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84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1.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2007、2009、2010年Landsat-5/TM影像与2008年的CBERS/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得5 a的植被/非植被类型图。在此基础上,提取并归纳5 a间的植被变化轨迹:恒定植被、恒定非植被、转变为植被、转变为非植被、非稳定变化。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计算了变化轨迹景观格局的3种景观指标。结果表明,2006—2010年植被面积减小,主要因为生态输水量减小、输水间隔较大,导致草本植被、乔灌木幼苗死亡;恒定非植被的比重最大,表明非植被类型是研究区的基质,其次是转变为非植被的比重,说明5 a间植被的衰退程度要强于恢复程度;转变为植被与非稳定变化两种类型属于过渡性植被变化类型,受生态输水量、分布的制约严重;各种变化轨迹类型的形状规则较为稳定,其中以恒定非植被类型最稳定而非稳定变化类型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512.
黎道洪  罗蓉 《中国岩溶》1999,18(2):143-149
对贵州和尚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350号,隶属3门5纲13目19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洞内物种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均在有光带,其指数分别为3. 5511、2. 2964和0. 7799;优势度指数在黑暗带最高( 0. 3756); 相似性指数最高在弱光带与黑暗带之间( 0. 6338)。此外,还对洞穴动物的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13.
埋地管道应用广泛,而在管道铺设过程中穿越的大范围可液化土层,面临着地震作用下管道液化上浮和变形破坏等风险。依托某临海火电站直埋管道工程,采用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海洋液化地基中输水管道的变形特性和动力响应,探究了砾石压重法和排水板加固法的抗液化效果。结果表明:海洋饱和砂土地基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发生液化,不同深度土层加速度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上部土层加速度衰减幅度最大且沿深度减小;不同土层中土体超孔压先快速上升达到峰值并维持稳定直至振动停止;在振动过程中,管道发生了明显上浮,且上浮速率逐渐降低,当振动停止时达到最大上浮位移;砾石压重法对于管道抗液化效果不佳,加速度和超孔压时程曲线与标准工况基本一致,中上层砂土出现明显液化现象,但超孔压峰值存在一定下降,且管道上浮与标准工况相比下降65.4%;而宽、窄排水板加固法效果更加显著,整体土层液化现象得到抑制,超孔压峰值与标准工况相比较小,且在振动期间持续降低,平均峰值与标准工况相比分别下降48.30%和38.91%,同时管道竖向位移与标准工况相比降幅均超过100%。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推荐使用排水板加固方案,同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排水通道宽度。  相似文献   
514.
地电影像法在探测土(溶)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土(溶)洞体对各类地面建筑工程的危害是极大的,要防止这类土(溶)洞体造成地质危害,就要对其进行充填加固处理,处理之前要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方法,将其大小,形状,发育范围等探测清楚,地电影像法,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探测方法。对土(溶)洞形成的机理作了介绍,给出了各种探测方法的比较,最后,通过地电影像法的实测例子及验证结果。说明了它在浅层工程地质物探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15.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研究手段,能够真实地反映地质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空间关系,准确模拟施工过程对厂房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岩体的破坏特征。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群模型试验中采用预留孔径灌胶方式进行高精度的棒式光纤光栅(FBG)位移传感器的埋设,以便对洞室周边的位移进行量测,同时应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比较。结果表明:棒式光纤光栅传感器量测方法解决了模型试验中内部变形小、量测精度要求高的问题,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试验中传感器埋设的方法是成功的,无论是开挖阶段还是超载阶段传感器均能有效地监测模型内部变形,揭示地下洞室群模型在开挖阶段和超载阶段的变形机制和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516.
云南省华坪葫芦洞洞穴景观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洞发育于震旦系上统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洞穴长1200m ,其中主洞长约800m ,洞宽2~30m , 高2~20m 。洞道由四个洞厅、一个岩溶湖和二段峡谷状洞道组成,呈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向展布。洞穴的发育明显受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的断裂、裂隙构造和碳酸盐岩层面控制。洞口海拔高程约1600m,洞穴顶板覆盖厚度80~100m。洞穴内碳酸盐次生化学沉积物极其发育,其形态各异,构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玲珑剔透的景观特色。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517.
杜益 《地理教学》2021,(5):F0002-F0002,F0003
说到地下溶洞,人们总是首先想起西南云贵地区,但其实在安徽省广德市境内,也有一座地下溶洞,让人有兴趣探幽揽胜。此洞名为太极洞,亦名长乐洞,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它与“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一起被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天下四绝”。《中国石林》中称道“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也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可见其中景色之奇丽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518.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流体不混溶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为主,CO2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和有机质-H2O包裹体次之,偶见气液有机质包裹体。由Ⅰ→Ⅱ→Ⅲ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200~260℃→180~240℃→100~1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阶段的石英中,只在局部偶见到CO2-H2O包裹体和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共生;在Ⅱ阶段的石英中,纯液相水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2-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及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共存,它们共生在同一平面中且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差不大,说明当时捕获的是不均匀成矿流体,它是由含有机质的成矿流体经历了CO2-低盐度水的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因而认为,太平洞金矿床中成矿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主成矿阶段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19.
付敬  董志宏  丁秀丽  张传健 《岩土力学》2011,32(Z2):444-448
“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其中穿越的洞段Ⅳ、Ⅴ类围岩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开挖卸荷后极可能出现大变形失稳、垮塌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TBM的掘进效率及施工进度。根据洞室开挖过程中实际揭示的围岩地质条件及变形特征,采用三维黏弹塑性数值方法,对围岩的流变特性与时效变形进行研究;在对实测地应力场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围岩现场变形规律,对围岩蠕变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进而对隧洞开挖区域的软弱围岩进行黏弹塑性数值分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为动态调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0.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 fCO 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 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 2=0.80MPa、fO 2= 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