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34篇 |
免费 | 2040篇 |
国内免费 | 32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8篇 |
大气科学 | 951篇 |
地球物理 | 716篇 |
地质学 | 10123篇 |
海洋学 | 942篇 |
天文学 | 213篇 |
综合类 | 729篇 |
自然地理 | 5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456篇 |
2022年 | 516篇 |
2021年 | 600篇 |
2020年 | 550篇 |
2019年 | 503篇 |
2018年 | 421篇 |
2017年 | 392篇 |
2016年 | 446篇 |
2015年 | 491篇 |
2014年 | 680篇 |
2013年 | 534篇 |
2012年 | 589篇 |
2011年 | 600篇 |
2010年 | 541篇 |
2009年 | 494篇 |
2008年 | 476篇 |
2007年 | 432篇 |
2006年 | 411篇 |
2005年 | 398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328篇 |
2002年 | 401篇 |
2001年 | 370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316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267篇 |
1996年 | 271篇 |
1995年 | 270篇 |
1994年 | 256篇 |
1993年 | 241篇 |
1992年 | 291篇 |
1991年 | 277篇 |
1990年 | 238篇 |
1989年 | 196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田东北部花岗岩锆石SIMS U-Pb 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干湖矿田东北部出露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同源演化的复式岩体。利用SIMS方法获得二者锆石U-Pb谐和年龄是422±3Ma和421±3.7Ma,为晚志留世。岩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者表现为弱过铝质(A/CNK为0.99~1.02)或准铝质(A/CNK为0.92~0.94)、高钾(K2O/Na2O分别为1.08~1.31和1.03~1.22)、高碱((Na2O+K2O)分别为8.59%~9.38%和9.54%~9.69%)、钙碱性或弱碱性(δ分别为2.39~3.17和4.02~4.22)、Fe#(TFeO/MgO分别为9.58~12.26和8.94~9.96)高。稀土元素总体含量(分别为228×10-6~448×10-6和271×10-6~392×10-6)较高,微量元素亏损Ba、Nb、Sr、Ti、P和富集La、Ce、Zr、Sm,总体显示A型花岗岩的特征。R1-R2图解显示岩体构造背景落入晚造山区域。Sr-Yb图解显示岩体落入低Sr高Yb的区域,暗示拉伸的地壳减薄的环境。Pearce图解显示构造环境为板内为主。综合区域背景资料,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42.
43.
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原理,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绿泥石温度计等碎屑岩低温变质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前寒武系67个2μm的粘土样品,得到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伊利石结晶度为0.221~0.607°Δ2θCu Kα、绿泥石结晶度为0.239~1.393°Δ2θCu Kα,变质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均为2M_1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为0.9001~0.9048nm,平均0.9021nm。根据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的累积频率曲线得出研究区下江群遭受的变质作用为典型的中压变质类型。由Cathelineau(1988)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下江群浅变质带峰期变质温度为362~382℃。以上结果表明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经历了成岩-高近变质-浅变质作用,基于Warr和Rice标样的成岩/变质界限,剖面可划分为一个成岩带、两个近变质带、一个转变带和一个浅变质带。结合华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推断新元古界下江群经历的成岩-变质作用与晋宁运动引起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贴有关。 相似文献
44.
45.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四五牧场金矿与侏罗-白垩纪浅成-超浅成岩体关系密切,构造-岩浆热液在上侵过程中萃取部分基底岩系中的成矿物质,并在粗安质隐爆角砾岩中富集成矿。硫同位素分析表明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包体测温表明成矿热液为低温热液,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成矿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床为赋存于粗安质火山岩中、与侏罗-白垩纪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HS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正磁异常区的低-负磁带状异常是矿化蚀变带的反映。具有一定规模、有明显浓集中心、浓度分带好、具明显分带的As-Sb-Ag-Hg-Au组合异常,伴有Cu,Pb,Zn,Bi异常,是寻找该类型铜金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6.
自然硒矿物的形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元素硒早在1817年就被发现,但因产出稀少,百年来只有十几篇章报道了自然硒矿物。Thompson等于1956年在砂岩型铀矿中发现了自然硒矿物,呈毡状展布,紫灰色针状晶体。Sun于1959年在粘土岩块的表面擦痕上发现了薄膜状灰硒。Menshikov于1990年在U-Se-Re多金属矿床的氧化带发现了球状和管状形态的自然硒,并把自然硒的形态变化作为矿体形成的温度指示器。 相似文献
47.
利用海南岛加密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日环流配置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天气型下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关键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短时强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型,主要出现在15:00—19:00。(2)海南岛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型主要有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3)南海低压槽、华南沿海槽、西南低压槽和冷锋型短时强降水分别占37%,31%,16%和16%。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主要出现在7、8和9月;西南低压槽型除9月外,其余各月份均可能出现;冷锋型绝大多数出现在4、5月。(4)南海低压槽和华南沿海槽型整层湿度条件都较好,不稳定能量较大,垂直风切变较弱。西南低压槽型不稳定能量较大,湿度条件一般,垂直风切变较弱。冷锋型存在明显的上干下湿特征,垂直风切变最大,0~6 km风速差75%分位大于10 m/s,不稳定能量最小。 相似文献
48.
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获得发明专利。“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适用于磁性和非磁性环境中的孔中地井方式激电测量及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和铜矿等。通过调节MN电极的间隔,在深孔中也可取得较强的有用信号,保证采集数据真实,易于发现井旁及井底盲矿,提高钻孔见矿率。 相似文献
49.
L型抗滑桩在传统等截面抗滑桩的基础上加入横段,有效提高桩的稳定性和加固边坡效果。本文采用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变形特征与桩土相互作用。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得到了L型抗滑桩加固土坡的位移场,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离心模型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得出的土坡荷载位移曲线吻合程度较高,水平位移分布趋势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L型抗滑桩的加固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等截面抗滑桩,土坡位移减小约25%,桩转角减小约70%。通过对比、融合离心模型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L型抗滑桩对土坡的加固效果及桩-土相互作用。横段上下侧的土压力分布相差很大,差距最大时上侧土压力仅为下侧土压力的20%左右。L型抗滑桩横段与土的摩擦力分布存在极小值,竖直段抗滑桩可以改变土坡位移场,使得内侧位移分布存在极大值。坡体受力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导致土坡出现土拱效应,L型抗滑桩的横段会进一步增强土拱效应,形成应力重分布,使横段所受土压力增大,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辽东半岛是华北克拉通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记录了多期岩浆-变质作用,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和1.89~1.85 Ga的巨斑状花岗岩、正长岩分别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开端和结束。最新研究显示,2.20~2.15 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了2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在青城子铅锌矿集区北部采集的兰花岭、白砬子花岗闪长岩和黄泊辉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77±19 Ma、2129±36 Ma、1876±29 Ma。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约2.2 Ga的辽吉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属于弱过铝质、低钾钙碱性—碱性岩石,Zr、Hf、Nb、Rb含量较低,K2O/Na2O值、稀土元素总量极低,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类。根据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εHf (t)值为−5.1~9.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089~2817 Ma,岩浆源区为约2.5 Ga的太古宙地壳物质和少量软流圈地幔物质。兰花岭地区花岗闪长岩具备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亲缘属性,可能形成于弧岩浆俯冲挤压环境;结合形成于伸展环境的A型条痕状花岗岩特征,认为约2.2 Ga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活动带呈现总体伸展、局部挤压的构造环境,为洋壳板块向龙岗地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或碰撞后的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