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79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01.
人工抽水引起土洞塌陷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抽水过程中,抽水量越大、距抽水井越近,越可能产生土洞塌陷.在砂土层中,抽水持续时间越长,地下水潜蚀作用越强,越有可能产生土洞塌陷;在粘性土层中,避免反复频繁抽水及适当减少抽水初期的抽水量,有利于减少土洞塌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2.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郑丹  陈亚宁  薛燕 《干旱区地理》2004,27(2):216-220
结合2000~200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横向上.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响应程度减小.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纵向上,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中游区段次之,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错那洞穹窿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并发育有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错那洞矿床铍钨锡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矽卡岩、断裂构造及(伟晶状)花岗岩中,以矽卡岩型矿体为主,形成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则为一套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针对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工作.年代学结果表明,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6.5±0.3 Ma,为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活动,表明错那洞超大型铍钨锡多金属矿床形成于中新世,为喜马拉雅碰撞造山过程中伸展阶段的产物.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套成矿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具有富硅(73.36%~73.89%)、贫铁(0.96%~1.58%)、强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Zr、Ti等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显示其为一套高分异淡色花岗岩,可能为变泥质岩重融的产物,与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黔西南水银洞金矿坑道钻探施工中的特大涌水钻孔,总结了该矿区坑道钻探施工难点,研究了涌水对钻进效率和岩心采取率的影响,探讨了普通取心工艺钻进时采用岩心上升系数的实践意义,提出绳索取心工艺钻进时的“泄”、“堵”、“疏”的解决思路,形成了解决该矿区Ⅰa含矿层的坑道钻探施工难点的对策,以期为类似地层条件的坑道钻探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5.
洞穴分布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是洞穴科普活动及洞穴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了解九洞天景区洞穴系统大型串珠式天窗群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对溶洞的规模、形态、发育方向及分布高程进行实地考察。将地理学“将今论古”的思想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相结合,探讨九洞天洞穴系统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地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九洞天洞穴系统发育地层以二叠系茅口组地层为主,发育受断层节理和水文条件控制,溶洞发育方向多为北北东、北西和东南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受第四纪间歇性抬升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控制的影响,洞穴系统垂向分布大致集中在1 150~1 220 m、 1 220~1 270 m、1 270~1 340 m三个海拔范围内,与区内古河道垂向分布具有相似性;九洞天洞穴系统和地貌演化经历油菜河伏流及底纳寨干谷形成期、梯子崖伏流及张家寨干谷形成期、九洞天伏流和大天桥干谷形成期三次大的发育阶段,形成九洞天景区天窗溶洞、明暗流和古河道并存的典型喀斯特格局。   相似文献   
106.
徐威振  黄盈盈 《地下水》2019,(3):252-253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研发与利用的普遍重视和推广应用,水利工程项目在社会得到广泛应用。现今实行方案的衬砌在承载力大小及其波动方面存在不稳定,供水工程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及衬砌优化设计进行分析,并对输水隧洞喷锚的施工和工况计算进行优化。实验论证表明,本文涉及的优化方案相比于传统设计,在作用力承载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变动趋势稳定且承载增强。为同类水利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为全面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多类型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储渗能力,借助多种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储集层样品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定性刻画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和喉道特征,然后根据高压压汞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集层进行分类,最后基于多尺度CT扫描定量表征了3类样品的二维、三维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空间既有受组构控制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等,又有不受组构控制的溶洞、溶缝和构造缝;喉道以缩颈、片状和管束状为主;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储集层可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缝洞型大孔隙与溶洞发育,分布均匀且连通性好,喉道粗大且数量较多,微裂缝与溶洞串接呈串珠状分布,沟通了孤立的储集空间,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孔洞型多尺度孔隙与溶洞发育,储集能力强,喉道粗大但数量较少,连通性较差,各储集空间无法有效沟通,渗流能力受限;孔隙型细小孔隙发育且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被岩石骨架占据,喉道数量少且连通性极差,储渗能力弱。  相似文献   
108.
研究金寨台地倾斜、应变观测资料和梅山水库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和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NS分量强相关,和倾斜仪器EW分量弱相关,和应变仪器EW分量中等相关。结合实验室测定岩石力学参数,计算得出金寨台倾斜和应变观测水位系数。  相似文献   
109.
利用观测数据,运用非线性统计-动力学方法,反演系统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东亚亚热带季风变化的动力方程,为研究东亚亚热带季风的驱动机制提供了量化参考。研究发现:过去2 000 a东亚亚热带季风是多因子通过反馈机制相互作用影响且具有耦合效应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其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普若岗日冰芯δ18О代表的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强迫、太阳黑子活动、ENSO、温室气体单因子CO2和CH4浓度、北极温度和CH4及北极温度与7月太阳辐射的耦合作用机制;反馈调节作用主要源于7月太阳辐射与太阳黑子活动、CH4浓度、中国陆地地表温、CH4与7月太阳辐射以及CO2和CH4的耦合调节作用。并通过动力反演机制推论热带西太平洋对亚热带季风有一定驱动作用,但并不是主要驱动力,即驱动亚热带季风变化的主源地并不在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石笋δ18О指代的也主要是夏季风信息。  相似文献   
110.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地理学报》2016,71(11):2010-2019
通过对贵州绥阳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中发育洞穴之阴河洞地下河河床基岩面上49个壶穴进行详细测量和统计学定量分析,对其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描述,并探讨其形成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阴河洞壶穴的整体形态以极浅的倒“Ω”型和“锅”型壶穴为主,并且壶穴发育相对较年轻;壶穴长短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平均口径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差,说明壶穴在发育的过程在洪水期以口径增大为主,枯水期以溶蚀深度加深为主,且表现为地下河河床下切的形式之一;从发育阶段看,阴河洞壶穴的形成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倒“Ω”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其形成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构造条件、推移质、基岩性质和溶蚀作用等因素耦合的作用;洞穴壶穴主要是流水的侵—溶蚀作用形成的,并非冰川作用的结果,与“冰臼”的发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