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454篇
测绘学   617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789篇
地质学   905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本文将对流-弥散方程化为纯尔散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Schapery数值反演法求解,通过裕列计算对选取不同的Laplace变换参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Laplace变换参数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给出P值的选取方法式。  相似文献   
762.
大陆盆地的聚敛-闭合过程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欧亚大陆第三纪以来碰撞汇聚,造成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缩短变形。塔里木盆地如何发生相应的变形调节和应变分解,成为中亚板内构造的重要问题。塔里木陆块新生代以来被板内造山带及走滑断裂系环绕,盆地内部以刚性为特征,未发生强烈构造变形。区域大断裂与塔里木盆地的冲断、走滑构造边界共同作用,形成盆地边缘复杂的构造系。其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盆地的构造边界上,4条构造边界显示差异性的运动特征和构造交切关系。盆地边缘构造带叠加并向盆内扩展,造成盆地总体上水平缩短,并发生应变分解。盆地内部发生沉积-构造分异,发育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复合前陆盆地、拉分盆地等单元。其中,盆地西北缘及西南缘发生陆内俯冲,形成前陆盆地及前陆冲断带,对盆内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区域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主要发生了4期区域构造变形,第三纪以来还发生顺时针旋转。大陆盆地构造边界上的运动组合、盆内不均匀阻挡和滑脱拆离,造成其变形扩展方式的差异,并影响盆内单元构造演化。因此,塔里木盆地是认识大陆盆地聚敛与闭合过程的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763.
本文针对煤矿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在矿井掘进和回采等工作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测量步骤,并以论证了准确测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64.
周剑  张路青 《地球科学》2022,47(12):4350-4361
地震作用下山体边坡的动力响应规律与地震波入射角度显著相关,本文基于间接边界元方法研究SH波倾斜入射下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基于间接边界元理论研发了用于边坡岩体动力响应分析的边界元程序,通过计算平直裂隙对弹性波的反射及散射波波场对程序进行验证,并详细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边坡在各种入射角度的应力波作用下的响应特性.SH波铅直向入射时,半圆形凹陷地形的谷肩位置地震动振幅最小,而半圆形凸起地形的最高点位置振幅最大,单面坡的坡肩位置地震动最大,楔形凸起地形的坡顶地震动最强烈;当SH波入射角增大,各类边坡的最大地震动力响应位置也有所偏移,地震放大系数亦随之变化;以樟木镇边坡为实例揭示了复杂形态边坡岩体中的局部凸起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微地形特征对地震动力响应影响非常大,凸起山体坡顶的动力放大效应最为显著;同一边坡在不同入射角地震波作用下产生的动力放大系数以及发生的位置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评价坡体稳定性和边坡工程抗震防设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5.
英国绿带政策有效控制了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是一项相对成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具。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了英国绿带政策管理现状,总结归纳了英国绿带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并适时调整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合理目标,制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实施的相关立法与政策方针,探索在刚性管控下的弹性操作空间,注重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生态属性,节约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6.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0.125°×0.125°)、NOAA逐日海表温度资料(水平分辨率0.25°×0.25°)、日本HMW8卫星逐时黑体亮温TBB (水平分辨率0.05°×0.05°)资料对对流非对称台风"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鸽"是在其对流呈非对称分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近海急剧增强过程其对流也呈非对称分布。"天鸽"强度增强时,TBB一波非对称振幅逐渐减小,非对称程度减弱。(2)南海北部28.5~30℃异常偏暖的海表温度有利于"天鸽"快速增强,是"天鸽"近海急剧增强的原因。(3)"天鸽"近海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正相关系,"天鸽"近海急剧增强发生在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同时500 h Pa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低层西南季风加强的有利条件下。200 hPa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加强东移导致台风上空向西南方向出流加强,台风中心南侧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显著加强及其导致的非对称分布的强对流的发展,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200hPa南亚高压加强东移与低层西南季风加强同步导致环境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对"天鸽"内的对流分布和台风强度均有重要影响,环境风垂直切变低于阻碍台风发展的阈值(12.5 m·s~(-1))是台风急剧增强的一个重要条件。(4)"天鸽"强度的快速加强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和西南季风加强造成的台风内部的非对称环流结构密切相关,"天鸽"水平风速的非对称分布导致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增大,水平风速非对称分布变深厚引起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大值区向对流层中上层伸展,也是"天鸽"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7.
在陆内裂陷盆地中,复式断陷的边界控陷断层具有分段生长的特征,通过古断距回剥技术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对松辽盆地长岭早白垩世复式断陷群东部的5个断陷边界控陷断层形成演化历史进行恢复。得到各边界控陷断层形成均经历"孤立分段"—"软连接"—"硬连接"3个演化阶段,最终形成一条统一的边界控陷断层,即沿边界控陷断层走向多个次级断陷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断陷特点。但各个边界控陷断层分段生长演化历史具有差异性。这对复式断陷内油气聚集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边界控陷断层的分段生长控制复式断陷的复合时期,进而控制着不同时期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边界控陷断层分段生长的连接部位对火山岩与碎屑岩储层发育均有控制作用;各个次级断陷在复合过程中形成的古隆起往往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68.
目的 探讨头颅CT增强造影扫描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着重分析48例病例在CT造影增强扫描后的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均匀一致性强化8袋子例,环状强化9例,点状强化7例,结节状强化12例,不规则强化7例,强化不明显5例,脑膜或小脑幕强化结构清晰38例。结论 头颅CT增强造影扫描能够提高病变的密度分辨力,有利于明确病变的定位和定性,为临床提供更多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69.
770.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断裂带构造属性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左旋走滑的马衔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陇中盆地内部,呈北西-南东向伸展.宽约8~10 km,长约115 km.马衔山断裂带表面虽然局部已被黄土覆盖,但并不代表它的活动性不强.1125年的兰州MS7.0地震就发生在马衔山断裂带北缘的西侧.前人对马衔山断裂带的研究基本上多依靠于地表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进行一般性讨论,而缺少对马衔山断裂带深部构造伸展的清晰认识.本文中,我们主要依靠一条横跨马衔山断裂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资料进行地壳尺度的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之上,对研究区所获得的重力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最后辅助于马衔山断裂带两侧野外地表形变的观察和前人研究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我们的研究认为马衔山断裂带为一不同块体间的边界断裂带.它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祁连造山带东缘北部马里亚纳式岛弧和南部日本式岛弧的相互拼贴作用.该边界断裂带在随后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物质逃逸过程中被激活,并且目前仍处于构造活动活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