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6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1930篇
测绘学   372篇
大气科学   629篇
地球物理   812篇
地质学   5135篇
海洋学   58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42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61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仍存在争议。以拉萨地体南缘曲水县茶巴拉地区西部的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查明了角闪辉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岩石成因,进一步约束了南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侵位年龄为91~87 Ma,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为81 Ma。角闪辉长岩具有低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48.16%~51.05%),高MgO含量(4.54%~11.13%)、Co含量((31.2~46.8)×10-6)、Ni含量((1.79~82.70)×10-6),(87Sr/86Sr)i值为0.703 925~0.704 380,εNd(t)值为2.50~3.96,表明角闪辉长岩来源于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普遍具有高SiO2含量(62....  相似文献   
72.
The Central Tianshan belt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a small Precambrian block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entral Asia Orogenic Belt (CAOB),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voluminous block of young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world" that comprises numerous small continental blocks separated by Paleozoic magmatic arcs.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Mountains is composed of volcanic rocks and associated volcano-sedimentary rocks that were intruded by granitic plutons. Geochem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granitic plutons and volcanic rocks were generated in the Andean-type active continental arc environment like today's Chile, and the zircon U-Pb SHRIMP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y were developed at about 956 Ma, possibly corresponding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inferred Mozambique Ocean under the Baltic-African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73.
曾孝文  王明  李航  曾先进  申迪 《地质通报》2021,(8):1291-1301
明确狮泉河-纳木错蛇绿岩带的构造属性是重建西藏中部中特提斯演化的关键之一.报道了西藏中部阿索地区蛇绿混杂岩带中岛弧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了该岩石的构造意义.野外和镜下观察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枕状构造并具有细碧岩的岩石特征,表示其形成于海底喷发环境.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属于亚碱性系列中的钙碱性玄...  相似文献   
74.
综合利用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气象站以及风廓线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7月3日发生于辽宁开原的超级单体风暴伴随EF4级强龙卷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发生于低层暖湿高层冷干强的热力不稳定环境条件下,在地面干线汇合流场形成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湿对流并发展为伴有龙卷的超级单体风暴。龙卷发生于低层钩状回波附近,多普勒雷达上呈现经典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低层强的垂直风切变将水平涡度转化为对流风暴中垂直涡度,强上升运动使得顺流涡度倾斜拉伸,从而龙卷发生前17 min在多普勒雷达2.4°仰角首先出现中气旋结构,随后风暴向南移动过程中,风暴的后侧下沉气流(RFD)将中低层的涡度“压低”致使龙卷接地,因此龙卷发生后1 min在0.5°仰角也出现强中气旋并有类龙卷涡旋特征(TVS),中气旋最强时的旋转速度达到28 m·s-1(强中气旋标准),因此本次龙卷符合“自上而下”I型龙卷特征。由于环境干燥空气夹卷造成水滴强烈蒸发和冷却,使得地面出现了1 h降温达10℃的强冷池,过强的冷池可能在促使龙卷消亡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致使...  相似文献   
75.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6.
77.
王娜 《云南地质》2021,(3):380-385
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已经明确了胶东修家金矿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中多数的金矿体是沿丰仪断裂裂破碎带展布;在此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垂直于丰仪成矿断裂带部署了激电中梯测量,并圈定了6个激电异常,经工程验证,新发现了8个金矿体.表明激电中梯测量对胶东地区寻找金矿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东部,通过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进行野外地质、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延边乃至东北地区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01.69±0.61) Ma(石英闪长岩)、(101.14±0.58) Ma(英云闪长岩)、(100.82±0.62) Ma(花岗闪长岩)和(100.20±1.10) Ma(闪长玢岩),岩浆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02~100 Ma),是同一构造演化过程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闪长玢岩具有典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SiO2)=61.419%~62.153%,w(Al2O3)=16.872%~17.329%,w(MgO)=2.339%~2.643%,w(Na2O)=5.749%~6.623%,w(K2O)=1.483%~1.786%,w(Sr)=(691~888)×10-6,w(Yb)=(0.71~0.83)×...  相似文献   
79.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自动站及江苏宿迁、淮安、盐城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20年7月22日发生在江苏北部EF2~EF3级龙卷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1)此次龙卷过程有利的环境场包括低层0-1 km强垂直风切变,中低层充足的水汽、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以及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前期持续性降水、中层冷空气入侵,层结不稳定度加强,为...  相似文献   
80.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乔秀夫 《地学前缘》2002,9(3):141-149
地史中发生的强地震事件在地层中留下固定的记录 (图 1~ 3) ,这些记录在区域上呈带状分布 ,代表地史中的地震带。中朝板块元古宙目前可识别出两个板内地震带 (图 5 )。中元古代板内地震带 (170 0~ 12 0 0Ma)西起太行山北段 ,经燕山山脉、辽宁西部、穿越辽河平原至辽宁北部的泛河流域分布 ,即燕山—泛河地震带 ,现今呈NEE向延伸。新元古代震旦纪地震带沿吉林南部、辽东半岛、山东中部及苏皖北部现今呈NNE走向分布 ,即古郯庐地震带 (6 5 0~ 6 0 0Ma)。上述两个板内地震带是元古宙不同时期超大陆裂解的响应。中元古代与新元古代两个不同方向的地震断裂带分别控制着两个时期的盆地边界。燕山泛河地震断裂带构成中元古代海盆南界 (指现在的位置 ) ,形成向北开放的海域。古郯庐地震断裂带将中朝板块裂解为华北块体与胶辽朝块体。古郯庐地震断裂带构成震旦纪海域的边界 ,震旦纪海盆通过朝鲜半岛与当时的外海相连接 ,华北块体则为陆源剥蚀区。文内四幅古地理图 (图 6~ 9)是以地震灾变思想为指导 ,以新的地层研究、对比为基础编制的 ,侧重反映了盆地的格局及其变化。根据地震、同沉积断裂新的思路 ,可提供地质学家重新认识与解释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因 ,它们的成矿元素均来自地球深部而非地表风化作用。文中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