起,多个微陆块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初始新特提斯洋开始形成.随着微陆块群的北向漂移,新特提斯洋逐步扩张,达到最大化.微陆块群在晚三叠世开始与欧亚大陆南缘碰撞拼合,之后,新特提斯洋开始向北俯冲到新形成的欧亚大陆南缘之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