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沉积学和遗迹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留山盆地上三叠统太山庙组的沉积环境。结果显示:该组为一套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相含煤沉积,整个沉积经历了河流相—湖沼相—滨、浅湖相—深湖相—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滨、浅湖相的演化过程,显示该盆地经历了“下降—抬升—下降—抬升”的构造旋回演化过程。在该套地层中已识别出遗迹化石的4个属和4个种,包括Beaconites coronus,Cochlichnus surpuliformis,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lanolites montanus等,并详细讨论了该遗迹群落中Beaconites coronus在不同微相中的发育特征,推测其造迹生物最适宜的生境是滨湖环境。该项研究成果可为本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进而为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天山天池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有水体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灾害遗迹及防治工程、典型矿床及采矿遗址景观等六大类型,有湖泊、瀑布、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名山、火山岩石林等21种基本类型,有148个地质景点.以天山天池、马牙山石林、博格达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等为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集湖、瀑、雪峰、石林、森林、草地、激流、峡谷、冰川U谷、哈萨克风情于一体,融雄、奇、险、秀、俏、美、恬、淳等于一炉,其在亚洲版图的中心地带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极高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23.
公元前7年内蒙古包头地区8级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宗笙 《地震学报》2013,35(4):584-603
公元前7年11月11日(汉成帝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 长期存在分歧, 也没有学者开展过调查研究, 中国地震目录均未收入. 考古发现包头市麻池周边汉代部分木椁墓中木椁四周填塞的碎砖瓦陶片及文字瓦当, 是房屋毁坏以后的建筑垃圾和日用陶器残片的混合物, 这些房屋是在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到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以后在麻池古城(汉五原郡)建成的. 上述房屋的毁坏发生在西汉晚期的墓葬稍前. 房屋毁坏的原因, 可排除自然因素、 战争及人为破坏, 更可能是由于突发性的地震灾害所致. 公元前7年地震正好发生在这一时期, 并使北边郡国30余处坏城郭, 凡压杀400余人. 根据木椁四周填塞碎砖瓦陶片的汉墓分析, 麻池古城房屋、 殿堂遭受严重破坏, 死亡人数达200人以上, 地震及其它天灾人祸, 使麻池古城逐渐衰退, 最后荒废. 结合大青山山前断裂所形成的距今2 000年前的地震形变带遗迹综合分析,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地震宏观震中在麻池一带, 震中烈度为Ⅹ度, 震级达8级, 命名为内蒙古包头8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4.
位于江苏苏州太湖的东南隅,包括西山本岛及桃花岛、三山岛、横山群岛等20多个小岛。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陆地面积约83平方公里。距苏州市区约45公里。以地质构造运动、地层古生物遗迹、岩溶地貌、水动力作用与湖蚀地貌为主要特色,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为辅。  相似文献   
125.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数量多,时间跨度大,地貌和地层清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根据现有材料和遗址测年数据研究表明盆地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年代上和文化上都构成了一个比较密集的演化序列.泥河湾旧石器技术演化表现为“线线进化”的模式,小石器技术传统从早期一直延续到晚期,演化路线可以概括为“东谷坨-峙峪系”;晚期细石器技术出现并十分成熟,其可能是小石器技术传统的发展和革新.目前的研究成果支持细石器技术华北地区起源说.此外,泥河湾旧石器技术的演化还表现出一些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6.
东北是否发育第四纪冰川及其范围、性质与冰期问题,始终没有定论。在对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冰川遗迹厘定基础上,进行了专项调查,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采取钻探测图、孢粉、泥砾粒度与渗透性分析及14C定年等方法,在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发现了冰蚀谷及泥砾堆积等新的冰川遗迹,进一步肯定了两座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及其多期性。在小兴安岭首次发现冰蚀岩墙等冰川遗迹,填补了研究空白,证明小兴安岭也曾发育第四纪冰川。综合多种信息,确定长白山与大兴安岭分别有4次冰期和3次间冰期,小兴安岭至少有1次冰期。最后构建了可以与国际对比的冰期序列,重建了区域第四纪冰川环境演化模式:早更新世早期冷干,中晚期偏暖湿;中更新世早期冷湿,中晚期暖湿;晚更新世早期冷稍湿,中期暖湿,晚期冷干。  相似文献   
127.
豫西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波  金毅  胡磊  胡斌 《地质学报》2012,86(6):972-984
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常见有Zoophycos,Taenidium,Thalassinoides,Teichichnus,Gordia,Nereites,Chondrites和Planolites等,部分灰岩层中还发育生物扰动构造。根据遗迹化石的形态、组成、产状、分布特征以及丰度、分异度、生物扰动程度的不同,在研究区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5种遗迹组构,包括类型A--Gordia-Planolites遗迹组构、类型B--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类型C--Zoophycos-Taenidium遗迹组构、类型D--Zoophycos-Speckle burrow强生物扰动遗迹组构、类型E--Chondrites-Nereites遗迹组构。其中类型C根据Zoophycos在剖面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又可细分为3种类型,即类型C-1,C-2和C-3。通过分析宿主岩的沉积特征,表明太原组碳酸盐岩中的遗迹组构主要分布于潟湖潮坪和台内浅滩(类型A)、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上的浅海上部或局限台地(类型B,类型C-1和类型C-2)、正常天气浪基面之下的开阔台地(类型C-3,类型D)和风暴浪基面之下的浅海下部或水动力条件类似的较闭塞的沉积环境中(类型E)。  相似文献   
128.
李明明 《地球》2011,(11):85-85
最早涉及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著作是盖克于1894年出版的《大冰期》一书,1922年李四光报道了山西大同盆地和太行山东麓的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地名》2011,(12):70-71
查海遗址,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证明了早在七八千年这里就已经诞生了新石器时代文明。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当地称为“泉水沟”北坡的向阳扇面台地上,距阜新市区25公里。从1982年发现到目前,已进行过7次发掘,发掘76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0.
王凌 《中国地名》2011,(10):72-72
冰峪沟位于庄河市城北40公里的仙人洞镇附近,属干山余脉,石英岩结构,是黄河以北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喀斯特地貌。经地质专家的多次考察,这里的地质是第四纪冰川期形成的,并在这里发现了多种冰川遗迹。这里山清水秀,峰回溪转,仅兀立的奇峰就有40余座,大小洞穴20余处,素有“辽南小桂林”、“东北九寨沟”、“东方小瑞士”之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