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南通沿海条斑紫菜养殖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通市海岸线为220km,滩涂面积为1035km^2,潮间带面积为2100km^2,主要分布在如东县和启东市沿海。丰富的滩涂资源为开发贝类、藻类、鱼类等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条斑紫菜为潮间带栽培藻类,20世纪70年代起在南通市沿海进行人工栽培推广。近年来,紫菜养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02.
浮游藻类的后向散射是水体光谱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体辐射传输模型中的重要参数,高精度的藻类后向散射系数对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精度至关重要。本文以简化的辐射传输模型-生物光学模型为基础,尝试性分离了太湖浮游藻类的后向散射系数。通过藻类后向散射规律分析,建立了浮游藻类吸收、后向散射特征的叶绿素a反演模型,改善了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精度。分析表明:藻类颗粒物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且在560 nm、700 nm附近存在明显的散射峰,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相关性显著;低密度藻类水体总悬浮颗粒的后向散射以非色素颗粒为主导,适合采用经典的指数模型模拟后向散射系数,而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水体总悬浮颗粒的后向散射以藻类颗粒为主导,传统的指数模型已不适用;采用分离藻类后向散射系数的方法,使得叶绿素a浓度的反演值与真实值相关系数从0.66提高到0.98,相对误差从55%降低到38%,均方根误差(RMSE)也由60.95 μg/L降低至13.98 μg/L。其真实性检验表明,与经典指数模型方法相比,利用藻类颗粒后向散射分离方法反演叶绿素a浓度,能够显著改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03.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dried macroalga Gracilaria lemaneiform (Rhodophyta) on photosynthesis of the bloom-forming microalga Chaetoceros curvisetus. C. curvisetus was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ried G. lemaneiformis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 measured the 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 rate and established the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transient (OJIP) curve coupled with its specific parameters. We observe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dried G. lemaneiformis and inhibition of photosynthesis in C. curvisetus. Co-culture with dried G. lemaneiformis also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light-saturated maximum photosynthetic oxygen evolution rate (P~ax) in C. curvisetus, and a decrease in the OJIP curve along with its specific parameters; 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II (FJFm), the amount of active PSII reaction centers per excited cross section at t=0 and t=--tFM (RC/CS0 and RC/CSm,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flux per excited cross section at t=0 (ABS/ CS0), and the efficiency with which a trapped exciton moves an electron into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u0). The dark respiration rate (Rd) increased in C. curvisetus co-cultured with dried G. lemaneiformis. The JIP-test and the oxygen evolu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ried G. lemaneiJbrmi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active reaction centers, blocked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and damaged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of C. curvisetus.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dried fragments of G. lemaneiformis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photosynthesis of C. curvisetus, and thus, could serve as a functional product to control and mitigate C. curvisetus blooms.  相似文献   
104.
徐娜  逄少军 《海洋科学》2012,36(10):13-25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特征对海洋中生活着的浮游单细胞海藻进行准确无误的分类鉴定,正在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方式。这样做的前提是首先需要从海水中分离得到纯藻株, 掌握它们的生活条件, 获得生物量, 并进而完成鉴定。作者对一株裸甲藻类似种和两株新分离的赤潮单细胞海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鉴定。核糖体18S RNA 基因(18S rDNA)和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株藻分别为共生甲藻(Symbiodinium sp.)、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作者以广泛使用的光密度值A680作为衡量藻体生物量变化的指标, 研究了这三种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结果表明, 在批次培养中, 共生甲藻、锥状斯氏藻和赤潮异弯藻的生物量都在22℃达到最大, 分别为9.28×105个/mL、7.9×104个/mL 和4.75×105个/mL; 强光和长时间光照促进生长, 但锥状斯氏藻在强光下更早进入衰退期; 三种藻都表现出较强耐受盐度变化的能力,在盐度为15~36 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 营养实验表明, 使用882 μmol/L 的NO3- 和36.2 μmol/L 的PO43-能够维持三种海藻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5.
2009年4月23日至5月8日,对175 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三峡水库及其部分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5条支流库湾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湖北库区的香溪河库湾和重庆库区的小江库湾为超富营养化;湖北库区和重庆库区的长江干流为富营养化.15条支流库湾中,香溪河、梅溪河、汤溪河和小江局部河段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小江暴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神女溪和乌江的泥沙含量均较高,但神女溪营养盐浓度较低(总磷含量为0.02 mg/L,总氮含量为1.20 mg/L),而乌江营养盐含量丰富(总磷含量为0.40 mg/L,总氮含量为2.22 mg/1.),远高于其他几条支流库湾.与2005年春季的调查结果相比,2009年春季,湖北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有所减轻,但重庆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却有所加重,长江干流的营养化状态则由2005年春季的中营养化变为2009年春季的富营养化,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6.
苏文博 《地学前缘》2016,23(6):156-185
在系统分析近年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典型地区中元古代(GTS2012,1 780~850 Ma)年代地层学进展基础上,详细厘定了其地层格架。确认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地层(约1 780~约1 350 Ma)发育始于豫陕晋交界地区,其后沿“华北中部造山带”(TNCO:Trans North China Orogen)再逐渐扩展到燕山及附近地区,但随后则普遍缺失了中期(约1 350~约1 100 Ma)纪录。其晚期沉积(<1 100 Ma)见于胶辽徐淮、豫西南及燕山等地区。扬子克拉通的川滇交界地区出露有中元古代早期(约1 750~约1 450 Ma)及晚期(<1 100 Ma)地层,中期沉积(约1 400~约1 150 Ma)主要见于神农架地区。华北与扬子两地的地层纪录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并有效涵盖了整个GTS2012全球地质年表所建议之“中元古代”(1 780~850 Ma)。这一新格架蕴含多方面重要命题:(1)地层学方面。在未来GTS2012中元古界内部“系”级单位再划分研究中,中国学者通过在上述两地对应地层序列中识别此间全球大火成岩省LIPs地幔柱事件的沉积响应,可望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全面参与新建议各系底界的“金钉子”工作,并做出独特贡献。(2)早期真核生物演化及生物古地理方面。基于当前格架可以确认,山西永济汝阳群北大尖组以Tappania为代表的具刺大型疑源类生物群的时代应约为1 650 Ma,为目前全球真核生物遗存最早出现层位,同时不排除华北南缘有可能是此类生物的起源区。结合其时空分布或可进一步推测,至少在约1 650~约1 450 Ma阶段,即哥伦比亚超大陆向罗迪尼亚超大陆过渡阶段,华北克拉通应与印度、澳大利亚、北美、西伯利亚等古陆互为近邻。(3)沉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中元古代华北及扬子克拉通均表现出“三段式”沉积过程,其沉降隆起区均发生过“跷跷板”式转换,包括“晋宁运动”在内的关键时间节点均存在较好的对应性,表明该阶段两者很可能处于同一板块构造应力场之内。结合约1.38 Ga燕山地区下马岭组含钾质斑脱岩黑色岩系所代表的前陆盆地性质、约1.1 Ga以后华北与扬子沉积发展同步性并含Chuaria等宏观藻类,以及华北东部该阶段富含格林维尔期碎屑锆石等特征,推测最晚应于约1.1 Ga前后,华北东部可能已与扬子华夏、锡林浩特蒙古微地块等相互拼合并形成格林维尔造山带。借此与北美、澳大利亚、波罗的等古陆相链接,共同见证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最终聚合与初始裂解。  相似文献   
107.
轮东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轮南古隆起东翼围斜部位.该井在6800~6825m井段上奥陶统发育一高约25m的大型溶洞.第3筒芯取自洞穴顶部.通过对洞穴充填沉积序列及其古生物分析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以下关键结论:(1)洞穴沉积物中含较多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介形虫和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洞穴原地生态和异地生屑(洞穴崩塌角砾经溶蚀残存与潜流搬运而来)两类,指示洞穴形成于前石炭纪,并在石炭纪再次沉降时被半充填和埋藏;(2)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洞穴充填泥为钙质古土壤和风化壳残留物,形成于循环不畅的咸水环境;(3)洞穴形成与演化共经历了3期: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后、桑塔木组沉积后和志留系沉积后,其中后两期主要发育顺层承压深潜流岩溶作用.基于洞穴形成历史恢复,可对古岩溶有利区进行预测评价.此外,对古地理学与古岩溶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吴红燕 《地下水》2012,(2):118-119
漳泽水库是长治市工业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库,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在夏季存在藻类水华暴发的可能,开展藻类试点监测工作,掌握藻类发展趋势,为采取相关应对水华暴发措施提供依据,保障水库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9.
“‘网图指挥、统一调度、逐级管控、无缝衔接’的数字化治理模式,推动网格化管理从‘人管人防’到‘技管技防’的升级转变;科技创新与机制建设双轮驱动,保障了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和高质量运行。”谈起平顶山市“一网两长”制试点工作,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以来,平顶山市依托智慧平顶山时空信息云平台,不断压实政府保护自然资源主体责任,率先在全省实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机制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新疆天山西部伊犁、博州三大山体北坡云杉上树线树木年轮资料,采用区域曲线、负指数曲线、样条函数三种不同生长去趋势方法,研制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不同采点和树轮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宽度年表在不同频域的相关性及气候信号的影响发现:①采点间的距离和是否位于同一气候区是影响云杉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间相关性的首要因子。三个采点间的树轮宽度变化,在高频变化方面最为相似,低频变化存在着较大差异,表明它们在揭示和重建大范围的高频气候变化方面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②三种不同去趋势方法对天山西部山脉北坡上树线的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的研制具有一定影响,负指数和样条函数去趋势方法研制的树轮年表较为相似,而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研制的树轮宽度年表中则可保留较多的轮宽低频变化信息。③降水是天山西部云杉上树线的树轮宽度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且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性。④在天山西部的云杉上树线采点,使用区域曲线去趋势方法有利于在树轮宽度年表中保留较多的与水分有关的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