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131.
西藏日喀则地区早白垩世恰布林组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北侧发育的早白垩世恰布林组以其杂色砂砾岩易于野外识别,岩石组成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根据不同的形成机制和岩相特征,将恰布林组岩相划分为7种砾岩相、3种泥岩相和1种灰岩相,由下至上组合成辫状河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扇三角洲亚相,呈现急剧退积型扇三角洲层序。沉积的古盐度在低盐度-半咸水范围,古环境判别也落入未定义-海水区,认为恰布林组沉积环境为陆相辫状河-退积型扇三角洲。物源区分析显示,来自于北方近源再旋回造山带中的板块俯冲混杂岩和火山切割弧至过渡弧为恰布林组提供主要物源,而且该组砾岩砾石成分含有大量蛇绿岩成分组合,从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恰布林组北侧不远处极可能发育一套残余的蛇绿岩。  相似文献   
132.
粗粒三角洲是陆相湖盆的主要充填实体,然而,在中国东部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或裂谷型盆地中,由于盆地短轴方面断层陡缓程度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对称性断陷盆地,使得其沉积充填实体之一的三角洲也因此而出现其各自的特色和差异。为此,本文通过岱海湖短轴方向陡、缓两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的比较来阐明各自的储层地质特点及与扇三角洲的区别,进而分析不同背景下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储层沉积学规律和砂体骨架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3.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挤压或伸展盆地中。基于转换带的理论基础,认为同沉积时期其对砂体的汇聚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处于断拗转换期,厘清该时期同沉积断裂体系所组成的构造转换带如何控砂控相,对下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录井资料研究,通过构造样式、断裂体系与生长指数梳理,厘清孔雀亭地区平行、共线与叠覆三种转换带类型;同时,转换带控制洼隆相间古地貌的形成,进而控制沉积砂体在近断裂转换点且可容纳空间大的地势低洼区卸载与富集,发育形成坡积扇、前缘水下扇和复合砂坝等沉积微相。根据古地貌特征、转换带类型与沉积砂体的匹配关系,厘定挠曲型平行转换带控砂模式、雁列型共线转换带控砂模式和扭动改造型叠覆转换带控砂模式。其中,挠曲型平行转换带与雁列型共线转换带聚砂效果最为显著。论文工作为后续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34.
冲积扇砂砾岩储层是准噶尔盆地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由于其具岩相类型多、连续性差等特点,对冲积扇内部岩相成因解释一直是冲积扇相带认知的基础和难点。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在大量的野外露头资料和粒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源区母岩类型、水文资料以及冲积扇文献资料,对现代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进行探讨。按沉积机制,白杨河冲积扇属于辫状河型冲积扇,具有规模大(扇体总面积约327.6 km^2),坡度平缓(约1‰~7‰),沉积粒度粗等特征。在白杨河冲积扇内共可识别出16种岩相类型,并根据岩相形成的流体动力差异划归为5类成因,即重力流成因、高流态牵引流成因、低流态牵引流成因、静水沉积成因以及风成沉积成因。重力流以洪流沉积为主;高流态牵引流主要包括片流沉积和湍流沉积;低流态牵引流以砂(砾)质河道沉积为主;静水沉积以蓄水细粒沉积为主;风成沉积以风携细粒沉积为主。根据各岩相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及展布规模,可将岩相划分为四类:Ⅰ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并具有较大展布规模;Ⅱ类岩相沉积构造特征明显但展布规模局限;Ⅲ类岩相为不具层理构造但具有较大展布规模的岩相;Ⅳ类岩相不具层理构造并且展布规模局限。其中Ⅰ类和Ⅱ类岩相多为牵引流成因,多发育于洪水期扇体扇中、扇缘区域以及间洪期扇体的扇中区域,并可在地下继承性发育为较好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35.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资料、重矿物分析及地震资料,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马朗凹陷西山窑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2种沉积相。西山窑组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在湖盆北侧大面积分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迁移,相互切割,叠置成厚20~50m连片分布的砂体。西山窑组上段沉积时期,马朗凹陷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有小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局部发育滩坝砂体。西山窑组沉积整体呈现出一个水进过程。分析化验数据表明,西山窑组砂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层胶结作用不强,以压实减孔为主,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储集层质量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好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36.
目前,对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沉积相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争议。通过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对石南地区头屯河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同时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认为石南地区头屯河组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头屯河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展布;头屯河组二段沉积时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由于湖平面的下降,辫状河三角洲进积,靠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头屯河组三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基本演化为滨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7.
以大庆油田葡I23单元辫状河砂体沉积背景为基础设计沉积物理模拟实验,通过6个轮次实验,识别并分析了辫状河道、心滩、废弃河道、堤岸沉积、越岸沉积5种主要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其中河道及心滩坝沉积广泛发育,占到辫状河沉积的90%左右, 心滩坝多发育在河道中下游,心滩坝与心滩坝之间连通程度较高,连通部分约占心滩厚度的60%~80%,且心滩下部连通性好,上部较差。建立了沉积微相砂体构型参数相关关系及物性参数模型,初步认为河道砂体的宽厚比为70~120,长宽比为3~5;心滩坝砂体宽厚比为80~100,长宽比为1~3。河道面孔率分布区间为10%~11%,向上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心滩坝面孔率分布区间为9%~10%,剖面上变化趋势不明显,心滩坝的中心部位夹层几乎是近似水平的,绝大多数情况下倾角小于3°,在长轴方向上迎水面夹层稍陡(<5°)而背水面较平缓,短轴方向夹层在心滩两翼略有倾斜(<8°)。研究对大庆油田辫状河储层沉积微相内部构型参数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8.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储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根据沉积特征将其确定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该沉积三层结构清楚,由下而上出现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主要发育辫状河道、洪泛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据其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特征,建立了沉积模式.从岩性特征看,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分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储集物性最好,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9.
根据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测井、区域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泉四段沉积环境气候干燥,没有统一的汇水中心,主要发育河流一末端扇沉积体系.河流相主要包括辫状河与曲流河,辫状河沉积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曲流河沉积;随着地形坡度逐渐变缓,曲流...  相似文献   
140.
(扇)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和类型研究有待丰富.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精细刻画了琼东南盆地渐新统煤系(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与分布特征,建立了渐新统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分别与崖城组和陵水组的3个段对应;根据同沉积地貌、断层活动性等特征,划分了断崖型、断坡型、断沟型、横向背斜型与断弯型5种(扇)辫状河三角洲类型(可进一步细化为外部物源、内部物源两个亚类),分析了渐新统不同沉积期(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归纳了低位、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中(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特征,阐明了层序地层格架下不同体系域内(扇)辫状河三角洲的发育位置、规模和纵向叠加的差异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