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河南国土资源》2005,(11):48-48
10月24日,著名航天专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805所研究员、神舟飞船总体设计主任设计师、推进舱副总设计师刘宗映在一场题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的报告中.披露了航天员选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73.
及俊虎 《地球》2013,(7):40-41
正神舟十号的一小步,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一大步。6月26日8时07分,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广袤的草原上,经过15天太空旅行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健康出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新的一大步终于完美收官。"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出色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  相似文献   
74.
9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杞海山区南侧,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最后一次下潜作业,首次取得藤壶样品。"蛟龙"号共下潜21次,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视像、样品资料,也为世界认识海洋、研究海洋作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75.
《海洋与海岸带开发》2012,(6):F0002-F0002,1,2
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第四次下潜任务时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20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海试完成后第一时间,国家海洋局在京举行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视频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76.
崔维成博士是国内外船舶力学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优秀的归国人员,他在英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工作条件,携妻回国。他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研究,在完整和破损船体结构的极限强度预报、船舶结构的疲劳强度评估以及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等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现为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第一副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77.
6月11日,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李海清通过视频通话对正在马里亚纳海沟执行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队进行了亲切慰问。刘赐贵首先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对"蛟龙"号海试队表示亲切慰问。他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蛟龙"号海试工作。今天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  相似文献   
78.
郝洋 《国土资源》2012,(7):16-17
"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成功,得到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这一中国科研明星项目,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取得了哪些科学发现以及中国深潜器研发的历程、在世界范围内所处的地位等都成为热议的焦点。"蛟龙"号在6月27日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全程历时695分钟,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这是中国"蛟龙"进行的第49次下潜试验,这7062米——中国深潜新纪录  相似文献   
79.
《地理教学》2008,(9):48-48
执行发射神舟七号飞船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七火箭发射队伍19日在中国航天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举行了出征仪式。不久,他们和长征二号F遥七火箭将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80.
浊度计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深入认识海底热液活动的规律,还是了解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首先需要做的是发现海底热液活动及其产物.因此,用于发现和调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产物的技术手段非常重要.目前,进行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的技术手段有电视抓斗、ROV、AUV和载人深潜器等.但由于使用这类技术设备需要相对高的投入和较复杂的附加装置,而且从电视抓斗、ROV、AUV和载人深潜器本身来讲,它们也有一定的技术限制,调查活动范围有限,不能胜任大面积海底热液活动异常调查工作.因此,载有各种物理、化学传感器和分析仪器的拖曳式走航连续观测系统仍是海底热液活动调查技术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例如,美国、英国等先后投资研制了多种拖曳式设备,可进行海底地貌成像、电磁场、CTD、以及化学和物理多参数的测量,为发现和确定海底热液喷口位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